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十六国至高昌王国时期的出土书为重点,兼及吐鲁番同时期古墓葬出土的丝织物,探讨了十六国以来高昌丝织业大发展的原因。对其特殊的时代机遇作了揭示,对作为丝织业发展基础的广大蚕桑织造户的状况及其与官府的关系作了研究。同时对高昌本地制作波斯锦等“胡锦”外销产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昌回鹘位于"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民族迁移、东西方使者、商贾、僧侣往来都途经这里,由此各民族文化交汇发展,进而呈现出宗教文化多姿多彩、多元并立、兼容并包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川教版初中历史第二册第23页说:“唐朝初年,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有一个西突厥建立的高昌政权。”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唐朝初年的高昌政权应是汉族所建。  相似文献   

4.
汉南海国是百越民族的重要一支,其封地众说纷纭。本从所搜集到史料分析,集思广益,认为南海国封地不在闽粤赣边,而是在江西赣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5.
汉水文化研究逐渐形成气候,但对汉水上游鄂西北地区的春秋古庸国、麇国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汉水文明的发端起源于汉水上游,古庸国、麇国作为汉水上游古方国的代表,系统地考证其历史渊源以及它们与楚国及百濮部落的关系,是汉水文化研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汉南海国是百越民族的重要一支,其封地众说纷纭。本文从所搜集到史料分析,集思广益,认为南海国封地不在闽粤赣边,而是在江西赣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7.
高吕故城由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组成,主要遗迹有城墙、寺院和建筑基址,遗址规模大、遗迹多,环境复杂,保存状况差.其主要病害有风蚀、雨蚀和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8.
《大唐西域记》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前者为玄奘所写,后者与玄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二者都未记载高昌国的祆教信仰情况,因而有学者认为高昌国的"天神"信仰并非是指祆教信仰,但重新考察高昌国宗教信仰的民族差别以及对高昌祆教徒聚落的地理位置,可以断定玄奘未记高昌的祆教信仰正是一个历史的巧合,高昌"俗事天神"仍应是指高昌国存在小群体的祆教信仰。  相似文献   

9.
位于湖北郧县西北的古绞国灭於何时?历史上未有定论。笔者查阅了不少资料,又进行了一些实地考察,提出古绞国实际灭亡时间是在公元前700年绞楚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从高观国的词集《竹屋痴语》及与他同时期人的作品中,可以对他的生平行实作以简要考证:首先,可以找出与他交往的一些词友;其次,也可发现作为一个江湖词人,他曾经的游历行经之地。另外,对他的少部分作品亦可作以简要编年。  相似文献   

11.
古绞国辨考     
东周初期,有个敢与强楚为敌,趁楚武王遣莫敖屈瑕领兵东行的机会,与郧、随、州、蓼结盟伐楚,由此被楚国所灭的古绞国。其史料,因时代久远,文献记载很少,以至于它从哪里来,地望在哪里,国都又在何处,众说纷纭。根据收集的史料,通过姓氏溯源、地理位置、国都城郭三个渐进的辨析过程,获知古绞国是偃姓国,地望在汉江中上游的今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的区域内,城郭遗址在郧县青曲镇店子河村一带。  相似文献   

12.
吐鲁番文书问世以来,吐鲁番历史的研究获得学界高度重视。有关高昌的历史研究成为长期的一个研究热点,深入与系统的研究都有极大进步。文章专就高昌的一种高级职务进行讨论,这就是绾曹郎中。绾曹郎中是麴氏高昌国(502—640)的一个重要官员,但是传世史籍对此一律缺载,仅有《新唐书·高昌传》提过这个名词而已。文章结合吐鲁番出土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作探讨。关于绾曹郎中的两种定位——宰相还是副相问题上,文章倾向后者,并有所论证。对于担任此职的人物进行了梳理并对于这个制度的来源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3.
息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方国早在商代便已存在于豫南地区,主要活动于淮河上游南岸的今信阳市罗山、光山境内。至西周时期,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在商代息国旧地重新分封同姓方国,也称为息国,文王第三十七子羽达为第一代息国君主。周代息国始为伯爵,后为侯爵,活动中心向北移至淮河北岸,主要在今天信阳市息县县境,故城在今息县县城西十里处的青龙寺。姬姓息国在公元前683年为楚人所灭,息人被迁往楚地安置,息君自称为“息子”。息国故地沦为楚的一个县,成为楚人向北与北方诸侯逐鹿中原和向东经略淮河中游地区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高昌王世勋碑的发现及碑文内容,进一步考证了高昌王世勋碑的立碑和撰文时间,同时也简要讲明高昌回鹘的历史及其政治史略。并进一步证明武威于家槽子的居民多为高昌回鹘后裔。还证明了元代永昌府即今永昌堡。  相似文献   

15.
高昌地面佛寺呈现出以佛殿为中心、以塔庙为中心和前殿后塔式布局三条基本的演变谱系,其形制布局、壁画题材、装饰纹样、墨书榜题可与当地及龟兹、焉耆、河西等地石窟寺院、地面佛寺比对者良多。本文所论高昌地面佛寺分别营造于5世纪前期、6世纪后半至8世纪初、9世纪末至10世纪中叶、西夏至元代四个时期。各谱系寺院在不同时段的影响源流不断变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高昌回鹘时期文献语言中的与格进行了描写和分类,并对其所表示的意义作了例解。  相似文献   

17.
公元9-13世纪的高昌回鹘王国,境内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祆教、萨满教均有流布,境内文化活跃,宗教和谐共处。正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回鹘人的改信、与周边政权的宗教交流、主体宗教的宽容性及统治者宽容的宗教政策,使得高昌回鹘王国内部形成多宗教共生并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弦国源于北方狄人的一支隗姓的赤狄,是古老的炎帝部族的后裔。早在商代便已进入中原,西周时在豫南建国,为子爵,公元655年楚人灭弦。弦国故地在汉代软县和西阳两县之间,即今天罗山县西北部,北为息国,西北为江国,东边是黄国,弦国的建立体现出周人分封方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作为汉族政权的高昌立国于各种异质势力包围的碛西,生存维艰,伯雅、文泰父子都心向中原,但受制于西突厥,前者为解衽削辫付出了生命,后者被迫由亲唐走向反唐,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20.
《高昌馆杂字》回鹘文汉文对音材料中的入声字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入声韵尾的;另一类是回鹘文对音仍出现入声韵尾(-p,-t,-k)的,分析入声字的对音情况,讨论证明当时的汉语共同语入声并未完全消失,为研究15世纪汉语入声的演变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