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洲禅诗派是兴起于盛、中唐之际,吴越一带名士僧与诗人仰慕晋代支遁、许询作诗参禅之风所形成的一个禅诗流派。沃洲禅诗派的兴起,标志唐代禅诗繁荣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禅宗对唐诗创作和唐诗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唐诗创作和唐诗理论的发展,并深深地渗透于唐人的人格精神之中。禅宗哲学为一部分处于失意、苦闷、Pang徨中的唐代士人坚守“独善原则”构筑了通向彼岸世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渗透于清晰、鲜活的诗歌形象之中,构成“盛唐气象”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移花接木,给唐诗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启示,起到了以他山之石而攻玉的功用和效果。当然,宗教和艺术不仅有共同的一面,同时也有各自的特质和明确的分野:宗教的精义归结于神,而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美。  相似文献   

3.
诗禅合一--试论王维诗歌的静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佛教的禅趣,诗人特别爱描写那清寂空灵的山水田园,刻画恬静安宁的心境,这同他所信奉的佛教禅宗思想有一定的联系。王维以禅宗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社会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种恬静的心境,进而把这种心境融入自己的诗中,构设了一种“诗禅合一”的静境美。  相似文献   

4.
程学高 《现代语文》2008,(12):74-75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朱光潜)然而,初中诗歌教学的现状却是老师忙于肢解活生生的艺术品:解释词义句意,挖掘典故修辞,机械的归纳主旨,生硬的照搬赏析文字;而学生学习方式就简化为一个字“背”:背诗句和作者,背翻译,背名句的赏析,背修辞的作用,背诗歌的主题思想……诗歌教学尴尬地成了语文课堂改革遗忘的角落,变成了最没有诗意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难以承载课标中“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任。所以新课标呼唤诗歌教学“回归诗歌的审美本性,营造诗的意境,激荡诗的情感”,诗歌教学呼唤“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你一定读过匈牙利的著名爱国诗人裴多菲(1823—1849)的《自由与爱情》吧!“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极富革命激情的青年诗人裴多菲,采用匈牙利民歌体裁创作,写出了不少鼓动人民推翻封建帝制,号召人民为民族独立和  相似文献   

6.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准确地把握其位置成为戴望舒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张新生先的新《戴望舒:一个边缘化型诗人》,全面,周详地阐释了戴望舒的化品格,诗学特征及其历史流变,是戴望舒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7.
邓彤 《现代教学》2013,(10):76-76
近日,捧读潘裕民先生的新作《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首先想到的却是海德格尔。因为潘先生在前言中有如下一番感慨:"唐朝是诗的王朝、诗的时代,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时代能够与之比肩,难怪闻一多先生称它为‘诗唐’,即诗的唐朝。每次回望唐朝,总能见到一群诗人的背影。唐朝是一个属于诗人的朝代,是一个为诗人而存在的时代。"海德格尔曾云:自人类理性觉醒以来,过度化的理性制造了一个逻辑严密的世界体系并以语言显示这一世界。人以语言认知、思考并表达世界,语言为万物命名之际遂使万物只以名称显示,从而使人类丧失了对世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1.从诗词专家的论述和其鉴赏实践看,讲究章法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著名语言学家、诗词专家王力先生在讲析《望岳》等三首唐诗的章法时指出:"因为诗有跳跃性,有时候读者摸不清来龙去脉,初学诗的人还是应该先讲究章法。我们今天不鼓励大家学写诗,但要欣赏诗,就得从章法上来欣赏。”  相似文献   

9.
黄爱平君是一位颇具实力的有影响的瑶族青年诗人,以其独到的感悟与丰富的阅历歌咏的《边缘之水》,读来有如山野的清风,让入迷辞。黄爱平的诗歌的最大特点不在于布道,而是着力于一种纯心灵的写作。也许正是这一点,使他那凄婉的吟咏如“晓风残月”一般,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11.
唐诗研究号称兴盛,但晚唐诗歌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即就皮陆诗歌的研究而言,不但论文论著的数量较少,而且深入的专题性研究也不多见。然而,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新近出版的王锡九先生的《皮陆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则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将皮陆诗歌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具体地说,该书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王俊鸣先生的新著《唐诗通解100首》,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简而言之,该书追求三种价值,包含两个层面.一、知识性价值所谓知识性价值,就是结论性价值,是对所选作品的基本解读.近年国学日热,各种唐诗选本已是汗牛充栋.可惜多是辗转抄袭,鲜有新见;更有编著者文本未通,就凌空“赏析”,看似宏博,实如五里云雾.即使现行语文教材有关诗词的讲解也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国内外翻译名家都竞相将唐代诗人的名篇译成英文。李白《静夜思》曾多次被译成英文,译者通过注重形式、得体选词、讲究押韵等方式,在译文中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力求形神兼顾,达到“化境”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承很多时候以蕴含地域文化的古代诗文形式存在。天姥山,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而闻名天下。全唐诗450多位诗人追寻天姥名山,走出了“唐诗之路”,成为浙东诗歌文化古道。学校地处浙东“唐诗之路”重要节点,近几年依托诗路文化,开展了研学旅行课程建设,从课程架构、实施路径等方面开展探索和实践。旨在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构建以地方文化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提升师生实践研学课程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世界主义与艺术的全球化 ,实则是西方文化沙文主义霸权极量化的扩张。其结果是非西方文化相形见绌 ,花果飘零。”这种新殖民主义就是要把西方的消极荒诞文化扩张到全世界 ,而唐诗中的积极因素却是抵抗新殖民主义的一块巨石。因此 ,在新世纪到来时 ,出版《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很有必要日本《读卖月刊》1994年1月号有文章说 :“20世纪在文化方面没给我们这一代留下多少有益的东西。”又说 :“当中国在21世纪具备了与其人口和面积相称的影响力时 ,中国文化将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大的比例。”果然 ,新世纪的第一年高等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