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学校运动会过后,发现一个学生站着上课,我惊奇地问他:“谁让你站着上课?”学生回答:“没人。”我又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坐?”他说:“凳子没了。”我就问他丢的原因,他说,在开运动会的时候,凳子不见了,他以为别人已替他搬回了教室,于是他也没管(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又没有交代给具体的人)。我接着问他到别的班级找没找,他说:“没有。”“为什么?”“不知道怎么找?!”一个十六七岁的学生竟然不知道怎么找凳子?一不主动去找,二不告诉老师,宁愿自己站着听课。而这样的现象居然比较普遍,引人深思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改掉过分依赖别人、处处被动的坏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呢?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教导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因此,我在向学生提问之前,总要想一想学生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回答,宁可不提,先出个准备题,让学生想想,等他们具备了条件后再来。如《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有一句,“这个碗好像有千万斤重”,本来想直接问,为什么这个碗好像有千万斤重?后来一想,觉得这样问显得突兀,就用了一个准备题:你见过千万斤重的碗吗?学生说没有。接着再问:为什么小梁觉得这个碗有千万斤重呢?这样,学生就容易回答了。  相似文献   

3.
共铸诚信     
亲爱的小学生朋友,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贵重吗?金子!你或许会这样回答。但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是什么呢?你可能一时语塞,回答不出来。告诉你,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就是--诚信。 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了朋友。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说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被异化的多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曾经听过《黔之驴》这样一节语 文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了课文的字面意思之后,随后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1.驴为什么会被虎吃掉?2.你替驴想一个办法:怎样才能不被虎吃掉?这时课堂上叽叽喳喳热闹非凡,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学生们好似经历了一场思维风暴。在回答你替驴想一个办法,怎样才能不被虎吃掉时,一个学生竟这样说:“驴可以告诉虎,它得了‘非典’,虎如果靠近它就会被传染,这样虎就不会吃它了。”他的回答令听课的教师捧腹大笑。这两个问题学生尽情发散之后,教师做简单小结就下课了。  相似文献   

5.
批语要具体     
在一个学校里,看到了一些作文本,有好几处的眉批或总批里,都有“语句不通”这类的话。我问一个学生:“老师给你批上‘语句不通’,你知道为什么不通吗?”回答说:“不知道。”我又问:“你打算怎么样去改正呢?”他认乎其真地说:“我以后就不写这句呗!”听了学生这样回答,我不禁想到:老师的批语这样笼统,对学生会有多大的指导作用? 我有这样的想法。一则对学生有指导作用的批语,一般应该达到以下三个要求:(一)要具体指出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你如果问幼儿:“喜欢幼儿园吗?是家里好呢,还是幼儿园好?”回答家里好的男孩比女孩多,再问“为什么?”大多数男孩回答“在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回答值得我们思考。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我遇到这样一件事:几个被教师称作调皮、难以管教的男孩,由于在午餐后的十几分钟自由活动时间,到活动室后面的草坪  相似文献   

7.
黄德灿 《华章》2011,(11):30-31
【想一想】 谁在作文中写过假话?你能作否定回答吗?同一个题目的作文,如果不告诉你作者是谁,就像是一个人写的。这个现实大家都知道。写作文就是编呗,谁会拿作文里说的话当真?这是很多同学的看法。作文为什么习惯讲假话?有同学回答说,不讲假话就没有什么好写,不讲假话就不能获得高分,事实是这样的吗?事实是作文材料越来越虚假,结构越来越僵化,语言越来越贫乏,思想越来越肤浅。  相似文献   

8.
在用分析法或综合法解复合应用题时,教师经常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一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知道了这两个相关的条件,就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回答上述问题,复合应用题就能化“复合”为“简单”,化“难解”为“易解”。反之,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地回答上述问题,那末解答复合应用题就会发生困难。正确回答上述问题的能力在什么时候进行培养呢?根据老师们的经验,这种能力如果放到解答复合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6,(3)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听到以后就可以行动吗?”孔子回答:“有父兄在,怎能一听到就行动?”又一次.冉有也问孔子:“听到以后就可以行动吗?”孔子回答:“是的,听到以后就可以行动。”孔子另一弟子公西华不解,问为什么同样问题回答不一。孔子告诉他说:  相似文献   

10.
问号启开了思考之门,而我们的责任是揭开问号的奥秘!小爱迪生自学习说话时就喜欢问各种问题,好像他学说话只是为了发问似的。有一次,他问爸爸:为什么会吹风?阿尔,我不知道。爸爸回答说。为什么你不知道?他追问。  相似文献   

11.
开心乐园     
鱼为什么不说话有一天,弟弟天真地问哥哥:“哥哥, 你知道鱼儿为什么不会说话吗?”哥哥不屑地说:“你连这个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让我来告诉你——如果把你的头按在水里,你不是同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吗?”  相似文献   

12.
唐翠娥 《湖南教育》2003,(21):49-50
一、建立面积的概念解决问题一:给这幅画装上多大的玻璃合适,必须先知道什么?学生有这些回答:要知道画的边长、知道画的周长、知道玻璃有多大、知道玻璃要多少钱。教师告诉学生要知道“画面”的大小才好。反思:教师想利用课件导出“画面大小”这个结论,但学生的回答都不入围。在学情估计不足的情况下,教师一时不知如何引导,又不敢轻易否定学生的思考,最后干脆置之不理,出示“画面大小”的结论。而实际上,教师只要丢掉教案中的缺陷,每个学生的想法都可以巧妙地被引导到“画面的大小”上来。如先知道画的边长、周长,可以得出画面大小,或者知道…  相似文献   

13.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告诉我,申昌福老师教的物理课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每次上新课前,总是先告诉学生今天研究的是什么,为什么研究。接着,开始讲课。我问:“一直听申老师这样的课,一定很单调、乏味?”学生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说就喜欢听申老师这样的课。以前上物理课,课本上规定上什么内容,老师就讲解什么內容,所讲物理知识是不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老师不清楚,学生就更不明白了。申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不至于越学到后面,越不知道在学什么。这倒引起了我对申昌福老师的注意。申昌福,三十多岁的年龄,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子,五官说不上清秀,倒也不难看,刮得泛青的络腮胡子,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以"说"为突破口,以此推动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关注情感因素,让学生敢说 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我们经常问的是:"这个问题谁会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了会的举手回答,不会的老师也不提问这样的课堂方式,所以课堂上出现的都是正确的、精彩的回答,而我们根本就不知道那些不举手发言的学生为什么就不回答问题.他们怕出错,他们怕看到老师眼神中的不耐烦,更怕被老师无情阻断.记得一位名家曾经这样说过,"好课像登山",他说,怎么上山?  相似文献   

15.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是小学语文第十册《小英雄雨来》一课第二部分中的一句。让学生自学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雨来上夜校是否只学了这一句?为什么作者要把这一句写在文章中?”对于第一问学生能很快作答,对第二问不少学生积极看书思考,几分钟后,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部分不是课文的重点,文中写这一句,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党十分关心儿童的学习;文中光写这一句,不仅体现了党关心儿童学知识,也说明了党对儿童进行爱国教育;如果当  相似文献   

16.
轻松一刻     
羡慕什么小强:告诉我,咱班同学都在议论我吗?小倩:是的,大家都在议论你。小强:真的,他们羡慕我作业写得快,还是课堂上回答问题干脆?小倩:都不是。小强:那羡慕我什么呢?小倩:羡慕你的新同桌!他学习好帮了你忙!鱼为什么不说话有一天,弟弟天真地问:“哥哥,你知道鱼儿为什么不会说话吗?”哥哥不屑地说:“你连这个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让我来告诉你——如果把你的头按在水里,你不是同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吗?笨蛋!”轻松一刻!山东临清@李福厚  相似文献   

17.
幽默公园     
妈妈也会这样美术课上,教师指着墙上的两幅画对小学生们讲解:“瑞诺兹先生最杰出的画技是他只要稍微动动手,就能使一张笑脸变成一张哭脸。”汤姆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这没什么了不起,我妈妈经常对爸爸这样做。”啼笑皆非有一天,妈妈在屋内打死一只老鼠,她不愿意让邻居知道,于是告诉女儿不要和别人说,因为老鼠是肮脏的。哪知女儿却对同学说:“我家有个秘密,肮脏得很,不能告诉你们。”旁证老师:“人类是从猿进化来的,这是绝对正确的。”学生:“我也这么认为,要不为什么猴子只剩那么少了。”分类“汤姆,你来回答,眼镜蛇属哪一类动物?”老师问。…  相似文献   

18.
火在烧寮?     
地理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在中国年降水量图上找出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同学们很快找出了台湾的火烧寮。有学生问:“为什么那里降水这么多?”老师故作认真地回答:“大家看,它的名字叫火烧寮,大火在烧寮啊,还不下多点雨来淋灭它?”有的学生真是纯真:“这样啊!”有学生反应过来了:“不对,老师在开玩笑。”老师微笑着反问:“那你说是什么原因?”这位学生想了想说:“它在海边。”有学生马上反驳:“火烧寮附近的台北也在海边,为什么那里的降水比火烧寮少这么多?”老师说:“讲得很好。大家回忆一下,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  相似文献   

19.
快乐的多多     
爸爸:“你知道我为什么先吃轮子妈妈:“多多,如果这辆汽车是巧克力做的,你先吃那一部分?”多多:“轮子,这样汽车就开不走了。”惩罚爸爸:“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惩罚你吗?”多多:“不知道,到底为什么呢?”爸爸:“因为你总是欺负比你小的孩子。”多多:“可是我也比您小啊,您为什么还打我呢?”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轧死一只鸡。司机跳下车问旁边的小男孩儿:“这只鸡是你家的吗?”小男孩儿回答:“一切都很相像,不过,我们家的鸡好像没这么扁。”轧死一只鸡1钢笔与将军2老师:“大卫,你怎么上课不带钢笔?你想一想,会有不带枪上战场的军人吗?”大卫:…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1998,(11)
什么是观察能力?一般的心理学教科书都会告诉我们:观察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感官感知现实事物的能力。 有时可以看到,有的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先告诉学生观察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再交待观察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学生就按照教师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观察”起来了。这样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吗?我想多数读者的回答都会是否定的。但如果你去对这样执教的老师表示这种意见,他们也许或理直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