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阅读过程中,某个常用词语由于在特定语境中的独特使用,使读者产生陌生感,并由陌生、新奇引发思考,继而顿悟并产生阅读快感,这样的词语就是所谓的陌生感词语。在阅读实践中产生陌生感的词语往往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词语的陌生感属于"陌生化阅读"范畴。"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由俄国学者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陌生感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文本体验的途径,又是实现有效阅读的一种方法"。而词语的陌生感是陌生化阅  相似文献   

2.
对于习惯于阅读传统小说的中国读者来说,读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这样的西方意识流小说,会有某种陌生感、不适应感,既在阅读中产生不了艺术感受,也找不到解读作品的钥匙。如果对中西方的文化、文学传统,对作品产生的文化思想背景有所了解,那将有助于我们克服这种陌生感、不适应感,并在阅读中培养、丰富我们新的艺术感受。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文学流派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她延续着西方的人文传统:第一,这种对人的关注,不是对人事伦理的关注,而是对人自身生命的关注。第二,这种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过程中,某个常用词语由于在特定语境中的独特使用,使读者产生陌生感,并由陌生、新奇引发思考,继而顿悟并产生阅读快感,这样的词语就是所谓的陌生感词语。在阅读实践中产生陌生感的词语往往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是与文本、与作者,甚至与编者进行无形对话的过程。此时,由于生活阅读的不同和表达初衷的差异,形成了阅读过程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正是提升主体式对话质量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5.
正陌生感词语,是指由于某个常用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独特使用,使读者对该词语产生陌生感,继而引发读者思考、顿悟,使其产生阅读快感的词语。词语的陌生感属于"陌生化阅读"范畴。文本中出现的陌生感词语,是作者心理感受的原生态白描,是不加修饰的心灵告白,是作者独特感受的记录,是当时特定心境的体现;也是作者语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有时会疏于在阅读中进行创造,而保持"陌生感"。必须改变这一现状,让语文教师充分发挥阅读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乡土中国》作为高中语文课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在必修阶段指定的学术著作阅读书目,学术性强,专业术语多,加之时空隔膜与经历缺乏,让学生的研读更添一份陌生感。在必修阶段学生对该书理论一知半解,学术著作与文学文本脱轨,教学缺乏鲜活事例的情况下,教师可借助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小二黑结婚》一文对《乡土中国》的部分理论加以对照解释,  相似文献   

8.
通过阅读陌生感指导学生从多角度、新思维去体验感悟文本,通过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而获得更多的文本感受,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思考与探究三提出了语言的陌生化现象,第四单元诗歌《河床》后的导读也提出诗的外在形式的陌生感。无论是语言的陌生化还是诗的外在形式的‘陌生感’,实际上都意味着一个文学概念——陌生化。所谓陌生化,就是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一种异于常规的手法表现出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多数,并且文体多样,有诗歌、小说、童话、散文等。这些经遴选过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充溢着作者的认识、情感与思想,是作者独特的生命表达,充满着作者鲜明的个性特征。在阅读这些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在某些地方产生“陌生感”。我们姑且将产生阅读陌生感的地方称之为“文本陌生处”。“文本陌生处”显然是阅读教学中解读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由俄国学者什克洛夫斯基最早提出,近百年来,已经成为我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然而,“陌生化”不是对文本读者的硬性要求,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阅读效果。读者进入文本去寻找的,往往是能够与阅读对象产生亲和力的“知音”和“知己”,是再现自身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在书面文化(文章和文学)的大视野里,“陌生化”不仅是一个心智过程,更多的是诸方阅读主体通过文本中介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既是潜在的,又是显露的;是开放的,又是有界的。而这些对话的基础源于阅读主体对读物的“新”感受。这种“新”感受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所具备的不确定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此“新”:感受一旦确定下来,对于特定的阅读主体来说,对于“他”的阅读过程就结束了;随着新的阅读过程的开始,“新”的感受仍在继续产生着。如此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这个无限循环的触发点,便是“阅读的陌生感”。陌生感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在阅读主体与写作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中不断建构起来、不断变换体验的。  相似文献   

12.
孔瑞 《鸡西大学学报》2013,(2):95-96,102
在互文性理论关照下,英美文学教学应关注作品互文的三个方面:探讨英美文学作品的溯源互文以理解西方文化源头,英美异国文学互文以消除学习国别文学的割裂感,中外异质文学互文以消除中国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陌生感。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应构建以读者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亲身体验经典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及审美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芳 《文教资料》2014,(23):169-169
第三学段的预习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更深入地"潜入"文本,为更深层次的"批注式阅读"奠定基础,而这潜入能力与两种"自觉关注"密切相关:自觉关注文体;自觉关注"陌生感"。  相似文献   

14.
2011江苏高考英语卷阅读理解部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首先表现在阅读理解部分的相关词汇虽然没有超出课程标准的学习范围,但对考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考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试现场的分析与归纳,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不断产生并传承着众多的文学经典著作。现今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面貌,促进了人们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方式,在此影响下,原本的纸质阅读模式逐渐向电子文本阅读模式转变。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增加了人们的文学阅读渠道;另一方面网络上的通俗阅读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而盛行,不断冲击着人们对文学经典著作的阅读体验,削减了现今人们对文学经典阅读的关注度,阻碍了汉语言文学价值的提升。现今,寻求网络时代下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新发展,要充分利用新时代互联网科技的发展,重新发掘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方式,促进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海舟 《小学语文》2007,(11):45-46
语文教学应该钻研文本,积极参与对文本意义的建构,努力读出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为创意教学奠定基础。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关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陌生感。如何关注陌生感,以实现个性解读、创意教学呢?必须从内容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两方面予以注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汉语言文学阅读对自身才情水平的影响进行了概述,了解到汉语言文学阅读对读者有提升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世界等影响,进而提出了汉语言文学阅读对自身才情水平的培养路径,从树立阅读观念、改变阅读方式、结合实际情况、激发阅读兴趣等角度展开论述,旨在通过汉语言文学阅读提升自身的才情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因为法国颓废主义文学运动对于我们而言有种陌生感,所以我们试图通过介绍与简要分析于斯曼<逆流>来大致概括出这个颓废主义运动的一些特征,以帮助我们认识颓废主义文学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1955年12月,中篇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被共青年团中央以组织名义号召全国范围内的广大青年进行阅读。以组织的名义要求读者阅读一部作品,这在人民共和国文学阅读史上显得很奇特。"组织"成为文学阅读的运作者和实际操作者,这样的文学阅读,遮蔽了文学阅读本身的自由性。但组织阅读在"百花文学"潮流中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或许是组织者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文学阅读在小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取三项对策来培养小学生进行文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