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始终与党史一脉相承、紧密相连。党史资源是打造高中思政“金课”的重要载体。教学内容上,利用课堂主渠道,梳理党史脉络,旗帜鲜明讲党史,提高理论说服力,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教学形式上,精选教学案例,精心设计活动,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增强课堂感染力,坚定学生政治认同;在“大思政”格局下,挖掘校本资源,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利用红色教育场馆,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增强学生公共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2.
邓庆民 《江苏教育》2017,(10):53-54
在学生发展指导中,如何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真正发挥指导的作用,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丰富指导"注重指导内容的全面性和指导方式的多样性,由"内容要素""资源要素""组织要素"三个要素组成,主要解决"指导什么""指导载体"以及"如何指导"的问题。从指导功能的差异可以分为"以核心素养提升为导向的指导""以节点期为重点的指导"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指导",这三种类型的指导分别侧重于指导的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适应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力图实现学生的丰富学习、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高考体制催生了众多以“高考指导”为名的“副产品”,但系统性、专业性、稳定性都亟待规范。“高考指导课”的开设可实现高考指导知识的全面普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并为现代学生指导提供依据、为高中教育改革提供助力。文章从师资组建与教材编写、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四方面对“高考指导课”的构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生涯规划与发展指导”课程实施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中学生开设“生涯规划与发展指导”课程,是促进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有助于高中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的确立及其实现。该课程在指导思想、目标、实施原则等方面应体现自身的特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要抓住校本教材、教师角色、校外支持和学生发展四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束晓霞 《中国德育》2013,(24):43-44
“集各家之所长形成自己思想”为精髓的孔子大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承传统文化,指导学生发展,则是一所优质高中的重要使命。作为江苏省的首批重点高中、首批四星级高中、国家级示范高中,我校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张朝晖 《现代教学》2010,(7):149-150
为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中学教育除了教学和管理外,亟须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是我国当前普通中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中在向大众化转型和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在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采用多种途径与方法推进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理”包括地理分布、地理区域等事实性地理知识,是学习区位、人口和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以及自然灾害、环境问题、旅游地理的基础。综观2014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地理试题,十几套试卷全部涉及“中国地理”的内容,如安徽卷考查鄱阳湖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外力作用;浙江卷以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格为载体,考查不同省区资源压力及产业发展条件;广东卷考查不同地形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区域识别,水稻产业重心的空间迁移;  相似文献   

8.
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出台为我国高中教育带来了转型的空间,旨在为高中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但“学生发展指导”在现实环境下施行也存在难点,如制度背后蕴含的个体性与我国师资不足的矛盾、新体系与学校管理及教学体系如何交融以及在实施中遇到的文化观念阻抗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尝试用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整合运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初步探索相关的内容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赵向波 《福建教育》2022,(28):32-36
<正>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社会认知,以及进行生涯规划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构建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育人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我们在梳理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国内外学生发展指导体系的现状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厦门双十中学的实际,探索构建以“向未来”为核心,有目标导向、有活动承载、有课程支撑、有评价反馈的完整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0.
周军 《江苏教育》2023,(46):87-89
<正>数学思维有“道”可循,有“导”可依。元指导是为了有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数学基本原理、规律、要素等出发,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基本方式、基本过程进行指导的教学方式。本文所提“元指导”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揭示思维的原理与规律;二是揭示思维的缘由与依据;三是揭示思维的策略与方法;四是揭示思维的路径与节点。1.揭示思维的原理与规律“从宏观到微观”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逻辑,先总体认识再局部细化,具有进阶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一、TPE活动的背景 虽然这种有指导的学习实践活动(TPE)在法国也只是1999年才开始在高中二年级试点,但是这一活动其实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初等教育改革中“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这种理念摈弃“学科本位”论的传统观念,大力开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一、IPE活动的背景 虽然这种有指导的学习实践活动(TPE)在法国也只是1999年才开始在高中二年级试点,但是这一活动其实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初等教育改革中“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这种理念摈弃“学科本位”论的传统观念,大力开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真理的方法,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改革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变“讲”为“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面转化。运用“三步讨论”式教学便是促进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运用“三步讨论式”指导学生的学习呢?一、课前讨论课前教师出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讨论,有利于获得对新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和表象基础,为新课的讨论作好铺垫、积累素材;也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发  相似文献   

14.
“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是自然学科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实现学生自行探求的关键是实现教师“指导”与学生“自行探究”的和谐统一。教学实践中,以“指导”代替“自行探究”或放松“指导”盲目“自行探究”的问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以实验为载体,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开发创新资源是物理探究创新教学的有效途径;指导学生自制“听话的电池”“曲线运动产生条件的判定”等创新学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其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贵港高中以“校园文化建设年”为契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绿色贵高.科技贵高,人文贵高,和谐贵高”为宗旨,以打造“学园”、“花园”、“乐园”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硬件软件兼施,精神物质并重,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了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17.
课后综合实践是“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校新的“作业”形态,是高质量、弹性、个性化作业的载体。教师设计课后综合实践主题可以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世界、未来职业世界、创意世界为切入角度。课后综合实践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实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决策,体验“我的学习我做主”的掌控感,在“完整做事”的过程中,经历整体化的学习过程,感受“成事”的快乐;教师应承担起指导的责任,规定各阶段任务与完成时间节点,引导学生制定议事规则,提示学生收集过程性资料,组织学生项目成果展示交流,指导学生从多维度实施和看待综合实践。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贵港高中以“校园文化建设年”为契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绿色贵高,科技贵高,人文贵高,和谐贵高”为宗旨,以打造“学园”“、花园”“、乐园”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硬件软件兼施,精神物质并重,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了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全面繁荣。一、提炼历史文化积淀,传承精神文化火种我校创建于1907年,近百年的办学历程,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9.
袁森 《教育》2014,(28):48-49
在“大阅读”的课程理念指导下,重庆十一中统合各种资源,突破线性的学科体系,依托学科、论坛和学生社团开展了大量的以阅读为主体的各种活动,大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如阅读征文大赛,读书演讲比赛,课本剧演出,辩论等等,唤醒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初步构建了以“阅读”为载体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特色选修课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有着百年办学史,以“培养‘有人文精神、有科学素养、有创新能力’的家国栋梁”为育人目标。对全国高中新一轮课改内在逻辑的解读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新课程体  相似文献   

20.
“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真理的方法,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改革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变“讲”为“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面转化。运用三步讨论式教学便是促进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运用“三步讨论式”指导学生的学习呢? 一、课前讨论课前教师给出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讨论,有利于获得对新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和表象基础,为新课的讨论作好铺垫、积累素材;也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发现认识障碍、疑点,以便激疑启思,燃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