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学课堂”以生为本,将传统的“教学问”转变为“问学教”。本文立足“问学课堂”,在阅读教学中,以问启 学,激活思维;以问导学,理清思维;以问促学,活跃思维;以问延学,发展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问;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问;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问等几方面详细阐述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刍议探究式学习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是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创设问题情景,应把握好几点:①优化问题;问在关键处;②选准时间,问在当问处;③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中处;④运用机智,问在情况变化处。  相似文献   

4.
问课过程是备课、说课、上课的深加工过程。是对有效教学的更高追求,新课改需要这种教学。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都离不开一个"问"。坚持问课,受益匪浅,其乐无穷。问课首先就要问自己,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坚持三问:(1)课前问;(2)课中问;(3)课后问。其次就要问学生。第三就是问同行。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学者陶行知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做到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学问。可见,“问”也是有学问的。教师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掌握问的学问,使他们既善问又愿问还敢问呢?  相似文献   

6.
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教师驾驭问题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对教师而言,好问题是驾驭课堂的法宝.巧妙的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该从何处着手提问、找准问点呢?本文从问在学生兴趣处;问在知识链接处;问在新知重点处;问在知识疑难处;问在思维受干扰处;问在教材可想象处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讲学稿中学生对“预习·自学”勤思考、善提问这个环节的做法,总不尽如人意。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教学生如何“问”的方法:1.从文章的内容“问”;2.从文章的位置“问”;3.从不同的文体特点“问”;4.从不同的角度“问”;5.从不同的方式“问”。  相似文献   

8.
学术眺望     
<正> 学术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应问而问或不必问而问的间题。知识界以深得学术旨趣而自呜;当今学人以学术成果而作为评判某种职衔的标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学术已成为轻车熟路,似可不必认真对待了。但是,问题也就存在于不应问而问或不必问而问之中。  相似文献   

9.
《文选》选文,有“对问”一类。问对作为人际语言交际的基本形式,由来已久;卜辞是人神问对,旨是决疑;《尚书》是君臣问对,旨在择贤;《论语》是师徒问对,旨在问道;《孟子》是君士问对,旨在问难;《庄子》是人物、物物问对,旨在说理。对问体在以专论为特色的第三阶段诸子散文消失,转移到以《战国策》为代表的史传散文中,《战国策》也是君士问对,旨在问计。对问作为文体是作为手法的问对句型发展而来,其基本特征是设词见志,抒发郁陶之情。宋玉《对楚王问》作为对问体的唯一代表,从问对内容上确立了文体范式,是北方文化与楚文化的结晶,成为骈赋尤其是设论体的直接渊薮。  相似文献   

10.
学生"问学"意识和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问学”意识和“问学”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需要把握价值,重视“问学”;创设情境,激发“想问”;转变观念,鼓励“敢问”;明确要求,促进“会问”。  相似文献   

11.
王贺伟 《辽宁教育》2013,(2X):48-48
<正>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应该是"导",并且要以此来构建课堂的全过程。我们以往教学的惯用方式是"讲",后来倡导启发式教学,我们又开始"问",从满堂讲进化为"讲"中带"问",再进化就是"满堂问"。不管该问不该问,反正问得多就好,或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或有问无答。  相似文献   

12.
马伟国 《文教资料》2011,(26):50-5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问"的弊病,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优化课堂教学的四条途径:问得少,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问得精,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问得巧,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问得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善问     
问有许多好处。问可以引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有效地巩固知识;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可以强调重点,引起关注。问的本身就是分析问题的过程。问是学习的最好方法,学而不问不成学问。只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激活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问得少,让思维走向开阔处;问得狠,让思维走向纵深处;问得准,让思维走向多元境;问得巧,让思维走向融通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教学中,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重师问轻生问;重问的答案,轻问的过程;重问的内容,轻问的方法;重问的形式,轻问的实质。这样好多语文课堂陷入了“满堂问”的误区。有的问题太多,涉及面太广、太笼统,提问目的不明确;有的提问缺乏变化,形式太单调;还有的提问过于宽泛或者过于单调,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生问”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技能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标新立异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习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为实现有效提问,教师需要进行问题设计,同时在课堂提问中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注意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和时机。为实现有效提问,教师需要多方设计并引导学生互答,并创设生问的空间,鼓励学生展开个性的思维,开创新时期学习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提问,是父母了解孩子、与孩子交流的重要方式。但如何"问",还是有点讲究和艺术的。变"好问"为"问好"有一些"好问"的父母:孩子写封信,要问是写给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学校里某门功课做次小测验,要问排在第几名,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孩子这里问不出,还要向孩子的老师问,向孩子的同学打听。这种"好问"主观上是出于对子女的关心,但问得过多  相似文献   

17.
问是一种语言艺术,问是一种学习方法,只有善问、敢问、勤问的人,才能多学知识,多掌握本领。一般来讲,技能训练中,问要遵循以下原则:问要由表及里;问要有针对性;问要抓住要害。但是,在技能训练的不同阶段,问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应是不一样的。例如,在讲授时问什么? 在教师操作演示时又问什么? 实习上岗时还问什么? 以錾削为例,讲授时有“左成叁拾右柒伍”。那么,“左成肆拾右捌伍”不行  相似文献   

18.
吴立军 《文教资料》2006,(6):120-122
新课程背景下的问题教学主要有“教师提问式”和“学生质疑式”两种模式。笔者认为“教师提问式”教学的关键是精心设计问题,要问在知识关键处,问在教学当问处,问在难易适中处,问在学生需要处。“学生质疑式”教学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勤于问;提炼质疑方法,让学生善于问。教师应积极尝试基于学生质疑的教学,灵活运用课堂调控策略,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学问篇     
<正>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问,是治学的重要手段。如何问?一要先问自己。遇到疑难先问自己。久思不解再问别人。倘若自己不曾费心,就急于问人,这有似变相抄袭;长此以往还会染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而提问,又是课堂交流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有效提问的方法有:导入新课时,问必简单有效;引领探究时,问求开放有度;巩固深化时,问需促思有方;总结延伸时,问要全面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