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学生阅读》2007,(1):112-112
《庄子·至乐》载:“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释“蹶起”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有这样一句:“然而偶有一时,好人或稍稍蹶起,则坏人  相似文献   

3.
《诗经·唐风·蟋蟀》有这样一章:“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这里的“蹶蹶”应读何音?不同的工具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详见下:  相似文献   

4.
勿”、“物”二字的本义,众说纷纭。窃以为“勿”的本义即“以犁起土”。由此引申出“土色、相土色,色、杂色,杂色帛,旗帜”等意义。“勿”为“犁田”.“物”即“犁田的牛”;之后“物”才产生了“杂色牛”这一意义。“勿”与“物”之间有假借或混用现象。  相似文献   

5.
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一生精神探索的总结。“勿以暴力抗恶”思想是托尔斯泰主义中的一部分,这一思想是作者在浓厚的宗教思想背景下,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俄国现实进行深深地思索之后逐渐形成的,有着较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勿以暴力抗恶”思想对人的终极问题的思考、方法论及维持创作动力等三个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里出现了几起打架骂人的事件,这是一串极不和谐的音符。究其根本,我觉得是因为双方当事人不懂得什么是尊重,不懂得尊重别人,更不懂得尊重自己!《弟子规》中说:“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徳皆建,过不规,道两亏……”短短几行字,就凝练地总结出了人与人相处应该互相尊重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实是教子的金玉良言。然而时下却有一些家长忘记了这句千年古训,他们不是在教子祛恶向善,而是在教子为恶,这一反常的家教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8.
糊涂老师     
这位糊涂老师呀,姓胡,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兼美术老师。这可是一个怪老头,整天腆着大肚腩往同学堆里钻,与我们讨论哪部动画片好看呀,谁的歌唱得像催眠曲呀,还有哪个守门员老把球门球踢飞呀。胡老师经常犯糊涂。比如,两个女生在讨论周杰伦和F4哪个好,他也会冒出一句:“周杰伦是我隔壁邻居的小儿子。”常常引得男生笑趴女生蹶倒,就剩他一  相似文献   

9.
《吴荪甫的失败》(高中语文补充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吴荪甫蹶然跃起大声说。”课本注:“犤蹶然犦急剧的样子。”此注有两点值得提出来讨论。首先,应有的注音疏漏了。“蹶”字未注明读音,人们很容易想当然地读作“一蹶不振”的“蹶jué”。即使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也只能看到另一个读音“juě”,专用于“尥蹶子”(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其实此处的“蹶”应读作“guì”(参见《辞源》、《辞海》),教材当注而未注。今后重印时应补上。其次,释义欠准确,过于宽泛。《辞海》“蹶”(二)guì”的第二义项为…  相似文献   

10.
谈校风     
校风的重要意义,是人所共知的。校风与自然界的风有类似之处,正如宋玉在《风赋》中所描写的一样,它们都有一个“起于青萍之末”到“舞于松柏之下”的形成积累过程,对于人的影响能达到“蹶石伐木,稍杀林莽”的程度。北京大学由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学术民主”的校风,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过巨大作用。清华大学的“严谨认真”的校风,  相似文献   

11.
“俭以养德”不是中心论点该给“蹶起”加个注江苏\唐建国JIAOCAIYANJIU教材研究{甘肃\刘社革人教社编写的《教师教学用书》(第四册)在《俭以养德》一文的“课文评点”一栏中指出:“本文用诸葛亮的一句名言‘俭以养德’做题目,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本...  相似文献   

12.
张敏 《山东教育》2004,(16):50-50
“同学们,今天的家庭作业是:把今天学的生词抄三逭,句子抄两遍……”我的话还没说.就听下面的“哎呀”声响成一片。“又抄写,早不知写过多少遍了。”“整天做这样的作……”调皮大王谈兴干脆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整天做这样的作业有什么用?老是机械重复地写呀背呀!”“是呀.是呀!”下面的赞同声此起彼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课本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恶,是何言,是何言!”中的“恶”注释为:“恶(wū):表示感叹的助词,有反对的意思。”把“恶(wū)”说成助词,这是不正确的。初中语文《汉语知识》在讲到助词时说:“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某种附加意义,或在造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  相似文献   

14.
列夫·托尔斯泰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表现出一种顺从、不抵抗和仁慈的特点。它不符合社会运动的规则,具有局限性。然而,该思想的存在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它不但是托尔斯泰维持创作的动力之一,而且也是他得以抒发真情实感的源泉和抨击一切旧制度、旧形式的武器。  相似文献   

15.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有这样一句“娇儿恶卧踏里裂”,对此句中“恶卧”一词,教材及许多选注本均释作“睡相不好”,观此注语,当是把“恶卧”之“恶”读为“è”,作“不好”义讲。不妥。按:“恶”是一个多音多义词,其恒见习用之音一是“è”,义为“凶恶”、“丑恶”、“罪大恶极”之“恶”;另一读音为“wù”,有“讨厌、憎恨”义,如“好恶”、“深恶痛绝”。联系前后文,“恶卧”中的“恶”当读音为“wù”,应取义于“讨厌”、“不喜欢”。“恶(wù)卧”意即“讨厌睡卧”、“不喜欢躺卧”。联系它的前句“布衾多年冷似铁”,这两句实为…  相似文献   

16.
伴着人类历史跨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第三个夏日,古城西安教育行业之中,突然蹶起一支新军——私立学校。霎那间,“贵族学校”这一核心内容,被传得纷纷扬扬,风风雨雨。 被古人称之谓“私塾”的私立学校的出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笔者最近随省市有关部门的官员一起,逐个走访了今年刚组建的10所私立学校。  相似文献   

17.
著名学者蔡尚思在《中国思想研究法》一书中,特别指出“辩论批评的重要”,专章探讨了“评论的方法”。他认为“一切方法和评论叙述,均随态度而转移,所以学者尤其是思想家和历史家,首要注意态度”,并对“评论应有的态度”分为二十点而约言之:勿慕名、勿畏势、勿贪利、勿徇情、勿故误、勿臆说、勿离题、勿异拟、勿当然、勿灰色、勿嫉妒、勿依附、勿太过、勿混谈、勿恋旧、勿执一、勿相对、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姜老师的一节地理课,从开始上课起,朱同学就提出了“这(地球仪)是什么球呀”、“地球有多重呀”、“什么是简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搅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让人措手不及。笔者建议作如下处理。  相似文献   

19.
王传莉 《课外阅读》2010,(10):160-160
今天听课回来,一起等车时,一位语文老师说:“唉,今天上午听了三节没意思的语文课。”“咋没意思了?”一位数学老师说。“咳,三节课都是老师在费力地讲呀讲,生怕学生听不懂,学生默不作声地听着记着。”“我一直觉得你们语文挺有意思的,你看你们语文里有小说、诗歌、散文多有意思呀!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小说,多笼罩着一种苍凉、阴抑的灰暗色调;张爱玲小说的人物,也多不能以善良正直来评价,有的甚至还有点“坏”“恶”。但如果仅看到张爱玲小说色调的阴暗和人物非善,“坏”“恶”的表象,而忽略其背后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也即“懂得”,则是对张爱玲小说的严重误读。本文从张爱玲对人性“懂得”的内涵,即,人性的普通、凡俗性,物质性,乱世生存对人性的影响及人性动态发展的复杂与丰富出发,分析其“如得其睛,哀矜勿喜”中蕴含的深沉博大的人性与悲悯情怀,也即张爱玲所说的人生素朴的底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