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宾 《山东教育》2021,(13):35-36
作为“金课”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围绕“三全育人”格局和“两性一度”要求,根据教学系统论,建构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链,形成隐性与显性教育相融合的综合育人模式,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提升了课程的亲和力、精准性,又贯穿育人全过程,形成“三全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2.
“三全育人”要求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为新时代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指明了方向。探析“三全育人”内涵,分析现阶段研究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明确以全员育人推进研究生思政教育主体交互转换、以全程育人带动研究生思政教育链式发展、以全方位育人打造立体系统化研究生大思政体系等路径,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构系统完备的全员育人体系是深化“三全育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核心意蕴在于坚持系统思维,注重优化分解育人目标,培育凝聚育人共同体价值理念,强化教育主体和资源要素的融合协同、优势互补,统筹分类提升育人质量,可为高校全员育人体系的建构提供方法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4.
以立德树人为基础,探究新时代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根本路径,对于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了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构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创新路径,旨在为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新主体教育论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现代教育归根结底是建立在二元论主体哲学和技术理性的基础之上的 ,这种教育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完整的自我的三重支离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必然性。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技术理性的樊篱 ,需要运用整体有机论的视野重新建构人的主体价值 ,把主体性理解为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内在统一 ,由此确立起哲学和人类生活中的“新主体性原则”。指向于“新主体”的生成、内化了“新主体性原则”的教育即是“新主体教育” ,追求“新主体教育”是建构教育中之时代精神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所谓“立体德育”,它有以下特点:一是育人的全面性,即坚持“三全”——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展开;二是育人的综合性,即坚持“三育”——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三是育人的主体性,即坚持“三主”——学生为主、活动为主、渗透为主。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思潮自20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以“去中心”“碎片化”“反本质”的解构手法对育人工作构成严重挑战。“三全育人”鲜明的目标指向和育人方式特点,决定“三全育人”在应对后现代思潮的非理性解构中所发挥的积极的抵御和建构作用。通过强化“育人”中心性,加强“育人”整体性,夯实“育人”基础性,消解后现代思潮给现时育人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重新建构兼具中心性、整体性、基础性的新时代育人范式,深化“三全育人”。  相似文献   

8.
“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是集合多种责任主体、多类教育资源、多维时空场域的开放而复杂的系统。立德树人是系统运行的共同目标,这一目标达成需要不断优化各子系统的功能和组合形态,形成育人合力,这就为“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动力源分析提供了根本指向。分析系统序参量的引导、协作机制和政策等控制参量的差序,以及系统主体、各子系统主体的动机和行为,可以明确保持内外部系统非线性的交互开放,实现远离平衡状态的有序结构的动力驱动机制。应聚焦协同的目标,完善顶层设计,保障控制参量的影响力;集聚协同的优势,树立行动共识,增强序参量的支配力;创新协同的机制,激发主体意识,提高协同运行的牵动力,建构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协同共振的运行模式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三可三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殷切期许。在“三全育人”大思政视域下,如何引导全体高校教师按照“三可三为”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对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三可”涵育为人“品”格,“三为”规范处事“行”为。以“三可三为”标准加强高校教师培养,既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外在要求,也是高校教师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智慧选择。应从强化思想导航、加强文化融入、培育高尚师德等维度培育“三可三为”高校教师,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0.
独立学院“三全育人”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全育人”的内涵进行阐述,进而分析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对于独立学院发展的特殊意义,从强化育人主体、细化育人过程、优化育人载体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校服务育人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特色。以学生为主体、服务为载体、育人为目标,构建高校服务育人的丰富内涵。文章立足于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困境,以“三全育人”思想为指导探索,探索建构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是时代的重要任务。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应该自觉主动参与到文化大发展的建设之中。高校教师是文化的生产者与传播者,是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文化大发展中,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自我身份建构非常重要。自我与他者的双重认识、教书与育人的主体间性、育己与育人的内涵建设是关涉高校教师角色定位的重要方面。文化大发展为高校教师再次定位自己的角色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场域,而高校教师将这种角色的双重定位落到实处也必将利于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洋 《林区教学》2022,(9):9-12
“三全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三全育人”工作面临着育人主体尚未形成合力、育人过程缺乏连续性、全方位育人未能实现协同联动等育人困境。因此,应在加强育人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全过程育人的有效衔接机制、协同联动育人载体打造全方位育人格局、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保障机制等方面着力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寻找和建构女性主体性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从精神或心理上、文化女性主义放眼于她们理解的人类“历史文化”、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深入无意识层面、“符号文本”派则把主体与语言符号结合起来纷纷提出找寻与建构女性主体性的理论方案。但多数女性主义以自然性征为基点和主张排他主体和占有主体的缺陷,必然使女性主体性建构走向虚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活动是地方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变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活动存在着管理主体多而学生主体性不强、娱乐化蔓延而活动影响力不强的问题。地方高校应结合转型发展的实际,首先凸出学生活动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在活动内容上体现时代精神,在活动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特征;其次应加强学生活动的教育性,将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育人合力;再次应立足学生活动的地方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明确学生活动“服务地方”的价值取向,从而提升大学生活动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6.
“三全育人”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目标,培养青藏地区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路径。顶岗支教实习是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高校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整合与协同载体。针对“三全育人”在顶岗支教过程中面临的功能阻滞,提出强化育人个体主动协同意识、优化育人主体间的协同实践、整合育人组织间的协同效能等实践进路,以期践行和彰显“三全育人”在青藏农牧区教师教育培养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三全育人”不仅是一项工作改革要求,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凝聚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具有深远的文化渊源、丰富的文化资源、内在的文化要求和鲜明的文化取向。站在文化生态角度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需要综合处理好内文化与外文化、主文化与次文化、显文化与隐文化、典文化与微文化、燃文化与“丧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文化发展规律探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育人理路,可以从注重创活机制、鲜活导向、用活资源和激活主体4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通过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一切资源,构建一个全面的德育场域。通过“三全四维”模式的建构,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校园文化全覆盖,学科课程全浸润,实景场域全链接,立体时空全跨越,以“全息”德育的理念促进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翻转课堂以教学模式创新实现了育人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了教学的育人功能。翻转课堂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学习意义创生为抓手,以价值观确立为目的。通过深入挖掘教学的育人元素,拓展教学的育人资源,搭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平台与载体,将育人方法的创新寓于问题解决之中,将育人过程的创新寓于学习意义的创生之中,建构起教学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开放的、泛在的、个性化的育人模式,是“三全育人”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新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三全育人”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兼顾全过程、全方位、全主体的育人优势,综合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审视影响“三全育人”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校园环境等相关因素,坚持以育人为核心全面推进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稳定的知识和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