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王林 《教育与职业》2008,2(3):111-112
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是建设和谐法治校园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法治校园的理论依据与实践需求。建设和谐法治校园要紧紧把握五个要素,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林 《河南教育》2008,(2):9-10
建设和谐法治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是建设和谐法治校园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法治校园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校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紧紧抓住建设的灵魂、关键、基础方面,做到三方面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和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坚持依法治校,最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有效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各种社会问题的必由之路。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内部是否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经过20多年来不断改革的高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笔者认为高校应从依法治校、以德管理、以生为本等几个方面加强和谐校园的构建,发挥出教师、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6.
杜理才 《文教资料》2009,(6):168-171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谐校园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以法治精神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要求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自觉贯彻落实现代社会基本的人权保障原则.权利救济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权力的公开、公正、合法行使原则.学校决策及规章制定要加强民主性与透明性、引入听证制度,让"正当程序"渗透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建设更加合理、公正和人人心情舒畅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高校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基础和人才保障。从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途径主要有: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坚持民主法治、营造诚信氛围、树立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校园安定有序等。  相似文献   

8.
高校中忽视法制教育及由此引起的负面影响,促发了对高校法制教育的思考,加强高校法制教育迫在眉睫,我们要将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普及法律知识,注重法律实践,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9.
把高等学校建设成为和谐校园,是促进广大师生员工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高校发展快速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校园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必须坚持抓好"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内涵发展"、"重视稳定"等四个关键点,确保其有序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景。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1]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校与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可以保证和谐校园建设顺利推进,是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解释了和谐校园和依法治校的定义,归纳了依法治校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各高校在推进依法治校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推进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的校园文化应具有主体的内在协调性、文化的兼容性、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载体的高雅与教育性的特征。要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层面,丰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并通过完善领导机制、健全建设主体、挖掘载体资源、建立连通体系等有效途径,切实推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对法治和权力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权力法治化的含义应该包含权力的形式、实质、运行制度、价值的法治化。进而分别从国家治理的维度、权力的维度、法律的维度分析我国权力法治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为实现依法治国,迫切需要对法律文化的借鉴与研究.我们不仅要借鉴与研究西方的一些法律文化,还要借鉴与研究我们祖先的遗产——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利与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摈弃传统法律理念,促进中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5.
亚洲法治社会建构与发展的理念追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中国以及亚洲法治社会的建构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其主体主观层面的“理念追求”,对于“理念”和“理念追求”概念的哲理解析,是本论题法哲学实体内容法理分析的必要前提,而本所谓亚洲法治社会建构与发展“理念追求”的实体内容应当包括三个层面,即“法治本体要件的原则理念”,“法治社会建构与发展的策略理念”和“化与法化发展的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16.
产权制度和市场经济是人类进入到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是实现经济社会长久良性发展的可靠保障.同时,这一制度本身又是建立在其他方面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法治制度.只有在社会上建立起一种法治秩序,使政府的权力受到有效的限制,并履行好应有的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产权才能真正得到保护和实现,市场经济才能真正运行起来.  相似文献   

17.
班级是高校组织架构中的基本单位,加强班级建设是给力和谐大学校园构建的必要途径和重点手段。尝试通过分析高校班级的特点及其在和谐大学校园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出加强高校班级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以期为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文化与法治国家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化对于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新形势下,必须应对法治国家的要求,构建新型的、现代化的法律化,促进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由于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稳定对我国西南、西北乃至全国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境内有三江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对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文从维护青海稳定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论证了影响青海社会稳定的诸种因素,并针对性地设计了维护青海社会稳定的法律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和制度保障,因此,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种法治社会。法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法治建设的基本价值要素——秩序、人权、正义、效益,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建设所追求的价值准则和目标取向就是社会和谐。因此,法治社会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