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粤台两地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环境支持能力、创新活动产出能力等的比较分析表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广东经济总量超越台湾后在结构、质量、效益、均量等方面仍存在落差的主因所在.因此,"创新竞合"将成为下一轮广东对台超越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最新的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和相关统计数据揭示粤苏企业创新能力差异的具体方面、成因,并据此提出广东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应采取的政策,包括加大政府投入、发展科技金融、提升企业活力等。  相似文献   

3.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结合河北省企业创新能力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分析了制约河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最后提出了提升河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四省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何异同?在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指标的基础上,从规模以上企业、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三种类型对四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可发现:四省的整体创新能力都位于全国先进水平,但是不管是规模以上企业,还是大中小企业,或者是高科技企业都缺乏创新投入以及创新产出能力,而过分看重于创新活动以及创新资源。创新投入方面,广东以及江苏占有大部分的优势;创新产出方面,广东和江苏还是比另外两省高;创新活动方面,江苏略好于广东,这两省均超过山东和浙江两省;而在创新资源方面,江苏优势显著,远超其余三省。总体而言,山东省在这四方面都不突出。  相似文献   

5.
分析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并进行区域差异比较,得出如下结论。首先,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次,现代服务业就业水平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现代服务业产出水平对自主创新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再次,分阶段分析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贡献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若干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能力的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主主体”、“自主成果”以及“自主程度”三方面解释了自主创新的内涵,给出了自主创新的系统框架,指出自主创新能力由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自主创新产出能力、自主创新运行能力和自主创新环境支撑力四部分构成,并论证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三种可供选择的自主创新路径中,集成创新路径和二次创新路径是目前河南省自主创新的最佳路径选择。河南省走自主创新道路必须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集成创新、二次创新和原始创新之间的关系;二是稳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三是完善地区自主创新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宗国 《科研管理》2019,40(3):51-62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PSS20和AMOS20统计分析影响我国中小企业RJVs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研究表明,RJVs协作、公司战略、政府支持相对于组织管理能力与研发能力对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较高,其中RJVs协作的影响最高。基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从技术、协同和地域三个层面构建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模型,阐明了在发展初期通过契约式合作进行跟随创新,发展中期通过团队式合作进行集成创新,发展成熟阶段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战略式合作进行原始创新。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普查数据和科技统计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广东省企业自主创新现状,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描述统计与评价方法相结合,对广东省自主创新,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动态分析和综合评价,并通过国内外比较研究进一步发现广东省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明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2):6-8,21
广东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成为广东省技术创新领域的生力军。广东民营科技企业的R&D经费投入、专利申请量及其占全省总量的比重等指标,都显示出其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这类企业同时也存在人才瓶颈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制度创新是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保障,并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自主创新团队支持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广东省"孔雀东南飞"的盛况已难再现,人才规模优势渐失,本土高层次人才频频流失,其背后,是广东省人才政策"重海外、轻本土""重引进、轻培养""重个人、轻团体""重产业、轻基础"的"四重四轻"问题.依据广东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部署,在全面分析现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国家层面及其他省市的相关做法,针对性提出加快实施本土创新领军团队支持计划.通过支持本土领军人才组建团队开展自主创新,发挥"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才留才"的人才效应,营造广东省"重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是激活中小企业的创新力量。技术学习难度增大、外部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自身演化进程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企业创新的必要性。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产业特征、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决定了现阶段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发展路径。在技术路线方面,不断积累模块化产品领域的技术能力,进一步发挥大规模制造的成本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兴工艺对传统生产设备和制造系统进行改造和提升;组织能力方面,借助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创新平台等渠道,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整合外部前沿知识和核心技术,加快知识-技术-产品转化速度。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导师能力素质提升是各创业孵化服务机构的重要任务。当前广东创新创业导师存在"塔尖不高、塔基不实"的结构性短板问题,必须注重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能力素质。为此,结合创新创业导师能力素质模型,提出创新创业导师能力素质提升路径建议,包括加强导师人才储备、完善导师培训机制、建立导师激励机制和考评及退出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借鉴国内外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经验及教训,总结创新型经济的内涵及特征,以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为目标,从创新系统角度,提出产业、制度、文化、社会四个维度的系统路径理论,进而结合广东实际,提出广东省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路径,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技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3种模式,针对广东现状提出广东制造业技术升级的模式是一种过渡阶段,进一步提出广东未来发展的3种路径,最后提出如何在政策层面促进升级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国各个领域、各个群体正在以各种活动形式宣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同样重大。特别是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全面审视自己,弥补缺陷,发扬优点;另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自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构建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在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之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资源、能源价格上升,劳动力、土地、资本三大要素重新定价,广东原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为实现产业从高碳增长模式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从广东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建立倒逼机制的必要性,理清机制构建的思路,构建机制结构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以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分析模型,探究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0—2017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升级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耦合协调度层面,整体经历了"磨合走高、拮抗磨合交替、磨合协调主导"三个阶段且处于"拮抗、磨合、协调"阶段的地级市数量呈现"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型态势,形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放射状;(2)耦合相对发展度层面,整体经历了"滞后主导、同步赶超、厚积薄发"三个阶段且处于"超前、同步、滞后"状态的地级市数量呈现"三角形"态势,形成以沿海地级市为核心向外扩散的趋势;(3)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层面,主要集中于Ⅳ、Ⅴ和Ⅶ三种类型,且沿海地区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相对更优。最后,基于广东省整体、地区和地级市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会》2019,(11)
科技社团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实现科技社团党组织全覆盖是形成党建与科技社团发展互动共进的双赢格局,是保障科技社团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也无疑是广东最突出的特征、最鲜明的标签,广东省科技社团党委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等文件为依据和遵循,充分发挥创新实践精神,打破科技社团党建工作中的闭环,走出广东省科技社团党组织建设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利用层次分析法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以及可持续发展性4个方面对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进行评价;同时,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将层次分析法的结果作为样本对其进行训练和测试,在此过程中选取安徽、陕西、广东等7个省市与江苏省进行对比,明确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成就并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基于AHP-BP的评价体系可行,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在可持续发展发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