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永州至今仍有许多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一个古村实为一个小城,依山傍水非常美丽。这些聚族而居、大而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古村文化。永州村落文化是封闭的文化,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里,说着本村的土话,过着简单的生活。永州人刚强倔蛮又善思多义,他们坚守“忠孝廉节”的道德伦理,奉守“耕读为本”的生活理念.永州古村在衰败没落,新的农村正需我们去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道德,曾哺育了无数仁人志士。"忠孝仁义"就是传统道德的组成部分,其中虽有封建糟粕,但其合理内核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继承民族精粹,对现代青少年进行爱国忠信、孝亲敬兄、博爱宽容和深明大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放在当今的校训中加以考察,认定它在制定目标、导向、形式诸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校训。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忠孝文化中一直存在"忠孝古难全"的思想,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除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进行哲学伦理建构外,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作家也积极投身于这个问题之中,在他们的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实实在在地经历、演绎和回答着"忠孝两难"的问题,或显孝、或扬忠、或以忠统孝、或以孝统忠、或以忠统义,使得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的忠孝文化婀娜多姿、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苏焘 《天中学刊》2011,26(1):101-103
"李白文化现象"意向世界的构筑,折射出传统文化心理图式的动态变化及其内蕴的"道"与"人"的深层矛盾,并成为李白文化现象延续和演进的内在动力。近代社会李白文化现象内涵的新变从侧面透露出传统民族心理结构的现代转型轨迹。与读解传统"李白精神"的当代意义不同,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现代价值体系中的李白文化现象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探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心理重构、文化意识的多元现状和潜在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忠孝古难全?——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的忠孝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忠孝文化中一直存在"忠孝古难全"的思想,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除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进行哲学伦理建构外,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作家也积极投身于这个问题之中,在他们的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实实在在地经历、演绎和回答着"忠孝两难"的问题,或显孝、或扬忠、或以忠统孝、或以孝统忠、或以忠统义,使得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的忠孝文化婀娜多姿、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在<李尔王>的译本中,原文中表示血缘本性关系的概念nature和love译成了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孝",使读者产生了错觉,仿佛莎翁在原作中宣传儒家伦理道德观.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悲剧似乎十分经典的契合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的忠孝观:正面有忠臣肯特、孝子女爱德伽、考狄利娅;反面有不孝女高纳里尔、里根,不孝子、不忠之臣埃德蒙.原著中,莎翁借助李尔所呼吁的孝道(孝亲报思)是一种美好的道德伦理义务,这正好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真的人,活灵活现,具有"原生态"意义。破解《红楼梦》中诗词的意义既贵心细尤贵眼明,需要耐心更需悟性。《红楼梦》宴饮活动中的这种文化意蕴不仅仅是为了"烘托"气象。正是饮宴活动才凸显了小说人物性格中的"另一面",让人感到更可爱可亲。《红楼梦》的文化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它在小说中的巨大作用。没有丰富的文化内蕴,就没有《红楼梦》的永恒魅力,《红楼梦》就不会经久不衰,屹立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9.
忠孝说     
忠孝,以至仁义、道德、礼乐、善恶,此类义理、伦理词汇,使用频率较高,表面上看意义明了,古今皆同,好像一种"公理",实际上极难确指。由《庄子·人间世》"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二句互释,可知"忠孝"的重点在于"不择",亦即不可选择。君父的身份是先天决定的,所以尽忠尽孝是不能改变的。此殆是"忠孝"之本义。  相似文献   

10.
说“仁义”     
王雪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6):124-126
"仁"和"义"位于五常之首,贯穿了儒家学说的发展过程,是道德伦理的基本范畴和道德理想的衡量标准,是儒家伦理体系的核心思想之一。在文化的推动下,儒家思想中"仁"与"义"两个至高范畴发生了语义演变,从日常词语发展成为中国传统道德和伦理思想体系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从而产生了相关词群。随着"仁"和"义"的高频使用和人们认知实践的深化,处于同一属性范畴中的单字词又复合成"仁义"一词。在此过程中,文化隐喻是词汇演变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1.
刘琪 《林区教学》2012,(10):74-75
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对待"忠孝"观的态度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但是如果适当的进行运用,"忠孝"还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并且它对两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推动人类文明良性发展都有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寻根文学与舜文化根源性地位》,"寻根文学"作品的思维方式,是"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重合统一",是祝融形象的"人神同体";而中国文化传统的"本"亦即"根",是"舜文化"。如此,舜文化根源性地位便得以确立,忠孝仁义、礼义廉耻之说亦可得以诠释,"寻根文学"作品的种种虚拟,种种离奇,都不荒诞怪异。关于《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首倡"诚""孝""忠""仁""和"者,虞舜也;初绘"和谐境界"之愿景者,亦虞舜也!于此,"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之根源交通,传承推演,相依相伴、互补双赢之进程,可知矣!  相似文献   

13.
在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塑造了众多踏上欧洲朝圣之路的美国文化女性形象,她们对欧洲优势的向往,也并非是为了物质层面的需求,而纯粹是一种精神的企盼,并带有一种强烈的美国文化意识和自我道德意识。本文主要以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从新世界来到旧大陆的女性在面临欧美文化的冲突时的文化选择和道德选择。  相似文献   

14.
汉英中的“东西南北”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仅仅是表示方位,而且还有很深的文化内蕴,尤其在汉语中,它们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了解这些异同有助于语言教学和翻译.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认为,道德意志是一个辨证的完整的概念,只有在对善和恶的扬弃即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道德良心,从而确立真正的道德信仰。因此,作为对善的愉悦的体验的"荣感"以及对恶的痛苦体验的"耻感"就成为道德意志形成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中,往往强调注重正面教育环节("荣感"的教育)而忽视负面教育环节("耻感"教育),道德教育耻感环节的缺失,不利于个体道德信仰的确立。中国古代先贤特别重视"耻感"在道德信仰确立中的作用,形成了一整套道德信仰确立的"耻感"文化。研究和借鉴"耻感"以及中国"耻感"文化,从个体自我肯定评价活动(荣感)与个体自我否定评价活动(耻感)的辨证统一中能完整地理解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道德信仰确立的评价论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七色花"教育在新村小学已经开展了近二十年,凭借其主题鲜明、极赋时代气息的内蕴和生动活泼、贴近实际的形式,在不断自觉和创新中逐步形成了学校的教育特色,凸显了学校的"让每个师生共同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以及"彰显个性,体验幸福"的办学特色。"七色花"教育之所以常年绽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需要校长的文化自觉。我认为,校长文化自觉的主要领域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师生长期积淀下来的稳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们正处于一个视觉通货膨胀的"非常时期","观看"不再是简单的行为,它有着耐人寻味的丰富内蕴。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预示一个"世界图像时代"的降临。近年来视觉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昭示了文化研究新的细分,同时也反映出文化研究新的综合。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值得注意的是,视觉文化研究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班级建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加强班级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中的核心部分,积极的、健全的班级文化有利于推进班级工作的开展。文章从班级文化的内涵、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功能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论述了"以人为本"视阈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忠"和"孝"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双轨,长期发生重要的社会伦理承载作用。自秦汉帝制政体形成之后,"忠"成为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而"孝"与"忠"的结合,得到"移孝作忠""以孝事君"的解说。"忠孝"一体的道德宣传及社会不同层面程度有异的认同,成为中国思想史中影响久远的文化现象。"忠孝"和"孝忠"是古代文献遗存中的两种表述形式。在中国传统道德的主流形态中,"忠"通常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而所谓"移孝于忠"与"求忠出孝",又体现出"忠"和"孝"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20.
道德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将道德文化建设由理论转向实践的探索中,文昌中学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实施德育"6+1"工程,努力拓展校园文化空间,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