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木三分     
1、晋代王羲之的书法,称得上冠绝古今。这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2、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3、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相似文献   

2.
王羲之是晋代享有盛名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笔势雄健、潇洒,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声誉。唐朝张怀璀的《书断·王羲之》里曾记载,王羲之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人雕刻,刻字师傅以高超的手艺用力削  相似文献   

3.
东山再起     
<正>【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重新得势。【语出】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遣兴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东山,也不愿做  相似文献   

4.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行穰帖》为唐代的双钩填墨本,东晋王羲之草书作品。硬黄纸本,纵24.4厘米,横8.9厘米,2行,15字。草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观典赏析】《行穰帖》为王羲之草书中最为奔放爽畅之作,显示着其书笔势由内擫向外拓的迹象。突破以单字造型单位的旧法,有以两字为一个造型单位,形成"字群结构",突出笔势放逸生奇的品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分析】"成长之路"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册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共有六篇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名人酷爱读书的故事。其中《书法界的泰斗——王羲之》《嗜书如命的孙中山》《居里夫人专心读书》这三篇文章,采用了共同的构段方式——"总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典型段式是一个重要的语用点,本节课以这三篇文章为例,让学生扎实掌握"总分"的构段方式。【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2.了解故事的大体内容,感受文章  相似文献   

6.
《姨母帖》     
<正>【作品概况】《姨母帖》为东晋王羲之书,行楷,存世唐代摩本墨迹。硬黄纸本,纵26.3厘米,6行,42字。内容是王羲之在突然得到姨母去世的消息时,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的一封信。帖中姨母很可能是其书法老师卫夫人。此帖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正>【作品概况】《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弘福寺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刻有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镌刻于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  相似文献   

8.
李传鹏 《语文天地》2011,(18):54-56
【试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领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行书《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成绩卓然而立碑表功,由怀仁和尚以王羲之众多书迹中集字而成的经典作品。其特点是结构多变、动静结合,用笔方圆互用,正侧兼施。特别是字数多,达1900余字,且字字精妙为学书者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0.
【"悦"读书目】《爱的教育》【作者简介】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中文版权目录1908),出生于意大利,是意大利19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20岁时他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开始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意大利军旅生活》。  相似文献   

11.
《宣示表》     
<正>【作品概况】《宣示表》为钟繇小楷,书于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相传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传给王羲之,逸少又传给王修,王修便带其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后世阁帖、单本多是翻刻,以宋刻宋拓本为佳。现传刻本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共18行。北  相似文献   

12.
<正>【导语】《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是唐代书法家李北海(李邕)的名碑。他的碑有两块:一块是陕西蒲城桥陵的《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另一块是岳麓山的《岳麓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是他的代表作,线条比较细劲,是行书作品。李北海是唐代著名的行书书法家,他的作品非常有特点,他没有机会接触到王羲之的墨迹,是通过王羲之的《集字  相似文献   

13.
唐朝李绰在他的《尚书故实》一书中记载:《千字文》是南北朝时周兴嗣编次的,但却有王羲之的写本。王羲之生活在周兴嗣前的晋朝,那时《千字文》尚未问世,怎么会有王羲之的书写本呢?原来梁武帝为了教诸王写字,命令殷铁石到王羲之的遗迹巾去选榻出一千个不相重复的字来,一张纸搨一个字。搨好后散乱而没有次序。于  相似文献   

14.
正【学习内容】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上第四册:《动物的伪装自卫术》《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等五篇文章,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2.积累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过程】一、导入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把书"读薄"的  相似文献   

15.
《红蜻蜓》2022,(33):2-3
<正>东晋初年,宰相王导的兄弟王旷有个爱子,叫王羲之。他从小受到父亲舞文弄墨、爱好书法的熏陶,也喜欢上了书法。十几岁时,常在父亲书房里翻弄前人的书迹、碑帖。王旷见儿子如此心诚,就以一本《笔说》为教材,教他笔法、笔势、笔意。过不了多久,王羲之的书法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后来,王羲之的书法出了名,许多人都以得到他的字为荣,连京城里的大官、地方上的豪富都争相求他的墨宝。  相似文献   

16.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伯远帖》是王珣写给亲友的一封书信,诉说回想与友人天各一方的怅惘。年代仅次于《平复帖》,因首行有"伯远"二字得名。纸本,行书,5行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乾隆三希堂法帖,明代董其昌曾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7.
正《龙保帖》【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第一行:"谢之"的古拙与"迟见"的流媚对应成趣。"之"字末笔刚烈,真如昆刀断玉。第二行:"至"字位处全行腰部,是最瘦处。《服食帖》【释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第一行:"久"字开张、古拙,精神挺动,使行气不局促。第二行:"年、时"两字摆动牵连,神情相属,使全行静中有动。第三行:"爱(爱)"字收放之间,拉开架势。"临(临)、书(书)、但"三字间的连带,先圆后方,方圆兼济,趣由笔生。  相似文献   

18.
手不释卷     
《下一代》2010,(7):37-37
【语出】:《三国志·吴书》 【原文】: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文】:形容勤奋好学和做事入了迷 【故事】: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大将军叫吕蒙,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他没有读过多少书。有一次,孙权劝他多读些书,而吕蒙却说:“军营里时间太紧,根本没机会读书。”孙权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这是在找借口,你的事再多,难道比我的事还多吗?  相似文献   

19.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处】《论语·宪问》【大意】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处】《礼记·大学》  相似文献   

20.
【写在前面的话】美国著名绘本作家阿诺德·洛贝尔在他的《小猪离家记》一书中,描绘了这样一只小猪,喜欢吃、喜欢玩、喜欢睡,更喜欢坐在又松又软的烂泥里,往下沉。农夫夫妇称它为世界上最可爱的小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