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线性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类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范围大、时间跨度长的特征,使沿线城镇风貌的保护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选取黑龙江省内的中东铁路城镇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风貌研究国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在对象识别、方法管控、规划管理、数字化建设4方面对风貌保护与发展的新要求,针对中东铁路城镇风貌分别由于自...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和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为完善村庄规划体系提供了平台,强化了村庄规划的层层传导和落实.村庄规划作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一项内容,立足于全域空间覆盖和全要素统筹的系统性思维,发挥着从战略规划到落实详细规划的上下传导作用.从新时期的村庄规划诉求出发,基于乡村地区的规律性、特殊性,从相关规划衔接、全域要素统筹...  相似文献   

3.
国家对于内涵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及城乡格局发展模式改变的全新挑战,研究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产城融合实现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天津市高新区渤龙湖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为例,阐述产城融合的概念内涵和当下高新区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意义,分析中国高新区国空编制中产城融合的现实情况,重点围绕宜居、宜业、生态三大优化方面,提出以目标引领构建产城融合新格局、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提高产城融合驱动能力、以指标精准投放优化用地布局、以统筹生态资源打造高端配套设施、以建立规划传导机制和完善政策机制为实施保障等六个方面策略,以期对未来高新区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展开编制的背景下,专项规划如何编制成为重要议题.首先基于专项规划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专项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其次,结合海南省公共文化设施规划,总结了公共文化设施规划面临等级标准不一、地区差异大、人群需求多元、运营绩效不高、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再次,为支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完善公共文化服...  相似文献   

5.
随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多元交融的语言背景下,汉语正不断影响着少数民族语言。汉语与布依语不断交融,布依族人民对于本族语布依语的态度正逐渐发生变化。语言态度包含认识、意向、情感三个因素,黔南部分地区布依族对其本民族语言布依语的重视程度日渐降低,对于布依语发展状况的认识日渐模糊,虽情感倾向于保护其本民族语言,但未有具体行动措施。依据布依族语言态度分析结果,对布依语保护措施提出相关建议,这对维护语言多样性、保护语言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省会西安分布着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增强,其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位于城市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也面临诸多问题。该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以西安止园为例,总结出目前城市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以预防性保护理论为指导,结合文旅融合的视角,提出城市红色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规划实施评估作为城乡规划编制的重要一环,作用日渐凸显,尤其对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施评估更为重要.其不仅能全面了解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真实情况,也利于摸清"家底",找准保护工作中的短板,进而在新一轮保护规划中,以此为要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和发展路径.以周庄古镇为例,将"人"的感受和作用纳入评估对象,坚持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地名文化遗产的概念出发,以宁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宁波地名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进行阐释,分析浙江地名文化逐渐消亡的原因,以及地名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最后就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相关的创新思路及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建设背景及理念趋同于现代城市,近代城市历史地段相较于古代历史地段,虽然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同样的破碎化危机,但其留存和延续的要素类型、空间结构呈现出相对丰富的差异性。尝试从织补理论的系统整体观和文脉主义思想出发,结合近代历史地段的遗产空间特征进行解析,探讨“要素识别+核心激活+骨架链接+网脉通络”的织补理论更新路径。以重庆北碚老城区近代城市历史地段为具体研究案例,在文献梳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现存的破碎化问题,提出基底格局保护、城市肌理修复、公共空间缝补、城市网脉激活的保护策略,以期为当前历史地段保护方法的创新和完善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文物资源的保护和活化利用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也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各地政府部门为此切实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该文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在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方面做了一些梳理和思考,探讨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做好革命文物资源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内涵丰富,包括种类众多。在国际交流频繁的时代背景下,翻译作为国际沟通桥梁,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能够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英译案例,在外宣翻译视角下,译者总结非遗英译难点如非遗名称翻译准确性、非遗相关翻译、标准与形式的统一规范,探讨可采用的翻译策略,以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专有项的英译达到更好的外宣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三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全面研究其保护与更新路径可有效提升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再生能力。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管理与活态传承,已成为当下保护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三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与单体历史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基于实际需求针对性地搭建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信息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归纳分析,提出数字化适宜性更新策略和县域层面的系统性预防理念,实现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动态保护、动态管理和活态再生。  相似文献   

13.
左力  时钰琳 《中国名城》2023,(12):41-49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作为城市重要的建成物质遗产,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双重需求。纽约市的历史街区经过几十年的保护更新实践,建立了完善的建成遗产保护政策机制,通过一系列开发权转移政策机制,平衡了遗产保护与更新发展的矛盾,释放了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城市空间发展的合理诉求,成为纽约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撑。以纽约高线公园及周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为例,详细梳理了保护更新的各个阶段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分析促进高线公园成功更新的区域“哺育”措施,重点考察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区划调整、建设控制及其他激励政策,从而了解保护更新背后发挥主导作用的开发权转移机制的介入方式与流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社区居民文化自觉性为研究视角,以广西灵山大卢村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方式分析社区居民对历史和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及层次,探讨文化自觉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指出大卢村文化遗产保护需增强社区居民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塑造积极的保护文化氛围,扩大居民对文化遗产旅游地保护的接触度,并提出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居民日常生活相联系,使文化遗产保护变为居民日常行为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进入存量规划阶段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塑造特色城市风貌等有着重要意义,复杂的产权问题是阻碍大多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诸多学者从产权入手对保护与更新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以北京市延寿街区城市设计为例,以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提升本地居民生活的宜居性为目标,探索以产...  相似文献   

16.
研学课程开发使研学基地(营地)成为教育与文旅融合的桥梁和纽带。首先提出研学基地是开展研学旅行的载体,立德树人是研学基地课程开发的根本任务,文旅融合是研学基地课程开发的核心内容。实际调研发现,研学基地当前有3种课程开发模式,即基地自主开发模式、中小学老师自带课程+学生开发模式和研学培训机构介入开发模式。进一步提出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4层次、5种类型的研学基地系统,并具体分析了构建的4个标准:契合地方文脉、类型多样独特、服务功能完善、空间分布均衡。最后分析了徐州研学资源基础、研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分层次与类别构建了徐州市研学基地系统。  相似文献   

17.
汉语文化词不同于一般词汇,汉语文化词承载着丰富的汉语文化,是人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中的颜色文化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偏好。由于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颜色文化词的认识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颜色文化词的涵义是很有必要的。该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中西在颜色文化词方面的认知差异,探讨其产生的文化归因,并且提出相应的使用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21世纪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跨文化交流活动日渐频繁,我国旅游业发展日趋兴盛,旅游外宣翻译随之日益重要。北海作为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该文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出发,结合北海涠洲岛景点翻译实况,意在探究旅游外宣翻译的标准、策略及方法,以期拓宽旅游外宣翻译的深度和广度,解决目前景区存在的旅游宣传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诚信,其内涵内诚于心外诚于人,是大学生基本素质要求。加强大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银行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银校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合作共建大学校园诚信文化,全方位开展各种各样的诚信教育活动,大力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陈序经从独特的文化观视角阐释近代疍民的社会史,叙述了疍民的起源、形成、发展的情况,并对疍民的社会变迁模式进行阐述,呼吁政府关注疍民的生活。陈序经在研究中受到的国外社会学理论影响以及包含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其疍民研究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