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在于大学是作为一个组织机构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是大学发展的根本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是一所大学的精神领袖。一所大学的校长应当主动推进其大学精神文化的蕴育,促进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动建构,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大学校长要明确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大学的特色与使命;密切与师生交流,促进建设大学精神文化的向心力;积极创新文化,更新大学精神文化血液。大学校长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建设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对促进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大学之未来:大学精神的重建与发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必要的“乌托邦”,大学精神的重建与发扬主要表现在:学术自由的价值坚守是大学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是大学对社会世界和学术世界的承诺;大学人是建造自己生存的精神意义的群体,大学人牛虻精神的勃发推动了现代文化的发展;大学师生相互砥砺不仅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营造的良好氛围更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大学精神的重建和发扬也应该体现在大学校长的超凡魅力的展现.  相似文献   

3.
寂寞是远离人事纷争,追求宁静、独立和孤独的生存状态。大学中的寂寞用来表示大学中师生学术生活应该持有的态度与生活方式,包括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自由支配时间的自由自在的状态、不为外界名利因素所左右的宁静与恬淡、对学术强烈的兴趣和激情。寂寞与大学精神紧密联系,寂寞有益于人的道德修养,使人成为“完全之人物”;寂寞有利于大学学术探究,使学者潜心于不求事功的理性及学术活动;寂寞有利于大学独立自治,使大学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实际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为来自大学之外的各种力量或利益所左右。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合理内核。在大学发展过程中 ,大学除了传统已经形成的学术自由、注重研究、服务社会精神外 ,还应具有关爱教学主体的精神。大学应以此为基础 ,通过尊重学术自由 ,培育大学文化 ;依托科学研究 ,创新大学文化 ;增强服务意识 ,拓展大学文化 ;关注教学主体 ,提升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5.
大学,在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是大学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进程中,如何秉承固有精神传统,构建精神家园,引领时代精神,是新时期大学精神的突出责任。本文就此进行一些解读,以期揭示大学精神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学自诞生之日始,就在自治的基础上为其争取学术自由而战。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各有其合理性,但学术自由有其限度,大学自治有其局限性。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自始至终是大学学者们追求的目标。大学七百多年的历史表明,大学虽然在具体制度、职能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大学的核心精神——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并没有变。  相似文献   

7.
大学自诞生之日始,就在自治的基础上为其争取学术自由而战。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各有其合理性,但学术自由有其限度,大学自治有其局限性。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自始至终是大学学者们追求的目标。大学七百多年的历史表明,大学虽然在具体制度、职能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大学的核心精神——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并没有变。  相似文献   

8.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正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两者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又有着内在的冲突性。如何实现大学精神与大学的企业家精神的统协整合是21世纪大学的理性选择,这就是人文精神加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学缘结构日渐为教育界重视。学缘结构与大学精神的辩证关系体现在:学缘结构适切,易致大学自由恒常,创新蹈厉;学缘结构劣弱,常致大学自由不足,创新乏力,大学精神匮阙。合理的学缘结构对现代大学大学精神具有正向的形塑作用,既可以熏陶自由宽容的人文氛围,也可以激励创新求真的科学精神。有鉴于此,期冀于重视学缘结构之措置以巩大学师资队伍建设,进而充盈大学精神,维卫大学尊严。  相似文献   

10.
何渭大学精神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人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几个相互关系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特定历史文化因素的综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下层尚武精神主要表现在民间习俗、社会教育、日常礼仪、女子尚武、文学艺术等方面。作为一种大众性社会行为,其实质上是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外在表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下层尚武精神强化了中华先民不畏强暴、不惧战争、敢于反抗、勇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固化了中华民族业已存在的爱好和平和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使其深深地烙印在中华儿女的民族意识之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固有要义,为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注入了崭新的内涵,形成了民族尚武自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各派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服饰观和审美观。儒家也在自己服饰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着衣风格,即以“逢掖之衣”“章甫之冠”为基本款式的儒服,并在各地、各学派之间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13.
春秋和战国是同处于东周社社的两个大变革时期,其军事体制的诸多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本文试从军事领导体制、兵种的变化以及妇女的广泛参战等三个方面对春秋和战国的军制做个比较,以此展现其军制特色。  相似文献   

14.
15.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各派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服饰观和审美观。儒家也在自己服饰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着衣风格,即以“逢掖之衣”“章甫之冠”为基本款式的儒服,并在各地、各学派之间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16.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先后有两个齐桓公,不能把他们混为一人,两人在齐国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有卓越的贡献。齐桓公姜小白在春秋时期强盛了齐国,首霸中原,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田午在战国时期创办了稷下学宫,为齐国招纳了大量人才,为齐威王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并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局面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大学精神的迷失与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传承民族精神和反映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基于对大学自身历史文化的认识而形成的为大学人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信仰。求真精神、自由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表征。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面临着功利化、行政化、市场化等困境。对此,中国大学应以人为本,凸显自治.尊重学术权力并廓清社会和大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期是传播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中的许多传播思想尤其是说服思想颇有见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说服的作用、影响说服的主要因素等是概括总结春秋战国时期说服思想的主要内容。探寻春秋战国时期传播文化的魅力,对正确地理解传播文化的历史继承,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在经历着产权制度激烈变革的同时,产生了丰富的产权思想。儒家学派已经认识到产权的功能在于提供一种激励,国家的作用在于明确界定和保护产权,同时国家要为产权制度的顺利建立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此必须形成一整套维护产权制度的伦理道德规范。通过对产权功能、国家与产权关系及产权制度环境三者的阐释,可以初步探知这一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产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