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当今世界的三大重要技术,近几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非常关注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四个方面,近年高考试卷常以此进行命题,如:2002年广东生物试卷中,以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关于"调控细胞周期的一系列基因以及相关的酶和蛋白质"为背景命题,考查了细胞周期、基因、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等知识.在生物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去关注生物学方面的科技新成果,理解其基本原理,培养分析新信息的能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生命科学的前沿,但以此为背景的试题往往"起点高,落点低".高考复习中,应注意生物高科技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但也不要单纯为追求"热点"而钻牛角尖.  相似文献   

2.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于2003年10月6日宣布,把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发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图像。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它们可以在磁场中旋转。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决定原子核旋转的频率和方向。在磁场中旋转的原子核可以吸收频率与其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当原子核恢复原…  相似文献   

3.
材料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的悉尼·布雷内、美国的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的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生物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人体内每天都有上万亿细胞诞生,同时又有上万亿细胞“程序性死亡”,两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人就会患病。…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这次获奖的3人中,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卡罗尔·格雷德都是女性。迄今为止的195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中,包括她们2人才只有10名女科学家,是首次由两名女性同时摘得这一桂冠。3名科学家的研究推进了人类对细胞的了解,进一步揭示了遗传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他们的研究对癌症和衰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智园 《高中生》2009,(2):17-17
1.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B淋巴细胞。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中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关的内容一直是生物学高考的亮点,倍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备考和平时的训练中经常会遇到与此相关的试题。这类试题往往以“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出现,并以此为依托在生物学科内进行发散、拓展,形成一系列的问题。试题属于“回归教材”型,高起点,低落点,难度不大,但是在解决问题时要求获取信息要快而准,不能出现遗漏。现将此类试题归类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背景,联系高考命题考点并结合试题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材料信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6日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豪森的获奖成就是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女性第二常见癌症——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是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11.
1背景材料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Barry 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 inW arre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诺贝尔奖委员会在授奖词中说,由于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使原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救的胃溃疡变成了只需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短期就可治愈的疾病。在马歇尔和沃伦发现这种细菌之前,医学界认为正常胃里细菌是不能存活的。1979年根据活组织切片检查结果,沃伦发现50%左右的病人的胃腔下半部分附生着许多微小的、弯曲状的细菌。沃伦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13.
所有活的生物基本上都能嗅觉检测和区别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这对于寻找事物、逃避敌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些物种还可以通过气味来寻求配偶,新生的哺乳动物发现母亲的奶头和获得母乳也与嗅觉系统有重要关联,因此嗅觉还对物种繁殖有着重要影响。尽管很早就意识到了嗅觉的重要性,但对复杂嗅觉的形成原理和过程的研究还一直处在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4.
15.
王士朝 《学子》2009,(11):49-50
【热点材料】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009年10月5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三位科学家的发现解决了一个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同时染色体如何受到保护而不至于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16.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5:30揭晓,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John B.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奖,获奖理由为发现"成熟、特化的细胞能够被重编程为可发育成身体组织的非成熟细胞"。  相似文献   

18.
【背景材料】在人类的各种感觉中,嗅觉产生的机理一直是最难解开的谜团之一。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终于找到了答案,清楚地阐述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工作方式。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证实,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传输到大脑的嗅球的微小区域中,并进而传至大脑的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由此,人就能有意识地感受到比如茉莉花的香味,并在另一个时候想起这种气味。阿克…  相似文献   

19.
<正>1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2015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日本药物科学博士大村智(Satoshi 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Youyou Tu),以表彰他们在人类对抗寄生虫病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在研发方向上,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的贡献是发现阿维菌素,其衍生产品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  相似文献   

20.
奇云 《生物学教学》2008,33(3):67-69
1美英科学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7年10月8日,美丽的斯德哥尔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活动周拉开了序幕。按惯例,诺贝尔奖获奖者揭晓仪式在位于“诺贝尔路1号”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论坛楼”内举行,可容纳200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