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了传统的溶液法合成了吡啶-4-甲醛缩氨基硫脲席夫碱(L)的Cu(Ⅱ),Ni(Ⅱ),Zn(Ⅱ)配合物,并对配合物及配体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红外分析结果表明,配体L均能与过渡金属离子cu(Ⅱ),Ni(Ⅱ),Zn(Ⅱ)配位形成配合物,但配体采取了不同的配住方式.  相似文献   

2.
合成2-羟基-1-萘甲醛缩氨基硫脲(HL)及其与(CH3COO)2Cu·H2O、Zn(CH3COO)2·H2O的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条件加以优选得出最佳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配体和1,2-顺(4-吡啶)乙烷配体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镍配合物{[Ni(bpe)(Hmtyaa):(H:0):]}lq(1)(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bpe=1,2-顺(4-吡啶)乙烷,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镍原子采取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模式.bpe配体采取双齿桥连模式将临近的镍原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在配合物1中配位水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状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2-巯基-4,6-二甲基嘧啶与其钴(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2位杂原子取代的2-巯基-4,6-二甲基嘧啶配体及其钴(Ⅱ)固态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DSC差热分析、元素分析,推测出配体和配合物可能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配合物[Ni(C13H10N3O2)2].0.25CH3OH(C13H10N3O2=吡啶-2-甲醛缩水杨酰肼),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其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在配合物中,每个Ni(Ⅱ)离子与两个吡啶-2-甲醛缩水杨酰肼的四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5-溴水杨醛缩异烟肼Schiff碱(简称BrsalisH2),同时制备了该配体的金属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rsalisH。可以采用烯醇式或烯酮式与金属配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H2O)(Brsalis)](Ⅰ)、I-Ni(H2O)(Brsalis)](Ⅱ)、[Co(BrsalisH)2]·4H2O(Ⅲ),其中,BrsalisH2为C13H12O2N3Br.  相似文献   

7.
以葛根素为配体,用液相法合成了Cu(Ⅱ)配合物。通过电导率测定实验确定了配合物中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比,并对配合物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表征,同时选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体系为实验体系,考察葛根素及其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比为1:1,葛根素依靠酚羟基氧及羰基氧与Cu(Ⅱ)作用形成了配合物,葛根素及其配合物对O2^-·都有很好的清除作用,但由于配合物中酚羟基及羰基数量的减少,清除作用相对稍差。  相似文献   

8.
首次合成了一种链式苯并酰胺配体N , N’ —双(2 - 羧基苯基) 草酸二酰胺. 其熔点为281 ℃, 对该配体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 用连续变化光度法在非水溶剂DMF 溶液中测定该配体和三种过渡金属离子Cu2 + 、Zn2 + 、Co2 + 所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实验表明, 配位情况类似低肽的配合物, 配位比为1∶1 , 稳定性顺序Cu2 + > Zn2 + > Co2 + 与Irving - Williams 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杨醛和对氯苯胺合成了水杨醛缩对氯苯胺,将其作为配体合成了Cu(Ⅱ),Zn(Ⅱ),Co(Ⅱ)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电导率、红外、紫外光谱分析以及荧光的化学表征。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2位杂原子取代的2-巯基-4,6-二甲基嘧啶配体及其铁(Ⅲ)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DSC热分析,推测出配体和配合物可能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