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学》2006,(12):9-19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特定免疫细胞注入一种经过基因改良的艾滋病病毒,似乎可以阻挠艾滋病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2.
人体的蛋白质抑制艾滋病病毒为了寻找人体免疫细胞自然分泌出的抗艾滋病病毒的分子,研究人员经过近10年的令人沮丧的努力,现在终于找到了能够制止艾滋病病毒在受感染的细胞内进行复制的一个蛋白质的四孢子。这个发现是艾滋病研究的重大进展,它可能导至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现     
艾滋病病毒与疟原虫间的重要联系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科学家最近发现,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被疟原虫感染后,其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的危险会大大提高。巴斯德研究所在喀麦隆分支机构的科学家对当地131名怀孕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做了调查。这些妇女同时也都受到过疟原虫的感染。科学家发现,在这些孕妇体内的胎盘中,一些免疫细胞已经变异。细胞分裂素含量大大增加,这可以方便艾滋病病毒在胎盘中的复制,同时削弱胎儿的免疫系统的能力。科学家认为,同时感染艾滋病病毒与疟原虫的妇女在非洲非常普遍。如果艾滋病病毒与疟原虫间的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学家的发现否认有新艾滋病病毒存在科学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六篇研究报告指出,症状与艾滋病相似,但用现有方法又无法检测出艾滋病病毒的一类病例,不大可能是由一种未知的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与此相反,科学家指出,目前尚属罕见的这些病例可能由多种...  相似文献   

5.
简讯     
□艾滋病基因疗法新突破●《新科学家》杂志美国科学家首次将经过基因改造的艾滋病病毒用于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首批3名携带耐药型毒株的艾滋病患者接受了这种新的基因疗法。这一疗法的设计思想是利用一种修改过基因的艾滋病病毒,向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免疫细胞传达一个反义基因。该基因被整合到免疫细胞的基因组中,当艾滋病病毒感染免疫细胞时,反义基因便会启动,并产生一种反义核糖核酸,正好与免疫细胞中编码艾滋病病毒蛋白质的核糖核酸互补。理论上,这两种核糖核酸将结合在一起,阻止病毒的复制。进行这项实验的是美国马里兰州一家名为…  相似文献   

6.
自1981年美国诊断出首例艾滋病以来,在人类医学史上又增添了一个新的病种——艾滋病,从此人类与艾滋病的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艾滋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对待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特效的治疗药物,还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地预防。只要我们认识其传染途径,懂得科学的预防知识,洁身自爱,就可以达到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句话动态     
《中国科技奖励》2005,(5):93-93
中国科技大学25日正式对外宣布,该校研究人员通过与国外机构的合作,已经成功找到阻断艾滋病病毒复制的新途径,为无抗药性艾滋病药物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手段这一成果已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流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一种被动的“复制”活动,而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主动建立、重组、改造和发展。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复制式,如:计算机通过解释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来“学会”运算,并输出运算结果,这种学习是丝毫不差的复制和解释;另一种是建构式,如:人体“建立”免疫功能。人体经过感染某种病毒,并在与之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抵抗病毒,以致能够辨别病毒和产生抗体。在这期间,医学科学家并不知道防御病毒的详细过程,更不能给予直接指导,这种学习是个体自己…  相似文献   

9.
丹尼·波罗甘尼斯博士对1994年一个下午所发生的事情一直记忆犹新,当时他的同事汤姆·马修斯闯进他在杜克大学的办公室,告诉他一些令人振奋的消息。马修斯在寻找抗HIV的疫苗时,无意间发现一种可以阻断艾滋病病毒与健康细胞结合(即感染正常细胞)的化合物。现在波罗甘尼斯已经是一家制药公司的CEO了。尽管马修斯所发现的化合物不能用作艾滋病疫苗,但仍是一种治疗艾滋病疗效很好的药物。该药属于病毒侵入抑制剂类药物。该类药可以阻断艾滋病病毒(HIV)进入到正常免疫细胞。在没有特效的药物问世之前,该类药可能是正在审批中最…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科研工作者7月14日宣布,他们已经发现了一种能够有效抑制艾滋病毒扩散的基因,认为这一发现将为艾滋病的防治带来突破性的进展。这种名叫“CEM15”的基因,在人类免疫性病毒的发展中可以起到类似于“闸门”的作用,但是,这种基因的有效作用在一种被称为传染性病毒  相似文献   

11.
非典型肺炎又称SARS。根据美国病毒学家的研究,引起本次非典型肺炎的是一种“新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RNA病毒(核糖核酸)的一种,是以RNA复制病毒的遗传信息,而非通过DNA(去氧核糖核酸),与DNA病毒比较,其复制时出现的错误率较高,大约每复制1万个碱基就会出现一个错误,因而导致其基因突变率极高。美国病毒学家发现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可能多达12种以上。这种病毒极不稳定,很容易因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研究人员已绘制出12种以上的非典型肺炎病毒的基因图,经过初步分析后认为,它存在一系列的病毒变种。不…  相似文献   

12.
[基因新发现 ]英国科学家发现能消除艾滋病病毒感染力的基因据 2 0 0 2年 7月 14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消息 ,英国伦敦大学马利姆等发表论文报导他们发现的一个名为“CEM15”的人类基因 ,能消除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细胞的能力。通常情况下 ,艾滋病病毒会产生一种被称为“病毒感染因子”的蛋白质 ,抑制该基因发挥作用。因此 ,抑制“病毒感染因子”的功能就可使“CEM 15”基因发挥抗艾滋病感染作用。马利姆等人用一种缺乏“病毒感染因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 ,发现“CEM15”基因会干扰艾滋病病毒的生命周期 ,虽然病毒仍可在细胞…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教学》2012,(12):77
据生物通网2012年5月31日报道,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在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人的血液中,确认了新型的HIV抑制蛋白。在实验室的研究中,这种名为CXCL4或PF-4(属于名为趋化因子的分子家族)的蛋白质可与HIV直接结合,使其无法依附或进入人体细胞。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现,4种趋化因子可发挥HIV抑制剂的功能。这些趋化因子连同CXCL4或能够调节病人体内的病毒复制水平,从而控制艾滋病的发展速度。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人员发现,CXCL4在HIV"外套"上粘着的  相似文献   

14.
毕明军 《生物学教学》2005,30(10):79-79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在“中心法则及其发展”中介绍,在某些病毒中RNA可以自我复制,并且还发现在一些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RNA可以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这就使人认为DNA和RNA这两种核酸在病毒中共存。而在高中《生物》选修课本中明确地写着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要么是DNA,要么是RNA。两种核酸能否在病毒中共存呢?  相似文献   

15.
10多年来,全球制药商在开发治疗艾滋病药物的征途中始终没能越过一个门槛,即如何遏制 艾滋病病毒(HIV)在人体内繁殖的重要帮凶——整合酶。由于美国默克公司科学家的一项新 发现,这一难题有可能迎刃而解。 在最近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默克公司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两种能 遏制整合酶活动的物质。这两种物质是名为二酮酸抑制剂的化合物家族成员。试验表明,它 们能阻止HIV遗传物质与人体白细胞遗传物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教学》2008,(3):79-79
据2007年8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华盛顿2007年8月17日电,美国伯纳姆医学院研究中心和圣迭亚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艾滋病病毒表面发现了一种名为gp120的蛋白质,会使艾滋病病毒阻碍大脑干细胞的分裂,减慢大脑中负责学习和记忆的区域生成新的神经元。人们早就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可能导致严重痴呆。随着治疗技术的改进,艾滋病人的寿命得以延长,不过这也使痴呆症病例增加。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找到对付由艾滋病病毒引发的痴呆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教学》2005,30(5):75-75
据2004年9月27日《信息时报》消息,2004年9月26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艾滋病分子病毒学实验室主任朱托夫博士在广州暨南大学艾滋病基因与疫苗研究中心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朱托夫博士发现,由于具有天生的特殊细胞因子,一些与艾滋病人长期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关系的美国同性恋者,始终不会染上艾滋病病毒;而中国人群中也可能具有同样的天生保护基因,甚至可能存在特有的变异因子。  相似文献   

18.
<正> 人类与癌症的斗争正未有穷期,一个新的幽灵又飘然而至,艾滋病(AIDS)这个令人恐怖的“世界瘟疫”,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着。它疯狂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成为肆虐全球的又一冷面杀手。 一、有关艾滋病(AIDS)的学说 10年过去了,科学家们至今仍未弄清艾滋病是怎样在机体内造成破坏。 大多数科学家最初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直接单纯地破坏所感染的细胞,但是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可感染艾滋病病毒长达10年,但在血液中仍查不到HIV。在潜伏期中,又没有症状,当体内免疫细胞减少时,艾滋病才开始发展。经过实验,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流感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由HIV感染引起的艾滋病自1981首次发现至今 ,共计造成1000余万人死亡 ,被医学界称为20世纪的瘟疫。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慢性感染者达1.7亿 ,其中的20%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流感在20世纪已出现过几次全球性大流行 ,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目前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疫苗免疫接种和抗病毒药物治疗。人类与病毒斗争的历程发展到今天 ,对于危害严重的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2009,34(1):75-75
据东方网2008年6月8日援引《科技日报》消息,美国杨百翰大学的约翰一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在《病毒学报》上发表了他们的相关研究报告。报告说,科学家在分析HIV阳性病人的体液样本时,发现一种定位淋巴结的滤泡树突细胞(FDCS)会出于自身的功能而吞噬艾滋病毒,被吞噬的病毒并不表现出任何行为,比如复制、突变,然而这些行为正是治疗艾滋病药物的作用靶点,因此,FDCS细胞中的艾滋病毒可以逃脱药物的杀伤,而FDCS细胞本身则成了艾滋病毒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