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难点,我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确定物质化学式的几种解法,归纳如下:一、根据原子结构特征确定化学式例X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Y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X与Y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解析:因为X原子与Y原子化合要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双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通过得失均达到8个稳定结构,X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容易失去3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所以根据电子得失总数相等的原则一个X原子失去的3个电子必须由3个Y原子获得,所以X原子与Y原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  相似文献   

2.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学生对氨、胺、铵这三个音同义不同的字在具体化合物中错用,如二甲胺错写成二甲氨,氢氧化四乙铵错写成氢氧化四乙胺,甲氨基错写成甲胺基等等。因此,有必要通过氨分子、胺、铵离子的形成,谈谈氨、胺、铵字的正确使用。我们知道氨的分子式为NH3,氨分子中氮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2s2 2 p3。实际上氮原子最外层是四个不等性sp3杂化轨道,其中一个sp3杂化轨道上有一对孤对电子,另3个sp3杂化轨道分别有1个电子。而氮原子的这3个sp3杂化轨道上的3个单电子可分别与3个氢原子中的1s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也就是…  相似文献   

3.
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主要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合价和化学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反过来,根据物质的化学式,也可以求出某种元素的化合价。  相似文献   

4.
1.分子中,如果每个原子最外层电子均为8个,则所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一定是偶数.所以,分子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为偶数的,一定不能满足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为8电子结构的条件.例如,NO2分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5+6×2=17,所以每个原子最外层不可能都是8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化合与分解,在这个过程中有分子的形成和破坏。研究分子结构——原子在分子中的几何排布和形成这些结构时的能量变化,对于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变化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个或多个原子所以能结合为稳定的分子,是因为原子之间存在着某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化学键大体上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其中共价键占有特殊地位,我们讨论分子结构,主要是讨论共价分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化学问答     
1.如何判断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个原子最外层满足8个电子稳定结构?(河南胡启)解答:(1)分子中含有氢元素的物质肯定不能满足各个原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稳定结构,原因是氢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之后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如NH3.  相似文献   

7.
化合价是元素的一个重要性质。只有记住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才能正确地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下面介绍几种巧记元素化合价的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联系原子结构特点记忆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数而显正价,且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其对应元素就显正几价。例如,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形成化合物时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而使镁元素显十2价。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数B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当它与金属元素相化合时…  相似文献   

8.
化学的研究重点是物质的化学变化,对化学反应进行合理分类是研究化学的前提.在初中阶段我们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将化学反应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从微观上来看,这种划分还停留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未能更深入地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又由于原子结合形式的多样性,使得四种基本类型不能概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即使是初中化学常见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大小比较问题初探河南省焦作11中许晓春我们通常讲的原子半径是通过晶体分析,根据两个相邻原子的平均核间距离测定的。由于核外电子并没有严格固定的运动轨道,电子云也没有明确的边界,实际上无法精确地测量原子核至最外层电子的平均距离,因此...  相似文献   

10.
学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老师:元素通常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希有气体元素三大类,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为: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4个(1-3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4个(4-7个),希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都有8个(氦原子2个)。学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多于《个,为什么要加“一般”二字呢?老师:事物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化学也遵循唯物辩证法。这里的“一般”是指的普遍规律,在持遍规律中还存在…  相似文献   

11.
在《新教育》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中,我们谈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在这里,我们再分析元素的化合价、水的一些性质和无机酸的酸性问题.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和原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最外层电子结构有关.主族元素的化合价和族序数相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数和族序数也相同,实质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化合价.第一、二、三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相应有1、2、3个电子.当它们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就失去这些电子,分别成为+1、+2、+3价的离子,达到类似于惰性元素的稳定结构.例如:  相似文献   

12.
<正> 化学作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特点是,在原子核组成不变情况下,发生分子组成或原子结合方式的质变,是指由于分子(或原子)的电子运动状态改变而引起分子组成的质变,因而化学是在分子(或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的科学。从化学运动的这一特点,使它与其他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生命运动等)区分开来;从化学本身一系列特殊概念(物质概念、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大学基础化学和中学化学教学中,一定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第一、第四周期过渡元素最外能级组为什么电子先填充4s轨道后填充3d轨道?但该原子电离时又为什么先失去4s电子后失去3d电子?第二、过渡元素最外能级组的电子是按原子体系总能量最低排布呢还是按规道能由低而高排布呢?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对主要的原子轨道能级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元素化合价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为了学好化合价,同学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理解概念除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外,其它元素的原子都具有不稳定的最外层结构。在元素相互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都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向。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因而不同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形成稳定结构时,需要得失电子数或共用电子对数也就不同,这就需要各元素间按照一定原子个数比来相互结合。如钢与氯化合时,原子个数比为1:1;氢和氧化合时,原子个数比为2:1。这种…  相似文献   

15.
1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问相互化合的数目。如:在反应2Na+Cl2=2NaCl中,作为反应物的钠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总是1:1参与反应。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总是要趋于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即元素的原子一定会得到或失去一定数目的最外层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以达到稳定结构,不同元素的原子问相互化合时符合一定的个数比,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发生变化。为了简便起见,化学中常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相应的式子叫做电子式。一、原子的电子式原子的最外层有多少个电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周围画多少个小黑点"·"或小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成对电子和单电子之别,写原子的电子式时,应使元素符号周围各个方向的电子尽量均匀分布。严格地讲,成对电子要排在同一个方位上,单电子分别排在不同的方位  相似文献   

17.
元素推断题涉及的元素通常是核电荷数在1~18之间的元素。推断的主要依据是:原子结构、元素存在、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本文拟从以上三个方面介绍此类推断题的“题眼”与题型。-、根据原子结构推断1.题眼(1)氢原子:电子数最少的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的原子,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的原子,阳离子只有一个质子,最简单的原子。(2)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I。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C。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原子有O。次外层是最外层电子数2信…  相似文献   

18.
结构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的微观结构以及它们和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包括它们的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电子结构主要指描述电子运动规律的波函数,即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通过轨道相互作用了解化学键的本质。几何结构主要指分子或晶体中原子空间排布的立体结构。一切化学现象都是原子核和外围电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即都与原子、分子和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有关。随着近代科学的飞跃发展,结构化学在化学科学中的基础地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密切相关,通过结构化学课程的教学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微观上来认识宏观世界就要研究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走进微观世界去研究物质,用微粒观去解决具体物质的化学问题,有其重要的意义和奇妙的作用.那么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分类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究.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共价型多原子分子中,往往存在一种不局限于两个原子之间的兀型化学键,它贯穿分子骨架,我们称为多原子π键,或离域π键或大π键,在有机化学中也称共轭π键。通常,一般著作及教科书中对大π健的形成均是这样描述的:成键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且各自有垂直于该平面而互相平行的p轨道,这些p轨道连贯重叠在一起,p电子在多个原子问运动,形成z型化学键;形成该化学键的电子总数小于p轨道数的两倍.无疑这些p轨道连贯重叠在一起,可使电子的活动区域加大,出现离域能,降低体系的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