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伟庆 《科教文汇》2010,(25):202-203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气候压力。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增长,我国需要有正确的对策措施。本文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绿色、环保等概念,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并未达成实质性的决议,但毋庸置疑的是低碳经济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于是,各种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低碳相关概念如雨后春笋涌现。我国政府也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庄重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成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低碳经济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传递到物流行业,从而演变而来了一个新生词汇——低碳物流。  相似文献   

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及低碳经济成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词。在新形势下,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杜生民 《软科学》2011,(10):84-86
从整合低碳与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低碳化和构建低碳城市系统等方面探讨了成都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通过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进模式,对成都市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田公司于1989年成功研制了VTEC技术,随后推出了该技术的升级版本—i-VTEC,i-VTEC在VTEC原本的技术优点基础上,加入了智能化的控制理念。i-VTEC技术在提高燃油燃烧效率、降低有害物排放方面也取得很显着进展,开创了发动机的低碳时代。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正在逐渐向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而转型,这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开始意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纷纷采取了先进、有效的低碳技术以及低碳能源,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低碳经济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更是为低碳经济开辟了新的发展局面,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低碳经济下电气自动化进行研究,重点阐释了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总结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就好像电波似的悄无声息地向我们袭来,它比一般的污染更具有破坏性,具有不可逆性。因此,"低碳生活"成为了环保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科技进步在低碳和节能减排中的作用来说明我国目前减排过程中的困难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减排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总结了未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措施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制度经济.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安排.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为了考察这些制度的效果,本文首先以A股类高能耗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税收政策、财政补贴、信贷政策、法律制度、市场化程度和社会舆论等制度性因素对低碳经济的影响.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管理人员对这些制度性因素的看法.结果表明,税收政策、财政补贴、信贷政策和社会舆论对低碳经济有显著正向影响;法律制度和市场化程度对低碳经济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制定能耗与排放标准对企业有一定的约束力.这些研究结论对政府有的放矢地改善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的内涵,指出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提出发展低碳旅游的途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取得了诸多辉煌的成就,然而回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我们不可逃避的巨大问题就是环境问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严重地破坏了地球环境,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诸。  相似文献   

10.
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途径与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社会不断升温,中国面临日益强大的国际减排压力.与此同时,中国自身的内在需求也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本文概括分析了经增长、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强调减缓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应用世界主要国家的实例论述了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途径和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分析了中国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现状和继续推进节能减排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落实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0-45%目标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能以其巨大蕴藏量、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零排放的特性,备受全球各国的青睐,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新能源。但是也存在技术对外依赖程度高、规模化程度低和相关政策不配套等问题。文章在分析了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风电产业的特点,从加大技术开发、加强企业发展合作、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等方面对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信息产业的分析,结合当下低碳经济发展的主流,分析阐述了低碳经济对信息产业的影响机理,得出了信息产业在低碳背景下的发展模式,整合出现阶段信息产业在低碳经济中的问题并给予了解决对策,最后提出了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发展"低碳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的共识,为了能在此轮经济转型和竞争中享有话语权,中国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为此中国必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以超前的眼光对"低碳经济"进行战略步署,采取相应的制度创新及经济技术措施,来完成中国完美的"绿色"转身。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钢铁行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宝钢的应用为案例,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企业低碳供应链创新进行了评析.本文介绍了我国钢铁行业低碳供应链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并结合钢铁行业企业低碳应用状况与实际效果数据分析,探讨了钢铁企业如何建立低碳供应链创新体系,最后提出了钢铁企业推行低碳供应链创新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5.
单一评价方法适用条件各异,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为克服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AHP法、熵权TOPSIS法、熵权灰色关联投影法对我国30个省市区的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单一评价,然后构建基于漂移度的组合评价模型,根据相容单一评价结果对我国区域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组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陕西省排名第21名,处于较落后位置,制造业低碳经济的提升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并从制定经济政策、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重视技术研发四个方面提出促进陕西省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首先用调查问卷例证了科技服务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然后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分析了低碳科技服务业的内涵,讨论了在低碳技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中科技服务业的作用和范围,最后依此对低碳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梁永康 《科技广场》2013,(10):200-204
低碳经济是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种环境下,旅游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低碳旅游则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着眼于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旅游业发展,阐述了低碳旅游产品的特点,提出了低碳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思路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期望对今后更好的发展低碳旅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林惠虾 《科技广场》2011,(8):105-108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产业也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漳州市从战略定位、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各方面都具备了发展低碳产业的基础,但还存在着产业规模小、能源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漳州市发展低碳产业的必要性、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性的分析,提出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整能源结构等促进漳州市低碳产业发展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国际贸易竞争新的战略关注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气候变化,并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低碳经济首先在发达国家抢先推广,发达国家率先建立碳标识、认证、碳排放控制制度.进入21世纪以来,控制温室气体的国际标准已经建立,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温室气体的控制已成为技术性措施的内容,低碳经济造就国家新的竞争优势.全球战略性行业向低碳方式转变、调结构已成趋势.低碳产品发展最终结果导致国际贸易竞争新的战略关注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浪潮下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小军 《软科学》2011,25(7):16-20
针对我国碳金融实际发展与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我国不仅应积极构建由政府主导市场平台和由市场主导碳金融项目运作的"政府财政补贴,公司市场运作"的碳金融模式,而且应努力探索区域性碳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和交易模式,制定基于区域性环保融资额度及其衍生品的合理价格,以碳信贷、碳证券、碳保险等具体的碳金融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通过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