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园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生态系统的持续承载。本文分析了工业园区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和承载递阶关系,初步构建了工业园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大连某工业园区为例进行了工业园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分析,从生态承载力角度对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浅析,以期对生态工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工业园区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较快改变中部地区落后现状,对优化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投资环境、灌注信息化战略和市场营销理念作出了显著贡献。推进中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园招商引资工作,利用自身绿色生态优势,走"绿色崛起"之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道路,是实现工业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工业园区的污水排放处理的治理方案展开探讨。从而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节约工业用水减少工业园区的污水排放,从而能够对保护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景华 《金秋科苑》2010,(22):130-130
塔河工业园区作为大兴安岭对俄贸易合作园区之一,其园区的合理建设与规划关系着塔河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工业园区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较快改变中部地区落后现状,对优化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投资环境、灌注信息化战略和市场营销理念作出了显著贡献。推进中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园招商引资工作,利用自身绿色生态优势,走“绿色崛起”之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道路,是实现工业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对投资、尤其是外国投资的需求将会继续扩大,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经济发展已改变中部地区落后状态,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成为宜春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必须坚持走"绿色崛起"之路,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道路,实现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电力发展与供电体制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由此可见,近些年来电力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工业园区的供电稳定性需要从经济与技术、环境以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评,以保证能够适合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并且能够将经济利益作为中心。本文将对工业园区供电稳定性的保障措施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分析我国工业园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诸如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矛盾、行业特质与资源能源紧缺的矛盾及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等,并为突破这些困境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庞学翔 《科技风》2011,(14):184
生态型工业园区规划符合我国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总体发展趋势,为我国构建和谐工业园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在立足于多年的工业园区规划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型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进行了思考,并对生态型工业园区内的三大循环系统与五大核心系统进行了阐述,以产品代谢补链项目规划为例阐述了生态型工业园区补链项目规划。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我国生态型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提高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对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而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的定量评价是其中一个基础性问题。首先将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内涵解析为工业园区内所有企业之间具有密切产业联系的形态,然后分别基于产业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理论识别了工业园区内部企业之间由于物质流而形成的纵向产业联系、由于生产活动相同而形成的横向产业联系,并以两类产业联系数量占潜在产业联系数量的比例构建了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指数,以定量评价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最后,以新疆库车工业园区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表明构建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指数具有可行性。构建的评价指数可为定量评价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进而促进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和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入手,探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图书馆信息资源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用户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够保障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肖海燕  黄新建 《科技广场》2004,(11):104-106
研究和实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提高我国城市化推进质量,确保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指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以小城镇人口发展和素质提高为核心,谋求小城镇生态-经济-社会三者协调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代谢循环视角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雄合  孙才志  王泽宇 《资源科学》2014,36(12):2647-2656
在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以代谢循环能力作为研究切入点,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包含发展度、协调度、代谢循环度的量化模型,对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演变,结果基本显示了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布格局。其中强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天津市;中等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大连市、盘锦市、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较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秦皇岛市、丹东市、潍坊市、日照市;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唐山市、沧州市、锦州市、营口市、葫芦岛市、滨州市。同时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经营应该体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经营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引导域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城市经营的本质内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城市经营的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营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绿化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昆玉  覃正 《科学学研究》2002,20(4):382-386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 ,提出了企业投入产出的概念模型 ,认为企业的发展是追求社会责任、发展的可持续性与高效率的统一 ;在提出企业战略要素组合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引入“绿化”理念 ,对各战略要素进行重新定位 ,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素组合模型 ;对三种流行的战略范式进行了分析 ,并引入可持续发展愿景 ,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范式组合框图 ,进一步分析指出 ,最佳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上述的分析框图里寻求一种均衡 ,战略的有效实施取决于企业与其它经济主体能否形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在辽宁省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狄乾斌  韩增林  孙迎 《资源科学》2009,31(2):288-294
科学评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准确把握海洋经济开发水平的重要保证,复合生态系统的场力理论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模型出发,尝试运用复合生态系统场力分析框架,提出用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度,选取可行的量化方法,以辽宁省为实例,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演进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处于上升势头,其系统协调程度也在逐渐增强,与该省的实际情况较为一致,说明辽宁在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以及提高海洋经济质量等方面成效明显。结果还表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度与可持续协调度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这说明加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仍是确保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概念,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系统结构,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容,对我国各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构建广东省S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作出综合评价,提出促进S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的路径。该研究对指导我国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分析了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之上,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及其对环境、资源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然而目前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教育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公众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公众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得到普及和深入势在必行。该文就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中的教育成分,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如何对公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