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词人。他一生富贵闲适,风流对才思;又雅好宾客,喜拔擢后进。经常在幕府之中游宴歌吟,诗酒唱和,多有即景感怀、娱宾遣兴之作。这首《浣溪沙》就是晏殊在自己的小花园里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歌舞,趁着酒兴写的。所以有“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句。  相似文献   

2.
郭春华 《中学文科》2007,(12):140-140
宋初词人晏殊的《珠玉词》中有好几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一首,就其思想而言,虽不过是悼惜春天的衰残,感伤流光的易逝。但就其艺术手法而言,却写得情与景会,意在言外,因而传诵千古,赢得了许许多多的读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诗人艾青在他的《诗论》一书中早就说过:“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诗的。美学的胜利。,对于一首诗而言,不仅要是整体的佳篇,而且要有突出的佳句佳篇与佳句共存,相得益彰,那就会如无价的璧玉。北宋词人晏殊的名作《浣溪沙》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桑铭 《文教资料》2014,(14):5-6
关于晏殊的两首《浣溪沙》词,自问世以来,讨论不断,争论频出,很多人给之高下评说,其中吴梅先生之论当引人关注。仅从历代对二词接受情况来判断,还是承认二词之情绪表达当为古往今来人们所共有的一种情绪,不应有高下之分。品读,自会发现各自妙处独具,当谓鉴赏角度有别。  相似文献   

5.
时光、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于一个热爱生命、有情趣、有思想的人来说,时光、生命的消逝总能引起他深沉、萧远的人生感慨。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一首美丽的生命之歌,作者在生命消逝的过程中,那颗驿动的心在美丽的徘徊,划出一道迷人的轨迹,留在了历史的星空。  相似文献   

6.
文学有一个绕不开的母题,即对远方的追寻。远方是距离的产物,是充满诗意的期待,也是未知的无尽可能。兰波诗句“生活在别处”,近年来甚为流行的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无不给被当下生活限制想象的人以安慰。杰克·凯鲁亚克甚至直接以“在路上”为他的小说命名,可见远方对生命的诱惑,远方自然而然成为行走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相似文献   

8.
徐坤 《语文知识》2007,(3):78-79
晏殊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其词《清平乐》音韵谐美,语辞俊丽,词格温润,在文辞风格上继承了冯延巳词的明淡浅丽,又在气象上流露出温庭筠词的雍容闲雅。  相似文献   

9.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鸟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相似文献   

10.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东坡对王维诗画的评论;苏轼本人的诗画作品,也具有这种鲜明的特点。其实,不只是王维和苏轼的作品如此,诗情画意的统一是文学艺术的基本规律。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形象的反映,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呈现出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形象美、构图美、色彩美和线条美。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文学评论中,对晏殊《珠玉词》多所指摘,失之公允。本文从晏殊所处时代环境以及他个人的身世、学说、心境出发,论述了《珠玉词》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成就,还晏殊在词的发展史上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文坛的散文大家《,荷塘月色》是他笔下烩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是当之无愧的"美文",文章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典雅清丽,富有诗意的语言,寓情与景,把情与景的关系处理的"恰是到了好处"。在素淡朦胧,隐曲含蓄的景色描写中,体现了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心境,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以及对现实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相似文献   

13.
生命意识凝结着诗人最丰富、最真实的人生信息,从根本上塑造了诗人的创作风格.本文以<秋明词>中的同名词<浣溪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沈尹默和冯延巳、晏殊、欧阳修三位词人的比较研究,试图解读沈尹默在<秋明词>中透射出的生命意识:纯真的人生哀愁.  相似文献   

14.
苏词的编年工作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绝大数的作品已有编年,然已编作品中只有过半取得共识,尚有大量未编而可编、已编而误编者,故苏词编年还有工作可做。其中《浣溪沙.荷花》一词,朱祖谋、龙榆生、石淮声等人未编年,曹树铭编于熙宁十年,薛瑞生、邹同庆等人编于元祐六、七年间。而经详细考证认为,此词当为苏轼于熙宁五年在杭州所作。  相似文献   

15.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中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中有阎,画中有诗”的美感。通读课文,发现课文不仅写出了景(夕阳)美,还写出了情美(爷爷奶奶晚年的幸镉生活)。  相似文献   

16.
苏轼任徐州知州期间作《浣溪沙》农村组词五首,以妙笔巧言描绘了乡村农家生趣盎然的生活百态。这组农村词以乡村生活入词,在词作中具有开拓意义,丰富了词的创作题材,增添了诗词作品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词中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徐州地区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乡土人情,带有鲜明的徐州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要的分析了王建中艺术歌曲《歌五首》作品中《浣溪沙》的诗词与音乐结合,音乐美学以及如何演奏伴奏等。  相似文献   

18.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相似文献   

19.
高圣峰 《现代语文》2007,(5):117-117
走进中国学作品长廊,历代骚人墨客的惜时叹逝之诗实在叫人眼花缭乱!“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楚大夫艋原“惟草爪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一世之雄”曹孟德横槊而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诗仙太白也说“弃我去昨日之日不可斟”(《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云》);少陵野老则挠首低吟:“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赠卫八处士》)而岳飞凭栏高歌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更把壮怀激烈的渎书人之惜时推向了极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附录的汉乐府《长歌行》和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浣溪沙》,其表达的思想内容不同,作者写作背景不同,描写景物不同,诗歌的体裁形式也不同。可进行反差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