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认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
关于"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实验教材上的方法是把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来比较其运动的快慢,然而按照该方法学生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论。为此,笔者做如下改进。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4人一组,其中一个组长、一个记录员、一个发言人、一个操作负责人组长的责任是负责统筹整个组的实验,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实验中的数据统计、设计表格等,发言人的职责是进行实验交流,操作负责人的职责是保证实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次县级观摩学习,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授课教师采用课件辅助、科学探究相结合等教法.整个过程的教学环节无可挑剔,可是,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时,出现了疏忽.  相似文献   

4.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实验,日常实验结果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蚯蚓反而在光滑的玻璃表面爬得快。笔者发现在实验中水的用法不同,往往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率。为了能保证课堂实验的成功,决定探究出最佳喷水方式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将全班学生分组,每4人1组,其中包括1个组长、1个记录员、1个发言人、1个操作负责人.组长的职责是负责统筹整个组的实验,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实验中的数据统计、设计表格等,发言人的职责是进行实验的交流,操作负责人的职责是保证实验过程动手操作部分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6.
刘蕾 《中学生物学》2006,22(8):23-23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亲自尝试和实践的机会,注重对探究过程的体验,而不是过分注重探究结果,因此,上好“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邵达宇 《生物学教学》2011,36(10):31-31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这一探究活动,如今在国内不同版本的初中生物学教材中都有出现。该活动的意义不只是加深学生对探究活动一般过程的认识,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因此,这一探究活动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安排了“饲养和观察蚯蚓”的探究实验,实验中有一项内容是探究蚯蚓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刚毛的作用,教材中的方法是把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来比较其运动的快慢,按此方法学生往往得出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粗糙的纸上更快的相反结论。经过分析原因和反复改进实验,有了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将生物学科理解为记忆学科,认为生物知识是一些“死”知识。而本节内容对于刚接触生物学的他们来说,则是具有颠覆性认知的一节。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初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该实验是初中生物第一个科学性的探究实验,该实验要求学生能够体验实验的科学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形成完整的科学探究性思维。本节实验内容简单,按照书本对于实验的探究,学生确实是可以快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但仅按照书本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只能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但无法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可能性。并且由于只是就事论事,学生的思维并不能得到发展,获得的知识也不够全面深刻,在进行实验验证阶段效果也甚微。为了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生物的魅力以及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成果,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本节实验步骤以及材料加入干预和完善,添加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操作,从而有利于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并得到更好的效果,使学生形成更严谨的科学探究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11.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在介绍“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一实验中,采用的是把一粒玉米种子沿正中线纵向切开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用三种经不同方法处理过的玉米种子分别观察种子的不同部分,实验效果会更好些.  相似文献   

12.
语文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收入了郑振铎的散文《海燕》。文章语言优美,颇有情趣,很适合初中生阅读。一开头,作者就对小燕子的形态作了生动的描写:“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读过之后,觉得其中的“积伶积俐”一词实在无法理解。关于“积”,查了几种辞书,解释大同小异,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意思:①积累;②堆积;③长时间积累下来的;④留滞;⑤乘积的简称。无论取其何意,这“积伶积俐”似乎都是说不通的。  相似文献   

13.
沪粤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8节有1个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探究实验。、该实验的难点为:用传统染色白炽灯泡或给手电筒蒙上有色透明纸均存在色光纯度不够、体积大等不足,且该实验须在暗室中完成,而教学中无法将课堂变成暗室。为此,笔者利用LED灯珠制作了1台仪器,具有构思新颖、小巧、美观大方、易操作、效果直观、成本低且易于制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15.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活动探究中有这样一个实验: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人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如下图1:  相似文献   

16.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课前我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印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的图片,布置小朋友回去弄清它们的名称,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这四种图形的实物,并研究它们各自的特点,调查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准备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最喜欢的图形。  相似文献   

17.
王灿兴 《云南教育》2007,(8Z):21-2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91页,关于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的设计如图1所示。 从图1来看,这个实验这样设计似乎很合理,但按这种设计操作时却出现了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并不能完全从杯口竖直流入小桶中,而有一部分沿着杯壁流到了桌子上,使得实验误差太大,为了严密、直观地做好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七年级生物课中蕴含实验原理较多,操作灵活性较大,课程改革中所有实验中成功率较低,考试涉及度较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为全面的一节实验课。实验的成功对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第6节“探索规律”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第131页有这样一道习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