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随着高校思政课日益受到重视,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将学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进行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思政课向实效、专业方面发展,对于学校党建工作也起着反哺和促进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学校党建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具有实践层面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融合策略,希望为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宋祺  刘学伟 《河南教育》2023,(12):33-34
“大思政课”建设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的重要部署。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主动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本研究分析了民办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创新“大思政课”顶层设计,形成三级育人新局面,推动“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健全“大思政课”评价体系,形成评价反馈新机制,从而推动民办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4.
5.
辨析陈白沙教育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发掘注重德育、因材施教和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对侨乡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借鉴价值。结合五邑大学爱国爱乡爱校、开放包容的侨乡高校文化背景,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创新搭建高校党建活动新平台。利用启发自觉,进行目标教育和人格培养。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将陈白沙教育思想融入“大思政”新格局中,创建协同创新育人的“邑大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和生源特点,决定了在思政课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信阳学院的思政课改革中,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思维为主导,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考核体系的改革和实践教学的开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是承担高校思政课教学任务的主力,建立马院党建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机制,可使党建与思政课在提升党的影响力上形成合力,从而直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党建实施效果。本文基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党建和思政课在提升党的影响力上的直接关联性,以马院党建为切入点,以"育人"和"育才"的结合为价值引领,以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同时发力为建设方略,探索直接将党建活动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使党建直接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的具体举措,从而系统推进思政课和马院党建育人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校作为具有独特办学模式和较强发展潜力的办学主体,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民办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各种因素共存共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系统内外部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民办高校要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探索以思政课为主渠道,以教师的教学为核心、以教法的创新为关键、以完善高校环境为保障,实现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相统一,立足于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和学生特点,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实现主体与环境相融合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思政课”建设关乎立德树人、思政育校,这对明确民办高校立身根本性、提升民办高校的竞争性、弥合民办高校的生源差异性,具有重要意义。整体上看,党委统筹的“大思政课”总指挥功能、马院牵头的“大思政课”主阵地作用、课程互助的“大思政课”同向性目标、师资共享的“大思政课”主力军角色、德育实训的“大思政课”协同性效应,对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作用初见雏形。然而,还需正视民办高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薄弱事实:思政工作协同联动机制尚欠有效运转,思政课主渠道运转机制尚欠有效保障,思政队伍进出循环机制尚欠良性发展,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机制尚缺基本条件,社会课堂思政育人机制尚缺顶层设计。回归民办高校党建、人事、师生、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以此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既是回应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是民办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课程,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起着根本作用。新时代以来,思政课建设的发展战略、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民办高校学生的群体特性、社会思想环境的复杂多变等新形势、新变化,向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多维挑战。从战略之维、主体之维、对象之维、环境之维等视角主动思变、积极应变,是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前提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长久工程、国家工程,需要以协同思维为指导,以思政课程为中心,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的一切育人主体广泛调动起来、育人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育人机制普遍建立起来,形成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发挥合力育人的最大效应。从现实来看这一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突出表现在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主体尚未广泛调动、资源尚未有效挖掘整合、机制尚未普遍建立。据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包括广泛调动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主体、有效挖掘整合大思政课协同育人资源、普遍确立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3.
协同教育理论是研究不同事物之间协同原理的一门新兴科学。鉴于协同具有普适性、主张系统开放性、强调作用的非线性,与思政课教学形成契合,可以将协同教育理论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协调各部分关系,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推动思政课程建设的有效创新,形成科学系统的育人模式。综合来看,协同教育理论下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创新,既可以协同合作为基础推动课程体系综合创新,又可以协调伺服为原理推动课程教学精准化创新,还可以教学共同体为导向推动师生关系调整与创新。只有将协同教育的经验做法充分应用到思政课建设中,思政课教学才能不断优化、持续创新,促进教学质效提升。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校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工作在民办高校的办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搞好党建工作,对学校的教风、学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和维护校园稳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目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还很薄弱,因此积极探索和创新民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断发展完善,然而一些民办高校还存在着重视不够、各自为政、能力不足、认识缺位等问题。民办高校要实事求是,从民办高校领导、主管部门、教师本身、教学形式等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水平,促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等教育的崛起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越来越被提高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由于在领导体制、产权性质、管理方式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特殊性,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不能机械地照搬公办高校的做法,而应该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不断创新与实践适合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特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全面发展的人才,着眼于新时代对人才思想素质要求的提升,针对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面临的困境,依据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根本任务,提出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遵循八个统一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课程的考核评价既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又是促进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正逐渐成为制约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的瓶颈。该文围绕高校思政课传统考核评价模式展开,从其局限性、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创新的具体途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办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是由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由于民办高校发展的时间不长及其管理体制的因素,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建立学生党员发展体系、狠抓思想建设、队伍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和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方面探索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