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中学生的“追星热”,是指少数青少年对港台的电影明星、歌星的个人崇拜达到了如痴如醉、五体投地的狂热程度,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中学生追星现象。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21,(6):117-125
在青年中存在规模庞大的“养老式追星”一族,这是分析当代青年亚文化特征、需求和困境的重要窗口。“养老式追星”现象是社会个体化进程在青年群体中的展现,“养老式追星族”具有结构松散化、群体的流动性和个体的离散性的特征。对非理性生活的理性回归、在虚拟空间中追求对真实的信仰、在个体化社会中追寻想象的共同体和对积极进取的中庸性表达是“养老式追星”青年现实需求个体化的表征。“养老式追星”是青年在个体化进程中个体的适应性策略、互构性互动的工具和抵抗性的社会嵌入行动。在理解“养老式追星”青年隐喻基础上,提出治理“饭圈”乱象,引领“养老式追星”青年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追星现象是一种世界性的化现象,它是人类青春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需求。一段时间里。中国大陆曾用政治说教、伦理界定的方式对待追星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追星现象出现了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如今,中国的追星现象,以其前所未有的宗教狂热。对儒家化形成了挑战。与此同时,代表儒教化和各式传统势力的反追星的力量还在节节后退,已不足以构成对新派追星族的威慑。中国大陆传统的英雄崇拜模式出现了真空,早已无力平抑新兴的追星潮流。歌星崇拜是人类在青春期的宣言书,它类似鸟类在求偶期的呜叫,是一种人类最自然、原始的艺术创造动力。因此,即便流行于大陆一时的痞子化,也难以抵挡更加持久、更具有人性普遍性的港台流行歌曲。在人欲价值日渐高攀的当今世界。明星崇拜,依然可以看作是原始崇教的遗脉,也是世俗舞台上展现人性自然性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4.
对学生中的“追星”现象要善意引导何正中现在做班主任的,往往为外界对学生的思想干扰而倍感头痛。仅以中学生”追星”和港台某些不健康的流行歌曲(以恋情、宣泄个人主义为主)的大面积视唱而言,学校、老师为之陷于被动与无奈,徒有感慨:令非昔比。诚然,学校领导和班...  相似文献   

5.
当前,追星现象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最近教育部对青春剧《流星花园》的禁播便是对这一问题的警醒。可以说,追星现象而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一方面,由追星而带来的各种高消费,如购买磁带、影碟和演唱会门票等,加剧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由于追星现象的盲目性、狂热性等非认知和非理性特点往往使很多学生丧失理智,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对明星的崇拜和追逐上,在浪费了大好的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也妨碍了其个性、自主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进而影响了青少年人生观、  相似文献   

6.
万晖  孟繁  吕伴 《华章》2009,(10)
在当代疾速的文化变迁的社会背景下,"文化反哺"现象得以出现并且得到发展."文化反哺"是一种反向社会化过程.它打破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承模式."文化反哺"的主体是青年人群,这样的一种文化传输模式对传统文化发展和继承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这样一个背景,通过对"文化反哺"特点及其作用进行分析思考,从其激励功能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又见濮存昕     
大学生对濮存昕表现出“追星”的热情。既然“追星”是当下青年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追”濮存昕这样的“星”能够让年轻人得到更多有益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武佩好 《文教资料》2011,(13):150-152
本文认为"追星"文化已成为高等师范学校校园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师范生"追星"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阐析了师范生"追星"的影响,并提出了高等师范学校引导师范生"追星"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当代港台思想对沿海地区青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丛书最近已由鹭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包括《港台思想对青年影响研究》、《港台思想与大学生》、《港台思想对青年影响调查报告选编》等三本,它们是由福建、广东、浙江、上海等省市部分社会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对青少年追星现象的心理学分析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 ,追星现象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最近教育部对青春剧《流星花园》的禁播便是对这一问题的警醒。可以说 ,追星现象而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一方面 ,由追星而带来的各种高消费 ,如购买磁带、影碟和演唱会门票等 ,加剧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另一方面 ,由于追星现象的盲目性、狂热性等非认知和非理性特点〔1〕往往使很多学生丧失理智 ,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对明星的崇拜和追逐上 ,在浪费了大好的受教育机会的同时 ,也妨碍了其个性、自主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进而影响了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毫不夸张地说 ,在整个世界文化趋同的今…  相似文献   

11.
"追星"一词来源于红极一时的小虎队。1989年小虎队开始巡回演出,当他们从台北巡演到高雄时,疯狂的粉丝们成群结队地骑着自行车一路追踪,大呼其名,这种跟在后面追明星的现象被当时的报纸称为"追星"。也正是从那时起,人们开始用追星一词来形容粉丝对明星的崇拜行为。后来人们把追星的人们称为追星族。追逐明星,梦想成名,这是一部分初中生挥之不去的梦幻。面对现实,初中生朋友应该怎样看待追星这件事呢?本刊特别策划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12.
青年群体在网络追星过程中受群体非理性、偶像魅粉行为以及资本逻辑多重因素影响,出现一种新形式的极端言论失范,即偶像式生殖崇拜。随着粉丝群体交互影响,这一现象由网络社区扩散至青年群体现实生活中,传播并影响着更多受众。因此,文章从关系主义角度出发认为形成群体内部理性、规范偶像行为、明确“把关人”角色以及引导“饭圈”亚文化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相适应,进而改变极端言论失范现象,规范群体行为,净化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3.
处于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发丰富,追星成为了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中,高校学生更是占了很大的比重。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承担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对于高校学生追星现象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追星观的研究,分析出高校学生追星的原因以及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追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音乐、流行歌曲与社会生活、时代文化关系的阐述以及对罗大佑经典歌曲进行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好的流行歌曲在表达作者生活感受的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感情、文化关怀和社会批判内容.罗大佑经典歌曲的价值及它的文化思想魅力就在于他唱出了青年人的迷惘、困惑、痛苦和思考,唱出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5.
大学青年文化及教育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群体文化的成因是多层面的.我国当代大学生文化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或两极性特征,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与对现代文化的困惑、积极参与与消极抵御相悖的现象同时并存.为此,教育对青年文化的选择功能应相应增强,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追星这种现象 ,对于我们初中同学 ,是再熟悉不过了。近年来 ,追星已成青少年的一种时尚 ,一种潮流。在我们的校园中 ,也刮起了一股追星“流行风”。“追星族”正是这流行风的代表。“追星族”的一举一动 ,不会引起人们的赞叹 ,只会被人们当做笑  相似文献   

17.
流行词语"非常+名词"的社会文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既是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现象。对流行词语进行社会文化分析,有助于认清语言变异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元化地认识现代汉语变化的轨迹。“非常”一词之所以流行,正是在于它所携带的丰富的社会文化含义,也就是说它包含了人们所指现象的社会观念、文化心态、审美取向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并且普及范围持续扩大.网络青年亚文化基于青年进行价值判断以及话语表达的需求而形成,有着边缘性以及抵抗性的特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文化还呈现出内容碎片化以及自我表达性强等新特点.大学生等青年用户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群体,网络文化通常难以进行筛选以及监管,网络"失德"现象时常发生.因此,高校的...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北京市的初中生、高中生共173名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的行为、原因以及家长、教师对中学生追星的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被称为"偶像时代"的今天,中学生崇拜偶像的程度、强度有所减弱,追星方式并不狂热,基本呈简单崇拜,而家长、教师对中学生追星行为的认识与态度也更为理性、包容。中学生自我崇拜的现象较为普遍、突出,这值得教育者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山寨”文化作为一种充满争议的流行文化现象,正在逐渐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它在青年学生中的流行有其特殊的环境及心理基础,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应通过分析“山寨”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流行成因,探讨其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并从政策法规、观念引导、校园文化、媒介素养等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