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赵燕问:《游褒禅山记》中作者是如何写游山之得的? 《游褒禅山记》的三、四两节在前文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即写了作者的游山之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游山之得的呢? 在第三节,作者先发感慨:“于是余有叹焉。”这一句由记转议,由悔变叹。接着作者层层深入地谈了三点游山之得:1.要求思。作者认为古人之观往往有得,是因为他们不只是“观”。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观”后深广的求思,也就是作者悔恨自己没有古人那种深广的求思精神。作者告诉人们要观更要求思的道理。这实际上是由悔产生的一种游山之得。2.要有志。作者先写了游华山洞所见:“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后写作者的感悟:“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再根据作者的所见所感总结出游山之得:故非有志者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主要记录了作者在一个早晨抱着婴儿站在窗前的所见所思,文字清新,笔触细腻,充满对亲情、对生命的赞叹之情。  相似文献   

3.
写文章,无非就是选用恰当的体裁形式及材料表达写作者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感、脑之所想。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又不能完完全全照实写进文章中去,因为所写的内容必然受到“意”的制约,在“意”的统摄之下!这里所说的“意”,就是作者对文章中特定的人、事、物的态度和看法。对记叙文而言,“意”就是主题思想,就是作者对笔下所记叙的人和事所持的或褒扬或贬斥的倾向性评价;对议论文而言,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次北固山下》收录于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主要描写了作者在归乡途中所见之景以及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并通过对在船上所看到的美丽景物的生动描写,传达出一切事物都会循环交替出现的深刻哲理。仔细分析品读诗中描写的景物,不仅能真切体会到一种时间和空间的美感,更会被作者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相似文献   

5.
<穆天子传>对穆王一行人所见之山川、物产进行了细致记叙,有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句式整齐,颇具<诗经>之特色,这说明<穆传>作者已有意或无意地把自然做为文学审美观照的对象.此外,本文还审视了这些对自然关注的文字所体现的诸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绝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他准备写的不是普通的论说文、记叙文,他准备写的是文艺..他动手写,不但选择那些最适当的文字,让它们集合起来,还要审查那些写了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应当修改或是增减的。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相似文献   

7.
[总体阅读思考] 阅读本文,需要理解、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者是怎样描绘沿途所见景物的?每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二、标题中的“偶拾”二字是否说明作者笔下的景物纯系偶然所得?为什么? 三、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怎样运用众多的比喻“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 [阅读入门指津]  相似文献   

8.
力宁 《语文知识》2001,(11):6-8
问:“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写的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答:这句是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浩荡的长江,浪涛滚滚,奔流不息,使人不禁想起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就像东流的长江之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首书写眼前所见之景之事的小诗。作者信手拈来,不事雕琢,自然成篇。写的虽是普普通通的景物、日常生活的小事,但于质朴中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就像一位绘画高手,随意涂抹之间,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0.
《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在一天夜里,作者把由他整理的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会作报告的稿子送给周总理审阅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作者运用朴实无华的词句表达出了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文章叙事生动、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感情充沛,是一篇读来使人易于理解、易受感染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回疆通志》详细并全面记载了清乾嘉时期新疆南疆八城与哈密、吐鲁番二城的人文、地理、建置等社会状况,成书时间与书中记载史实时间至近,可谓是当代人修当代史之杰作,且节录当时作者所见文献的相关史料,其史料价值较高,本文通过对作者、成书及文献价值的简要考述,就教大方。  相似文献   

12.
烟雨湖畔     
叶天嘉 《新读写》2012,(4):25-25
从细腻优雅的文字中,不难看出小作者对于文字的掌控力。从雨中漫步所见之景,到思索何谓真正的快乐,洒脱的心境令人赞叹。文章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更令人.心境澄澈。  相似文献   

13.
一、“自由基金会”礼赞 20多年前曾在《读书》上读到叶秀山先生的一篇《英伦三月话读书》,谈到作者在伦敦访书的情形,并必l在牛津讨论班上所见“同学”手中彼得·斯特劳森的《意义的界限》为例说明英国书价之令人咋舌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盛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曾被杜甫所推崇过的元结,在散文创作上,独辟蹊径,不同流俗。在他的游记作品中,作者不仅具体描绘了所见景物之秀丽,而且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发表议论,将描写、抒情、议论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元结的游记写法,对后代的游记创作有深远的影响。清末  相似文献   

15.
“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是目睹南明兴亡的明代宗室苏昆生在故地重游时所唱套曲《哀江南》的主调。作者没有一开始就让他直抒胸臆,而是以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铺写沿路所见,集中笔墨写景,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痛融入其中。经过层层蓄势,写景状物自然转入  相似文献   

16.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部级精品课的教学以打造微信朋友圈为任务驱动,构建“理身之所至,明写作手法——赏目之所见,感天地之美——析心之所感,悟哲理之思”的任务链,引导学生在感受雄奇风景的同时,深化对作者复杂情思的理解,突破游记教学在情景结合层面徘徊的困境,并能够将此游记学习经验迁移运用到其他同类文本的学习中,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吕国康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4):13-14,33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首篇,先是概括了"始得"前为排解忧愤徒步浏览永州山水的游历与心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宴游西山做铺垫.文中的西山应是今日之珍珠岭,"西山之怪特"主要是指西山之巅所见景象及感受,"心疑形释,与万化冥合"包含了天人合一的深刻内涵.可见,西山宴游是作者永州十年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巧妙的绘影,往往能给诗歌增添新颖奇异之美。古诗中有不少绘“影”的佳品。 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是诗人一刹那所见的情景描绘。作者通过对牧童骑牛、歌唱、捕蝉细节的描绘,刻画了他活泼、机智、灵巧的神态。诗中“歌声振林樾”,乍看无端,细思有味。原来作者为表现树林遮天蔽日的静谧,特以响亮的歌声来“破”这幽静,正所谓“鸟语山更幽。”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当代学生》2013,(12):25
《盛典——诺奖之行》作者:莫言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诺贝尔奖为大家所熟知,但是颁奖、领奖过程,大多数人却知之寥寥。在《盛典——诺奖之行》中,莫言以生动朴实的文笔,记录瑞典七日所思、所见、所感、所悟,揭秘诺奖盛典鲜为人知的细节和趣事。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学校管理,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秘诀,但无论是仁者所见之仁,还是智者所见之智,其中有四种力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