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刻的思想能否得到准确的表述,感人的事实能否得到生动的描写,一靠写作技巧;二靠语言的运用。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行中,不乏这样的事例,同是一件事情,一个语言丰富的行家去写,会把文章写得有声有色,熠熠生辉,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有力的感染;一个语言贫乏的作者去写,尽管材料很好,写出来的东西或者像个瘪三,干巴无味,或者陈言套语,令人生厌。注重语言词汇的积累对我们每一个记者、通讯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面具难摘     
让中国的艾滋病患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他们来 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每句话都饱含着辛酸  相似文献   

3.
刘振中 《大观周刊》2010,(48):117-117
英语写作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内容,即写什么 二是表述.即如何用语言把内容表述出来.有些学生虽然想象丰富,思路开阔,但是语言表达却显得苍白无力,并且出现许多语病.如何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并非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4.
北京日报、扬子晚报2001年12月5日分别刊登消息批评《时装》杂志2001年第9期载出的赵蔽穿酷似日本军旗装的照片。社会各界对此反映强烈,要求“无论是赵蔽个人还是杂志社,他们必须向所有中国人道歉”。 赵蔽的嫂子兼经纪人陈蓉辩护说:“那不过是一件道具而已,不要赋予它特别的意义。”《时装》杂志社社长助理赵志宏也说:“希望大家不要把这件事情往军国主义方面去想,不要把这件事情政治化。” 12月6日北京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就此事告诫国人,必须注意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切不可忘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 据…  相似文献   

5.
在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时候,我们知道“真实”其实包括两层含义:真实的现象和真实的本质(为论述方便,我们把客观的真实现象表述为“真实”,把区别于表面的、事情的本质真实表述为“真相”)。两者必须是统一的,否则就会造成新闻失实,损害媒体的公信力,特别是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后果犹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吴瑕 《传媒》2014,(7):73-74
正2月28日南方某报刊登《偏执的民族大有希望》,把偏执等同于勤奋与执着、等同于意志与毅力,并借此称赞那些"维权的人有百折不回的精神",他们的行动"未来也许会把这个国家的公平和正义推到一个世界领先的高度"。这篇文章观点偏颇、缺乏理性,容易造成误导。作者在文章中说,不少"上访、维权者","为了这一件事情,可以百折不回,几十次上百次地跑到北京上访,从县到市、到省,一步步上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在一次同西方某通讯社社长的辩论中曾这样说:“西方的新闻在某些具体事实上可能是真实的,但是对社会实际的总体反映上是不真实的。……比方说对中国,100件事情中有99件办得很漂亮,你们不报道,有一件事情办糟糕了,你们就抓住不放,大肆渲染。……”的确,某些西方记者在报道中国经济时,只对某地发  相似文献   

8.
李学谦 《出版广角》2013,(11):38-39
让童书"走出去"回归出版,按出版规律把该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到位,中国少儿出版就一定能像中国经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那样,成为推动世界少儿出版前行的重要力量。"走出去"是近几年来我国出版界的一个热词。不过,在世界出版强国出版人的字典里,似乎没有这个词,在他们看来,出版走出国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就这个话题与他们交流,我们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这样的:"难道  相似文献   

9.
赵德铭 《今传媒》2007,(8):58-58
在说这个题目之前,笔者先说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在我所居住的东侧骊山上,有一个小山村,开办起了农家乐.他们想让我把其报道出去,以便让外界的人知道,来他们这儿乐一乐.因为这个小山村如今仍十分贫困,我便满口答应了,他们也十分地感激.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08,(10):22-22
有人说,现在的电视行业竞争太厉害,电视人太过于焦虑,这个业态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竞争的电视,其实挺精彩,要让你回到那个计划得连节目也计划的年代,你愿意吗?而我们要说的是,这种竞争不要庸俗化。怎么做?至少我们要与众不同。听说过一件商海中的事情,说的是上海曾收到英国伦敦一家公司发来的传真,说他们公司帮助上海建的那个铁路桥,现在G经到了100年了,他们提醒上海要进行修缮。看完这件事情,  相似文献   

11.
沙爽 《网络传播》2007,(10):91-91
事情就是这样的巧,我的两个朋友,几乎在同一时间里对我述说起他们刚刚逝去的一场爱情。Z是坐在我对面说的,嗓音低沉,穿插着怀想和停顿,甚至还有隐忍的眼泪。D是在QQ里,把叙述变成了断断续续的文字。D和我聊天时从来不使用图片和QQ表情,那张我熟悉的脸,隐匿在另一个城市的网络背面。  相似文献   

12.
赵雪峰 《今传媒》2007,(4):42-42
当记者的,经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闻事件,有时即使没在现场遇到,也常常会有许多的热心读者打来电话.报道这一类突发事件的新闻应该说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只要能把一件事情的原委讲清,成就一篇稿件是较为容易的.  相似文献   

13.
在有些抒情散文中,能够读到作者的自我心理描写。比如经历了某一件事情之后,或者将要经历某一件事情之前,作者的心情要发生一些变化,喜悦的,轻松的,悲戚的,沉重的,当作者有选择地叙述这件事情的过程时,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内心的波澜写进散文之中了。读者读起来觉得真实亲切,有味  相似文献   

14.
我们曾经说过: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要求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所谓“相对完整”,主要是指:句子陈述了一件事情,提出或者回答了一个问题,从而达到了交际的目的;表达了交际中的某种态度或者感情;句意前后条贯,和谐协调。这样的语句,是正确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所必需的。但是,语言运用中的有些语句就不是这样了;就句意上说,它们是前后相互对立、相互矛盾。这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2001年1月1日,即新世纪的第一天,我们国家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这在我们国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对我们语言工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国家,在语言文字方面能够立法,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反映。立法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标志着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的轨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6.
cat 香皂说:我喜欢MM。 她说这话时我正在调节空调的风向,空调正对着狼烟,狼烟缩在一件夹克(或者是外衣说不清楚谁管呢总之是布一类的东西)里发抖。 我把事情详细解释一下。 现在这个季节开空调很正常,但空调正对着狼烟因此他常常喊冷但其他人依然很热,因此大家决定把温度再降低些,等室内的平均温度降到每个人都不再说热时,狼烟就可以脱离苦海了。  相似文献   

17.
法国的巴赞曾经说过,人类几千年来有一种“木乃伊情节”,希望通过保存影像来保存生命和人们的精神存在。纪实语言,是纪录片中影像文化的承载基础和表达元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纪实语言在纪录片中不同程度和方式的运用处理变化,来对纪录片的类别和走向进行一个粗浅的归类和判别。不同的纪录片对纪实语言的运用手法和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它分为三类:表现、表述、表达。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报是信息载体,渎者是企业的员工,读者爱看企业报是因为企业报能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企业报要把这件事情做好,要把这件事情当做报纸能不能办好,受不受读者欢迎的头等大事来做。这一期我们重点说一说以下企业报所办的专栏。  相似文献   

19.
说新闻是新闻传播模式的一种创新 说新闻就是用当事人的话把新闻说出来,或者是用口语化的语言把新闻表述出来,简言之,就是变记者写新闻为说新闻,一个写,一个说,看似是表达方式的差异,实则是一种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书丛记趣     
旧文人把拥有很多书称为“坐拥书城”,把有学问称为“学富五车”,看来有书和有学问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尽管一些暴发户们对穷酸的文人冷嘲热讽,然而他们也往往会在自己豪华的住宅里放上几本书,书,对于他们来说,尽管只是一种点缀品而已,然而目的却在于以示自己并非目不识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