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注意力方面的区别:患多动症的儿童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他喜欢的“小人书”“动画片”时,也不能专心致志;但顽皮儿童却不同,在看“小人书”“动画片”时,能全神贯注,还讨厌其他孩子的干扰。2.行动目的性方面的区别:顽皮儿童的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而多动症患儿却无此特点,他们的行动较冲动,且杂乱,有始无终。3.自控能力方面的区别:顽皮儿童在严肃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乱闹;多动症患儿却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识相”。多动症患儿与顽皮儿童之间的区别!南京@赵云生  相似文献   

2.
我们办“家庭儿童画廊”,一开始并非出于自觉。孩子爱看小人书,有时就照葫芦画瓢,居然陆续有了几十张“画”。房间很小,我们就用绳子把这些画挂起来。这样一来,孩子的兴趣就更浓了。从学画小人书、学画插图到画观察画、想象画,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也被画廊吸引住了。我们利用“家庭儿童画廊”,开展画画游戏、看画猜谜、看图讲话、给自己的画编故事等,这样做并不一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班上,有三个“小人书迷”,他们几乎一有空就看“小人书”,有时课下没看完。就在上课时偷着看,“神”都被书中的情节牵走了,哪顾得什么听课。有时被老师发现了,虽不敢再看,可也是心神不定,严重地影响了学习。为此,我大伤脑筋,一度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趁他们不备,将小人书没收。满以为这一着会灵,可是,慢慢地我发现他们从公开看转为秘密看了,还由一个人当“小岗哨”,一见我注意了他们,立即就把小人书藏起来。我的“偷袭”也不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4.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每天最喜欢看的就是小人书,什么《人参娃娃》《铁道游击队》《三国演义》《水浒传》……有的小人书一套就是几十本,自己没有的就向小伙伴借着看。互相交换“小人书”是儿时的一大乐趣。现在  相似文献   

5.
赵华 《江苏教育》2023,(12):32-34
<正>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以下简称泰山小学)申报的“新小人书:立身悟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实践”项目对“小人书”这个喜闻乐见的载体进行创造性研发,焕发全媒体时代“小人书”的独特育人价值,为开发儿童喜欢的德育载体探索了一条“行动—创作—认知—体悟”的实践范式。“小人书”不再是单纯的连环画,而是转化成“儿童自身的生动实践”,儿童通过“小人书”将道德认知转化成道德理解,将道德行为转化成道德镌刻。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说,教育要想取得成效,首先要走近儿童。所谓的走近,即了解儿童,和儿童打成一片,成为儿童的一员。要成为儿童的一员,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我们必须蹲下。蹲下来再看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儿童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遇到课堂上儿童学乌龟爬,也不会斥之为“调皮”、“不守纪律”,因为他们是孩子。我们以为自己成熟了,用一双成熟的眼睛看孩子时,总觉得孩子太天真幼稚。殊不知,用世故的眼光看孩子,除了发现孩子的缺陷外,很难理解童心之真、鉴赏人性之美。我们必须能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这是教…  相似文献   

7.
张发仁这个刚进入少年期的孩子,究竟坏到什么程度呢?根据查材料分析,不过是听课的兴趣没有看“小人书”的兴趣大,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马虎,掌握知识不巩固,考试成绩有的科目不及格,降级留级以后,还没有“好”起来。不过是贪玩、性格倔强、对教师有反感、不做“低头人”.不能融洽在学生的集体中。这些缺点应该教育纠正;也应该认为是一般学生都会有的缺点,用不着什么“非常的教育手段”。因为中级以后的儿童年龄,刚进入少年期。这时期儿童的生理、心理都变化很大。一方面他们独立行动的意向加强,喜欢寻求有趣的工作,特别需要友爱和同志友谊的  相似文献   

8.
小人书情结     
5月23日 晴 不知何故,我对书的痴迷与生俱来。没上学时,总盼着两个哥哥放学回来,然后翻他们书包,拿他们的书“阅览”。二哥抓住我的这个“软肋”,每每和我争抢东西而束手无策时,他便会迅速跑到灶台下,故意把一张纸翻得哗哗作响,然后装模作样地大声诵读。我踮着脚尖,站在炕台上,想看清楚他在看什么书,是不是我钟情的小人书?小人书有字,也有图画,我不识字,只能看图画,所以当时小人书便成了我的最爱。  相似文献   

9.
最近,某县教育局收到一位学生家长来信,信中反映其在县城某小学读书的孩子,本学期课外作业量骤然减少,放学回家不是看小人书就是玩。这位家长对减轻学生负担之举深感忧虑——“如此下去,孩子岂能成才?”他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要发奋读书”,最后“吁请”教育部门立即关心此事,“切不可耽误孩子的未来”。显然,这位家长的拳拳爱子  相似文献   

10.
记得我们小时犊,大家都把连环画小册子叫做“小人书”。言外之意,这些书都是“小人儿”看的。稍大一些的孩子(比如进入初中)再翻那些巴掌大的“小人书”,是很失面子的。中学生得在书包里装上厚厚的长篇小说,比如《烈火金刚》、《红岩》、《青春之歌》,或是《三国演义》、《水浒》,或是《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之类的名著,  相似文献   

11.
德国儿科医师协会专家发现,父母可以根据一些症状判断孩子是否看电视过度。如果孩子看电视时出现咬指甲、抓头发、脸颊或耳朵发红等行为和特征,家长就应该提高警惕。该协会专家托马斯·芬德尔说:“儿童应该只被允许看他们可以理解、消化的东西。如果通过电视接触过多与他们年龄不相符合的信息,会影响身心。”专家建议,家长应严格控儿童看电视的时间。3岁以下儿童应被禁止看电视。  相似文献   

12.
前年,我但任六年级班主任兼中队辅导员,这一班的学生天真活泼,惹人喜爱,可就是他们着课外书的事情使我非常苦恼。看课外书也成了坏事吗?可不是!他们弄到一本小人书,课间看,上课在桌缝里看,回家在路上看。有个叫陈洪生的小朋友,经常不知从哪里搞到那么多小人书,自己看了又借给人看,发生在他身上的纠纷最多了,不是人向他要租书的钱,就是他向人要书,几乎没有一天不发生这类事情。面对这个情况,我不能不采取措施了。我先是向他们讲了一番大道理,要他们不看小人书。这样讲了之后,好了两天。第三天,又依然如故了!怎么办呢?我在一怒之下,宣布小人书为“禁书”,申明发现了立即没收。全班没收了几十本书,堆了一堆,过不几天,同一类的书又有了,而且还增加了几本新的。我给一连串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家长座谈会。会上,一位班主任老师对一个家长说,你那孩子成绩不太好,主要是因为看连环画。那位家长无可奈何地说,“有啥法呀,这学期我烧了他七本连环画,但娃娃一放学还是悄悄地往小人书摊跑。”许多家长都有同感,纷纷指责孩子看连环画。有些学校还规定不准学生,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看连环画。  相似文献   

14.
《江西教育》2009,(9):43-43
据邢宇皓在《光明日报》撰文介绍,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在“2009全国儿童文学理论研讨会”上发言说:“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这是儿童阅读推广的一条黄金定律。儿童阅读的首要之义是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爱上图书、爱上阅读。脱离了孩子年龄特征的儿童读物.孩子们看不懂,也没兴趣.反而会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害怕甚至是厌烦的情绪。”  相似文献   

15.
课外书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读物,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年内,在上级部门和学校的努力下,学校的图书不断增多,学生可以选择的面也增大.这些课外书,运用得好对学生的帮助很大,如运用不当,则对学生有害无益.图书中的“小人书”(即连环画本)是小学生在课外特别喜爱阅览的一种通俗美术读物.由于其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具有绘画和文学的艺术魅力,符合小学生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因此尽管有许多其他的课外读物,学生依然对“小人书”的兴趣最高.优秀的“小人书”不仅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思想情操,增长他们的知识,而且对培养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很有裨益.当然,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如何辅导小学生看“小人书”呢?  相似文献   

16.
读书,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文化积淀的永恒主题、读书时光,是儿童生活中永远的快乐记忆。儿童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在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框架下,因地制宜,挖掘儿童阅读资源,开发校本阅读课程,结合各年级段的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分层制定读书计划,引导儿童把读书的体验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力由“小人书”走进阅读,再由小人书阅读爱上读书,让读书成为儿童成长中的一种时尚,让读书成为儿童生活中永远唱响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六、“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中国的孩子从小听得最多的词儿,便是“听话”二字;他们较早接受的观念之一,是“淘气是不好的”。因此,中国孩子最大的特点是“独立性差”和“胆小”。然而,从现代教育的眼光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这种使用频率最高的家庭语言。《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推出这样两句活:“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同时还提出:“‘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据说,在上海引发了一  相似文献   

18.
诱导     
当我在江阴师范附小四甲班实习的时候,第一节课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上课不到五分钟,一个名叫吴正生的小朋友,拿出小人书放在桌上看,嘴里还不停的叽哩咕噜着:“武松呀,鲁智深呀!”坐在他附近的同学见了,个个不满。有的大喊:“黄老师,吴正生看小人书。”有的高声叫:“把他看的小人书没收!”“拖他出去!”一时教室里闹翻了。面对这个情况,我是多么着急呀!把  相似文献   

19.
一、教育理念 儿童主体发展课程基于“儿童为本”的理念,教学中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核心,强调孩子主动学习,重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倡“教”与“学”的互动,儿童和成人的共进共长。 教育活动中,教师尊重儿童好奇、好动、主动探索的天性,教师与幼儿处于同一视线,理解他们的思想,相信他们有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看”世界,肯定他们的认知结果,承认他们的勇气与智慧不亚于我们成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一切机会,满足幼儿内心的真正需要。 二、树立全新的环境观  相似文献   

20.
姥姥因为我没有“父爱”而格外地心疼我. 看着邻居的父母双双拉着孩子的手在院子里走,姥姥就会很夸张地转移我的视线,不是领我去买个冰棍,就是给我几分钱去看会儿小人书.以我现在的理解,这种内心的痛大人比孩子痛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