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娟 《现代语文》2006,(8):62-62
网络学背靠“网络”,面朝“学”,从本质上讲,只是学借以传播的媒介或说方式不一样。我认为不管是传统学,还是网络学,只要是学都应是关注社会、历史,关注人人的心灵与情感。网络学也不应超出这个范畴,但同时我们又不能否认“媒介即信息”。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新方式。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作为一种新颖特殊的字样式——网络学的基础特征。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一种新的学形态——网络学应运而生。网络学拥有诸多物质技术优势,可以成为最具活力的学形态,但当前网络学却处于尴尬境地。这种尴尬主要表现在:数量巨大,但精品匮乏;拥有极度自由的空间,题材却极其狭窄;拥有无与伦比的技术优越性,但作品样式十分单调;创作领域呈现沸腾之象,评论界却保持相对沉默;标谤为“另类学”,却又热衷于向传统学的“归顺”。形成当前网络学尴尬局面的原因:一是缘于创作群体学底蕴浅薄;二是缘于创作的游戏动机而非学追求;三是缘于人们对网络学特性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3.
毕景媛 《现代语文》2006,(7):102-102
葛红兵曾经在《纸面学的溃败与网络学的新生》推断:“纸面学之后必然来临的是网络学时代。二之间有替代性的关系;纸面学的主导地位将渐渐让位给网络学。”这里谈到的其实就是网络学与纸面学的关系问题。对此,我认为应当一分为二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的电子主体性、文学新样式与诗性自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学要获得新的发展,首先应重视和强调它的主体性,在没有控制系统的全开放的情况下写作,如果停留于主观渲泄、自说自话,或把电子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割裂、对立起来,是不利于网络学发展的,其次,寻找新形式是网络学区别于传统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志于网络学创作的人应加强形式方面的探讨;另外,仅仅是“写”还不能产生学,网络学要成为学,还必须充分重视诗性和加强诗性自律。  相似文献   

5.
网络学与传统学有着不同的循环过程,是一场学的裂变,但在功利性与评价标准上,网络学是对传统学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网络学作品在形态、美学标准、结构以及自我意识等各方面,都与传统学作品有极大的不同。通过对二的比较,对网络学作品在标题、语言、内容的价值选择上呈现出的特点加以具体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学作为新型学种类的特殊性和优势;同时,也能看出它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文学概念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学自其出现以来,争议颇多,尤其是对其概念的定义更是众说纷纭,直接影响到对这一学现象的研究。章在广泛考察众家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接近网络学本质及实际的定义,并归纳了其特征,以求能够促进对网络学较为科学、公正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一种新的学表现形式--网络学(Web literature)悄然兴起并在世纪末的今天成为一种潮流,它冲击着传统学的各个方面,是逃避?,是正视?是迎头而上?还是应直斥其弊?,本试从网络学的特质与现状入,对网络学作一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9.
自从人类进入网络社会,有关网络文学及其与传统文学差异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网络文学是网络社会工业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文学比较体现着本质上的自由性与现代性,二者之间的差异可从创作模式、存在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比较探析。  相似文献   

10.
超文本文学的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人们由传统的线性阅读发展为非线性超本阅读。超本学阅读体现了本间性和本与主体之间的交互性,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本与读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1.
在.com时代,网络学风起云涌的背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作用。本拟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究网络学产生和火热的原因,分析网络学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并对它的发展前景作出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从本质上说,网络是一种传播媒体,网络学是一种以网络为传播手段的学,要研究网络学就必须深入了解过去研究得较少的学传播。传播和传播媒介是学传播最根本的两个要素。人类已经历三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和多媒体传播。在前两种传播方式中,传播被建构,而在第三种传播方式中,传播被解构。这是网络学所有特性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3.
网络学是以网络为载体的各类学形式的统称,近年来迅速成长成熟,但至目前为止,国内极少有人从其产业化、市场化角度进行专述。本选取“网络学重新结构学产业、网络作家的创作水平、网站与出版社的推动性作用、网络学的市场化走向”等视角,对其现状与发展走向进行了概括性论述.以期为从事网络学创作及研究的人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以后,近十年来“新俄罗斯学”已然成形。走出自成传统的非“红”即“黑”的锁定,检视多灾多难的生存境况中的困顿,呈现剧烈动荡的时代大潮中被裹挟的面影,接纳艺术表现的多声部而审美姿态的多样性,可谓“新俄罗斯学”的基本表征。  相似文献   

15.
“本质和现象”这对范畴应改造和扩充为“现象-实体-本质”这组范畴。“现象”应摆在这组范畴的前列,“本质”应摆在后面,传统的“本质和现象”的提法应改为“现象与本质”。实体是现象与本质的中介,是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现象向本质的过渡。规律与本质是并不完全等同的同等程度的范畴,应用“现象-实体-本质”取代“现象-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包括网络期刊、网络作者的文学主页和网络的社区文学。网络文学 在传统文 学的参照下,独具“网味”,主要表现在语言运用及创作方式上。  相似文献   

17.
学的审美泛化 网络学、摄影学、短信学的出现,再加上此前的电影学、电视散等,这些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学借助现代科技媒介而走向了泛化。然而。对于学的泛化,有人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力进行围追堵截;有人视之为畏途,犹豫徘徊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纵观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便可看到,学的泛化是学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华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学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学的互动关系,美华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学史,美华学在异质化语境下的化传递以及美华论对中国现代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石兰晔 《现代语文》2006,(1):101-101
网络是一个多元的空间,目前正在迅速普及,丰富的网络学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网络学在体、语体、构成、材料、气势、意象、审美情趣、价值判断等多方面的特点,对学生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的文化特质源于对传统文学进行的文化审视和文化改写。表现在: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和接受者都是网络文学文本的制造者和发布者,二者享有平等的话语权;网络文学消解了接受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读者获得了更大的能动性和自由度;网络文学将传统的被鉴赏的文学改造成了被浏览的文学。所以,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化向传统文学渗透,对传统文学进行改写,既体现了网络文化精神,又体现了文学审美特点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