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韧性城市是应对"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其韧性体现在结构韧性、过程韧性和系统韧性3个层面.城市的新不确定性来源可概括为极端气候、科技革命、冠状病毒和突发袭击4个方面.建设韧性城市需要10个步骤完成:一是转变思想观念;二是创新设计研究机构;三是制定治理方案,列入5年计划;四是编制生命线工程分组团化改造方案;五是在每个社...  相似文献   

2.
从韧性理论的视角,分析总结城市水环境空间所面临的公共安全风险性多样、抵抗冲击能力不足和灵活应变能力薄弱等挑战,将韧性理论应用于城市水环境空间,以“适应”和“减弱”的态度来应对高度不确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将其对公共安全健康和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维持城市安全宜居、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城市水环境空间功能稳定,同时明确城市水环境空间韧性规划的韧性主体、对象和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城市水环境空间韧性的4个策略,即系统思维构建组织韧性、适应设计构筑工程韧性、多样准备开发经济韧性和多方联动建立社会韧性,做好常态化的准备,构建具有韧性的城市水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3.
城市体检作为检测城市问题、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发现城市安全韧性问题及各类人群安全感知差异.基于2020年济南市城市体检满意度调查数据,通过T检验方法探究济南市不同个体属性中老年居民城市安全韧性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表明:40至59岁的中老年人群对济南市安全韧性建设最不满意,安全感低;中老年人的人群属性差...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城市空间中存在着严重的城市失忆现象,这需要从非物质要素角度拓展对城市记忆的保护研究。首先对事件领域与记忆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说明事件与记忆保护之间的紧密关系。然后以非物质要素-多样性城市事件为研究视角,结合北京大栅栏片区两次大规模的更新得失现象分析,从3个方面分析导致当前城市失忆的现象及原因:城市空间失去了城市事件导致的城市失忆;城市空间失去了时间的连续性导致的城市失忆;主体的记忆选择权力缺失导致的城市失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应对方法,以期对国内城市记忆保护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的阶段特征和国际形象,总结推广典型城市案例的成功经验。通过对中国内地337座城市在谷歌新闻、推特、优兔以及抖音国际版等四个在线平台的相关信息的分析发现,2021年我国内地城市网络对外传播表现出以下特征:北京、珠海、昆明等城市注重利用大型节事塑造城市品牌,提高海外网络传播力;重庆、上海等城市借助外国人视角建构立体的城市国际形象;北京、上海、南京、大同等城市的叙事方式注重引发海外社交媒体用户的情感共鸣;杭州、潍坊、厦门等城市借助个性化标签塑造差异化的城市形象;成都、张家界、景德镇等城市充分利用抖音国际版短视频平台传播传统与时尚文化和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传统人居空间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视角,阐述了对区域历史遗产网络的理论思考和文化内涵.认为区域历史遗产网络是对区域文化空间连续性的特征表述,是区域历史文化物质空间的结构联合体.城市作为建构区域文化空间体系最为核心的物质空间载体,在区域历史遗产网络的构建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历史的历时性和遗产的共识性,探讨了...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名城是社会发展沿革与群体记忆的重要载体,与民生关系密切,空间复杂多样。针对复杂的城市空间形态,如何从谱系化的视角对其进行结构性解读和系统性优化,值得进一步探索。在回顾东西方城市的发展演进及研究脉络的基础上,分析其城市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及要素特征,提出城市空间形态的都市、山水、人文的三副骨架及对应的要素体系,总结多骨架体系的外在特性及内在关联,并提出多骨架体系的叠合解析方法,进而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多骨架体系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设计等实践中的运用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大部分经济活动和温室气体排放集中在城市,城市应该承担减缓气候变化的责任。城市人口与财产聚集使得气候变化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放大效应,城市必须在与之共存中做到趋利避害。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建设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以减缓与适应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即通过低碳发展战略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战略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事件以及气象灾害频度和强度日益提高的趋势,尽可能减轻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气候变化最不利的影响是气象及其衍生灾害,气候适应型城市通过灾害风险管理更好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及各种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9.
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判断。近年来,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态势。柳州是一个老牌工业城市,具有汽车、冶金、制造等众多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面临发展动力不足、融合度不高、区域优势不明显、市场主体不够活跃等问题。该文根据这些困境提出了发展路径:优化制度供给,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资源深度共享,开拓融合产业边界;科技引导,以工业化思维育新板;通过文化产业打造网络长红城市等。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柳州的经济转型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柳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可以为柳州及其他工业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近几年的相关文献,首先分析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信息模型(CIM)试点进展及成果,涉及北京副中心、雄安新区、广州、南京、厦门等第一批试点城市;然后从政策导向、顶层设计、建设理念、评估指标、数字孪生城市等视角,梳理了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进程及其对CIM的需求,最后从新型智慧城市技术牵引和CIM建设政策推动两个维度,论述CIM对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支撑,旨在明确CIM与新型智慧城市的关系,以及基于数字孪生的CIM对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助力CIM和新型智慧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遗产地作为复杂多元的地域系统,其现代化过程伴随着“人”的生计方式与地方实践产生的乡土生态社会全系统变迁。如何在不断嬗变的空间中增强乡村遗产地地域系统的韧性,实现人地关系的适应性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以世界文化遗产地——河北省清西陵为例,借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乡村遗产地“主体-空间”韧性研究框架,阐释在乡村地方主体实践的适应性反思下的遗产地韧性强化路径:(1)遗产转译下的空间联动为“点面结合”的经济韧性提供了内生动力;(2)政府征召下的空间协同为共生延续的生态韧性提供契机;(3)乡贤招募下的空间互助在重塑乡村遗产地关系秩序的基础上强化了社会韧性;(4)社区共创下的空间网络在文化培育中唤醒乡村内生的文化韧性。通过反思清西陵的乡村遗产地韧性系统,总结提出乡村遗产地空间适应性构建可以沿着多元主体共育生产空间、家园共识重塑生态空间、文化复兴激活生活空间的思路展开具体实践,以期助力不断经历变迁的乡村遗产地实现韧性与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可能的理论启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龙彬  李静  王昊 《中国名城》2022,(3):60-65
公园城市是对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空间建设的全新阐释,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稳定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公园城市营建的重要对象,城市野境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重要支持。基于文献分析,研究从公园城市视角出发对城市野境进行价值转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得出城市野境营建的3条路径,即搭建多维度的视野、整合多尺度的城市野境、营造多场景的城市空间,以期为城市野境的保护利用、公园城市的实践优化提供新思路,构建健康的城市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对长期旅游大数据的深入挖掘有助于把握旅游城市演化发展规律.使用YFCC100M地理标记照片数据集,提出分区与自适应优化的DBSCAN空间聚类方法,并分别从点与网络视角对北京市旅游热点区域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北京市城市环路是旅游流聚集程度的重要分界线,奥运会的举办对城市旅游带动明显,奥运村、亚运村与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村落内外部环境发生快速变化,适应性改造是提升传统村落空间应对各种外界干扰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韧性理论视角,以中国传统村落黄山市西溪南村为例,在解析村落空间韧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空间现状问题,并从提升稳定性、塑造多样性和提高恢复力3个方面提出村落空间适应性改造策略,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每五年都进行区域与城市发展新规划,都要提出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定位.这一轮中国各省市进行的"十二五规划"会不会又出现城市发展定位雷同化的现象?以北京为案例,对中国城市发展与定位的雷同化现象进行批判性研究并提出新的问题.城市定位的理论与创新之一就是一种"城市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和再塑造.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地方性城市...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益于网络平台的自由、开放与多元,旧体诗词的创作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面貌,诗人们致力于突破传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摸索着与现代城市经验相契合的新型表达方式,他们在继承传统诗学的同时,吸收了新诗的某些长处,对现代城市景观、城市众生矛盾复杂的心灵状态及生活面貌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摹写和呈现,体现出全新的人文精神与现代性取向。  相似文献   

17.
刘容 《中国名城》2020,(4):28-33
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模式对全球城市应对后工业化困境功效卓著。首先,描绘国外文化创意城市概念从“萌生”到“成熟”的路径衍化。其次,总结了国内外著名文化创意城市,维也纳、哥本哈根、巴黎、伦敦、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发展经验。再次,从目的、方向、路径等方面通过比较视角梳理国内外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差异。最后,总结对我国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启示,认为应将文化创意城市发展融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大力促进当前“双创工作”深入开展,并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基础上凝聚市民大众共识,形成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方向,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欧洲和中国城市家具的历史溯源,还原城市家具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与发展轨迹,澄清城市家具在塑造空间与场所性格方面不可取代的空间与文化价值,并以苏州观前街城市家具的现状调研为案例,从城市家具的视角对我国当下城市空间设计在场所营造方面所存在的功能单一、场所特征缺失以及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等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此唤醒城市家具在场所特色营造中的角色认知,从而揭示城市家具在城市空间场所营造中的战略性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际学术界对城市文化空间的研究自21世纪初才逐渐被学界所重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近年来,随着不同学科、不同视角的融入,城市文化空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内容日趋丰富.为探究国际城市文化空间的文献特征、趋势与研究热点,以1997—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4844篇与城市文化空间研究高度相关的论文为基...  相似文献   

20.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利用2003-2017年我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对城市老年宜居环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利用障碍因子模型测算城市老年宜居环境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国家中心城市的老年宜居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北京、上海、广州的整体宜居度最高;环境空气质量、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共同障碍因子。基于此,根据各个城市障碍因子测算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