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书之声笛声清越,箫声深沉,古琴丁东,琵琶瑟瑟。这些丝竹之音,吹之抚之,皆使人沉醉,却都比不上书之声。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人格与文品就血脉相连。清王士稹有这样一篇文章:“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中国似乎有这样的传统,总是把人格与文章关联起来,而且作为文艺批评的第一标准。  相似文献   

3.
提示:“珍贵”是文章题眼,也是课文“球心”,全文皆围绕它而展开。第一段写学习条件艰苦无书,侧写书之珍贵;第二段写党中央文件用纸印书,直写书之珍贵;第三段写指导员用生命护书,重写书之珍贵;第四段写书激励“我”前进,蓄写书之珍贵。从题眼入手,将全文教学环拱于斯而展开,可望获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原文】别纸累幅过当1,老病废忘,岂堪英俊2如此责望邪3?少年应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4文字,才尘忝后5,便被举主6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  相似文献   

5.
在《周礼·地官》中,对于周朝(公元前1066年到公元前403年)的婚姻制度有这样一段记载: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  相似文献   

6.
颜真卿是儒家后人的典范。颜真卿在为人、为官和为书方面,皆是后人楷模。通过对颜氏为人之道、为官之道、为书之途三方面进行考证,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实际意义,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树立忠义、诚信、正直、清廉的品质,做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相似文献   

7.
倾听书之声     
仔细聆听,那快乐,那兴奋.那喜悦,那泪水,都只源于那书声。丝竹之声,吹之抚之,皆使人沉醉,但都比不上书之声。手执一书,或立于风中,或坐于夕阳,或独倚窗栏,或静靠一树,凝神静气,彼时便可倾听书的声音了。那是一种打动心灵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8.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相似文献   

9.
郑板桥是清代名士,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他的读书方法也与众不同,概之有“五怪”。人们皆以过目成诵为能事,他独非之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八面受敌”法据元人陈秀明《东坡文谈录》记载:“东坡与王郎书云:少年为学,每一书作数次读。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不能兼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事迹文物之类,又别一次求。他皆仿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语。”苏东坡讲的“每一书作数次读”,每次“且  相似文献   

11.
朱子曾有云:熟读而深思,大抵观书,必先熟读,使其言皆出吾之口,使其义皆出吾之心,……然后可有得矣……,熟读方能深思,熟读才能有得。可见,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书籍发展至今.可谓命运多舛。隋秘书监牛弘,总结隋以前命运的五厄:一厄是秦朝《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五家语者,皆悉诣守尉杂烧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书院的教育职能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论者颇多;但书院的图书馆职能及其在图书馆史上的地位,却鲜有评说.书院的图书馆职能,大体上可归纳为三条: 一、图书馆的基础条件是要有藏书并重视藏书;而历代书院皆有藏书,皆重藏书.书院之名,原指藏书之所.袁子才《随园随笔》云:“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最早的官方书院,实则是国家藏书、校书的地方.古代书院中,多建有藏书之楼阁,藏有千卷万卷书的不在少数.如学海堂书院建文澜阁作为藏书之所,南菁书院共六进,五进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读《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  相似文献   

15.
书之网     
网者,捕鱼捉鸟之器具也。然“书网”何哉? “书网”顾名思义,乃以“书”为“网”也。网者众多,概而观之,不下数百,上天入地,无所不在。上有“鸟网”,下有“鱼网”,自然界态网”,人间亦有“关系网”。古人叹“天网之恢恢”,今人赞互联网之奇妙。然予独爱“书网”者,皆胜于其它也。  相似文献   

16.
童年爱读小人书,于是极羡那书摊的老爷爷。长大了欲观群书而难以得之,故慕极那图书馆管理员。总想拥坐书城,书香盈鼻,四顾皆书,其乐何穷。  相似文献   

17.
五、伤仲永课内提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  相似文献   

18.
老佛堂论书     
书之玄象论 佳书必有佳构,其布局奇异新颖,点画线质承古法而载新意,块面与整体兼具矛盾又辩证统一.然皆为其表,若论其高妙处,全在玄象. 书之谋篇宜整体而切勿细碎,一如国画之经营位置,油画之构成,建筑之空间切割;于大形之内置若干块面,其间血脉畅达,气韵贯通,刚劲拙重处又不失流韵.一点一画不拘泥于局部之得失,是以为整.  相似文献   

19.
读书箴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先秦]孟子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刘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欧阳修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一九二六年颖弟如晤:二十四日(即五日晚)得弟手示。其时即小女念惠殇逝之时也。次日接得书二种。皆无误。书皆好书。惜我更无心看矣。心绪愦乱。未知在世更得几时。学问文章皆宜由章句训诂起。弟已有甚深之基址。切勿遗弃。聊贡善言以报相知之厚。余无可云。廾六日晨 侃白①先生习惯,先书旧历,后注新历;不注“即某日”者,亦旧历也。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