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的智慧(节选)严春友①人们常把人与自然时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肌体上的一部分而已。②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甲]的苍蝇蚊子,还  相似文献   

2.
①人们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肌体上的一部分而已。②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甲的苍蝇蚊子,还是乙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丙的星空,还是丁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  相似文献   

3.
一、积累运用(20分)1.请用▲标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改正。(4分)狼藉斑斑苍海桑田莫忠一是为不足道不容质疑胸有诚竹任劳任愿众目葵葵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毕竟不是大海,,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A.尽管那么由于所以可是B.如果那么由于所以可是C.如果那么虽然但可是D.尽管那么虽然但可是3.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得到的启示。(3分)人%从%众利用↓利用↓利用↓森%林%木4.展开联…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是造物主。它造就了雄伟的山川河流,造就了枝繁叶茂的树木和万紫千红的花草,同时造就了人类,并给予人类无限的智慧。因而,从卢梭让儿童“回归大自然”的尝试到苏霍姆林斯基“蓝天下的学校”,不少教育哲人都是在探寻着大自然的“教化”伟力。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做得最为突出。他的《论智育》一书,从多层面多角度论述了儿童智力发展与自然的关系,贯串着利用自然开发儿童智力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儿童智慧的永恒的源泉。”在他看来,“大自然”,这是一个无穷的概念,是没有智慧极限的地方,是儿童充分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5.
人是大地之子.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长期以来,我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致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错位。人类受到了自然的惩罚: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使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的人们蒙受巨大损失:每年的“沙尘暴”已警告人们土地沙化是人为造成的,他们必将自食其果;另外,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山融化等,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人类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胡家祥人类既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又是对自然本身的扬弃。一般动物虽然具有活动的才能,但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被动地服从自然,因而仍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出现意味着自然物否定了自身;人类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来为自己服务──...  相似文献   

7.
大海的歌     
正大海,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库,海鱼、海苔、贝壳等都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海水中的盐更是我们食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夏日的大海是孩子们的乐园,他们纷纷换上泳衣跳入大海,在大海中嬉戏、玩耍,而我更喜欢光着脚走在金黄的沙滩上,在身后留下一排排小"花瓣"。海浪一排排涌过来,亲吻着我  相似文献   

8.
<正>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所有的生活资源,我们的发展依赖于大自然,但现代社会,人类智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得到满足,而大自然却在日益遭到破坏,其破坏使人类丢失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也丢失了原有的那种与自然和谐、安详的生活方式。为此,我们要让幼儿从小了解、认识、接触、探索、热爱大自然,不仅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正式保护大自然的情操,还要在大自然中,对幼儿心理进行积极感化、熏陶,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生存于自然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伴随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文明之前的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幼年期,这时人类还未脱离自然的襁褓,只能被动地依赖大自然的直接给予而生存.这是人与自然浑然未分的时代。农业文明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了依靠自身力量的生存斗争,从此人与自然的矛盾直接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为了生存而与大自然拼搏,人类无限地开垦、放牧,空气、水流和大海,都被污染了。于是,“大自然净化液”在我脑海中便浮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人化的大自然"的描写在20世纪80年代知青题材小说中比比皆是,大自然是隐喻的人间社会或者说是"自然化的人间社会",人物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显现英雄本色,自然的恶劣烘托出人物的崇高品质。进入90年代,随着书写环境的日渐宽松和个人意识的觉醒,知青题材小说中自然景物描写日趋接近本色,不再承载更多"宏大"意义,只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着重描写遭受人为破坏的自然景貌,警示世人,呼吁环保。  相似文献   

12.
地震与对数     
《中学生数理化》2007,(5):39-39
用数学方式描述自然现象似乎是人类的需要.大概人们希望从中发现一些方法,以便能够控制自然——也许只是通过预报.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自下而上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树立大自然观。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看重自然。  相似文献   

14.
岛屿文化学──一个新的文化研究视角 人们的文化视野是很开阔的,无论是苍茫的宇宙,还是浩瀚的大海,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众多层面,都为人们的文化视野所及。但是,这样说并不等于人们的文化研究触角已经穷尽其所有。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和学术研究的细微化,新的学科分支不断涌现。一种新的文化研究领域──岛屿文化学──正悄然呈现在眼前。何为岛屿文化学?岛屿文化学是以岛屿的人文与自然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包括:岛屿与近陆的互动关系、岛屿的自然变迁、自然的和人文的景观、岛屿上的国家(或国家一部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5.
专家点评: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大海是这个神奇世界的心脏。在这个心脏里有大量的资源,但是这些丰富的资源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正如“馈赠”海报作品中的创意原点一样,当人们正在对海洋生物大量捕杀索取资源时,我们有没有想到大自然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相似文献   

16.
最近教了《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我感触颇深。大自然如此绚丽多姿,可如今我们的孩子亲近自然的本能却令人堪忧。对于每个人而言,少年时代是最值得回忆的人生一部分,成长的岁月里人们可能会忘记很多东西。而现在,我们在钢筋森林里生活的孩子缺少了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不会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妙处。  相似文献   

17.
正一、历史与渊源人类鸿蒙开启智慧,对于大自然与人类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从未止歇。随着人们对自然与人类自身由宏观至微观的深度探究,作为"爱智慧"的哲学也便逐而渐形分化。从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诠释到康德、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牛顿、诺贝尔等大师的百家绽放,知识被人类滚雪球般日积月累,尤以三次科技革命为时间点,迅速膨胀。面对如此  相似文献   

18.
动物在孵卵期间,只是给卵以适宜的温度,受精卵便可在静息状态下完成一系列复杂的胚胎发育,直至破壳而出。在适宜的温度中,卵在自力更生,自己建造着自己。而那孵卵者绝不会越俎代庖、揠苗助长,它只是通过适宜的温度温暖着后代,耐心等待,不离不弃。卵有卵的能耐和智慧,那是大自然的智慧。而孵卵者也有孵卵者的智慧,那也是大自然的智慧。大自然的智慧向我们说明:生命个体的发育自有其智慧,我们应当敬畏和珍视这种智慧;在生命个体发育过程中,我们应当顺应其自然本性,不要人为干涉。应当知道,并不是“关照”“帮助”越多就越好,过多的干涉有时可…  相似文献   

19.
<正>大自然不仅是人类物质的宝库,也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心去感受自然,从自然中汲取智慧、收获灵感、感悟哲理,创作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可见,自然中蕴含的哲理与人类的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思维的角度,参照自然界中的一些物体,挖掘议论说理思维与物体性质的内在联系,抽  相似文献   

20.
屠格涅夫以哲人的智慧透彻理解大自然,感悟人生,把自然和人生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但由于泛神论思想的作用,他始终没能摆正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因此,他膜拜大自然,同时又悲怨大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