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和元极学都研究物质及物质的变化规律,有很多相通相合的地方。用元极学的三元观战来看待化学,以此建立化学相应的观点来拓展化学研究的对象。提出化学要突破“有”的实体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无比广阔的“无”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黄怀曾,环境地球化学专家,江苏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区域地质、构造地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创新指导委员会成员。他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获得了2010年度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为推进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云南盟生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著名的“中国民营科技创新企业”、“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与香港合资,现总占地面积17466mz,总资产超过亿元(注册资本3600万元)。公司致力于研究、生产和销售生物制品(含疫苗、血液制品)、生化药及化学药,4条生产线包括冻干粉针、小水针、口服液、口服固体制剂已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现有8个品种已全面上市。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89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依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建立的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实验室。鉴于1995年和1999年连续两次在“国家化学学科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2000年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扩充“中国科学院-中国石化总公司高分子化学联合开放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重新组建成“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于2001年3月通过建设验收。  相似文献   

5.
“生命过程中重要化学问题的研究”是国家重点攻关的十大基础课题之一。著名化学家唐有祺特为本刊著文《化学与生命过程》。  相似文献   

6.
2004年2月20日上午,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分析测试领域捷报频传,由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领衔的“复杂体系成分分析及波谱结构解析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和以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江桂斌博士为首的“有毒化学污染物形态研究中的联用技术、方法学及相关机理“两项成果同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游雪晴 《科协论坛》2007,(11):35-36
在2006年度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中,那个中等个子、满脸笑容、快言快语的就是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教授,科大“无机合成与纳米化学”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谢毅。[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接受科技部的委托,并根据科技部新颁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及“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会)于2004年3—5月组织实施了化学科学领域的30个国家、部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参加此次评估的实验室构成为: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12个来自教育部、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更加科学地界定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回应有关国家安全学理论存在“国家安全泛化”问题的争议,筑牢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根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概括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的分析框架,从哲学层面普遍地分析人类的对象性活动与事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并具体应用于国家安全领域,阐明“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的发生机制与特点。[研究结论]“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是更科学的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所谓的“国家安全泛化”乃至于“安全泛化”本质上只是思想认知的偏差。以国家安全与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为研究对象的国家安全学在理论上不存在“泛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吉林大学在历史上就是我国的化学科学教育和科研重要的基地之一,不少国内外知名的化学家都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有着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传统,今天这里活跃着一支年富力强的青年科研群体,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过35岁,然而却承担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工作。他们在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领域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就,这就是以冯守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创新研究群体。  相似文献   

11.
按照科技部《关于做好2004-2008年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商请继续承担实验室评估工作的函》的要求,并根据科技部2003年7月新颁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及“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4年3—5月组织进行了化学科学领域30个国家、部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06,(5):291-29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徐晓白院士、南京大学王连生教授、南开大学戴树桂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黄玉瑶研究员共同完成的“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环境过程机制及多水平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八五”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及后续一系列基金的资助下,徐院士等主要关注以下重点问题:1)重大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说大部分是由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防止化学物质污染,一直是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手段,我国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  相似文献   

13.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科院校区承担、西安医科大学协作完成的国家攻关项目子专题“魔芋甘露聚糖提取技术及药用研究”,最近通过了陕西省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主要开展魔芋甘露聚糖提取工艺技术、化学结构、药用作用和魔芋减肥降脂新药——青轻胶囊处方、药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金怡濂院士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263项科技成果,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2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18项。我院获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4项。从总体上看,我院近年来获国家科技奖的比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蒋锡夔院士等完成的“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向———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打…  相似文献   

15.
张燧鑫 《科技通报》2002,18(6):521-523
绿色化学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探索试验研究,将医疗内服解热剂阿斯匹林应用于农业,研究出具有抗热害功能、防治绿色植物“日灼病”的绿色化学产品格瑞3号。  相似文献   

16.
1995年3月1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设立“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并于1996年在华盛顿国家科学院颁发了第一届奖项。这是世界上首次由一个国家的政府出台的对绿色化学实行的奖励政策,其目的是“通过将美国环保局与化学工业部门作为环境保护的合作伙伴的新模式来促进污染的防止和工业生态的平衡”,建立该奖是为了重视和支持那些具有基础性和创新性变迁、并对工业界有实用价值的化学工艺新方法,以通过减少资源的消耗来实现对污染的防止。  相似文献   

17.
蒋剑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杭州师范学院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四川省跨世纪人才。1959年9月出生,湖南涟源市人,1981年1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1988年10月至1991年12月在英国The Open University化学系师从国际有机硅界权威Alan R Bassindale博士,获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在加拿大Mac Master University化学系Michael A Brook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归国后,历任国家有机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化学清洗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副主任、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科技总院院长助理、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北京蓝星清洗股份有限公司橡塑事业部总工程师。他先后主持、参与或独立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攻关计划项目、省部级及单位自主立项项目20余项,从有机硅的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实验室研究、中试和工业生产以及从小分子化合物到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和应用都有较丰富的经验。已获得2项专利,在国内外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国家人事部等六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四川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蓝星奖章”。  相似文献   

18.
南京大学在“六五”、“七五”期间,由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批准,依靠国家直接投资,先后建立和装备了“固体微结构物理”、“配位化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后,在“八五”期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又建设和装备了“近代声学”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指出:“首先要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抓好宏观经济决策、工农业生产、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信息共享的研究,“九五”期间立项进行“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示范”和“国土资源、环境与地区经济信息系统及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两个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在国家的层次上系统展开了营造信息共享政策、标准和技术环境的研究,初步解决了建造这样一个环境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对参与共享的GIS系统和数据库群进行厂技术改造;建成…  相似文献   

20.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1999年开始实施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是针对第四纪覆盖区开展的基础性调查工作,是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评估和预警的基础。陕西省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国家基金项目,由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主持承担,自2006年至今已完成“西安市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陕西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宝鸡地区)”及“陕西省多目标区域地区化学调查(铜川地区)”3个项目的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共计515538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