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核磁共振技术为研究手段,系统考察了瓜环(cucurbit[n]urils n=6—8)为主体,链状多元胺化合物N,N’-二(吡啶甲基)-二胺基烷烃为客体的主客体包结实体自组装过程及其特殊结构,这些结构还得到ESMS质谱分析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自组装技术是新近几年迅速发展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种纳米材料制造技术.对自组装技术的基本原理、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瓜环的结构与环糊精类似,除具有内疏水性的空腔外,还具有亲水性的外部结构,因此研究瓜环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情况,可以从环糊精与农药分子主客体作用方面借鉴。而且,瓜环与医用药物分子及环糊精与农药分子主客体作用的研究情况为瓜环在与农药分子相互作用的应用研究方面提供了相关依据和铺垫。  相似文献   

4.
基于瓜环-磷光体-重原子微扰剂形成三元包络物,在亚硫酸钠除氧条件下诱导产生咖啡因室温磷光做了研究.并且针对体系的影响因素:重原子、Q[6]、亚硫酸钠用量、放置时间长短和最佳pH范围等做了较详细的研究.此外还对体系的分析性能做了测试,初步建立了检测咖啡因的室温磷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子信标操作简单且不必与未反应的探针分离即可进行实时检测,将分子信标与自组装结合,将为DNA计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本文介绍了基于分子信标的DNA自组装模型的算法思想,阐明了分子信标设计要点,描述了生物实现步骤,并对如何提高分子信标的检测准确性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7.
8.
以肥皂液为对象分析了两亲分子自组装过程,给出了胶束形成的临界浓度公式;进而研究了两亲分子形成的液晶相,指出溶致液晶的形成同时要具备浓度和温度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9.
报导了一种用于自组装膜研究的原子级平整金基底的制备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得到金以(111)取 向的原子级平整基底,同时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考察了该种金基底的自组装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无水模型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为手段,把不同形貌的蛋白质粗粒化为刚性纳米粒子,删除无关蛋白质的一些细节结构,系统研究膜张力、蛋白质与生物膜的粘附力及其蛋白质几何形貌的耦合关系以及如何影响其在生物膜管表面的聚集行为。结果发现,随着膜张力减小,粘附力增加,球形纳米粒子达到平衡态时的平均包裹率逐渐增加,并趋于有序的环形自组装结构;棒状纳米粒子的长径比会影响其在膜管表面动力学过程的角度变化,进而影响其最终的聚集形态;月牙形纳米粒子的曲率与膜管曲率匹配时,随着纳米粒子与生物膜粘附力的增加,更易自组装为有序的环形结构。  相似文献   

11.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详细考察了七、八元瓜环(Q[7],Q[8])与偶氮染料类客体结晶猩红色的相互作用以及包结配合物受体系pH值影响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Q川与结晶猩红色在作用的pH范围均是以1:1方式相互作用。Q[8]与结晶猩红色相互作用受到体系pH的影响:在“高”或“低”pH条件下。瓜环与客体不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在“较高”和“较低”的pH范围。瓜环与结晶猩红色发生相互作用。主客体存在1:1和1:2两种作用模式的竞争;而在介于“较高”与“较低”的pH范围,Q[8]与客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1:2的包结配合物。不同的瓜环-客体体系,不同作用阶段的pH范围各不相同。本文利用比较简单的实验方法。测定了相应的pH范围,并结合瓜环及客体的结构特征,对体系主客体在不同的pH值区域表现出的不同作用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分子结构角度阐述了尿素包合原理,讨论了尿素包合操作方法及其具体应用。分析了尿素包合的不同手段及其优缺点,指出单一尿素包合法在分离多不饱和脂肪酸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手段,同时探讨了尿素衍生物葫芦脲的包合作用及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HNMR技术,采用滴定分析法考察了普通七元瓜环与腺嘌呤的相互作用,解析了其作用产物的结构特征。实验结果显示,普通七元瓜环与腺嘌呤能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瓜环包结配合物的包结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瓜环包结配合物包结比的理论依据,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了七、八元瓜环(Q [7],Q[8])与α-萘胺(q1)、β-萘胺(q1)两种异物体相互作用形成包结配合物的包结比。实验结果表明:等摩尔连续变化法较摩尔比法结果更清晰、更准确。七元瓜环与两种萘胺异构体只能形成1:1的包结,八元瓜环与苯胺两种异构体则形成1:2的包结。  相似文献   

15.
参照文献方法合成羟基葫芦[6]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羟基葫芦[6]脲与培氟沙星在水溶液中的包结作用、包结比,以及回收率。结果表明,羟基葫芦[6]脲与培氟沙星在水溶液中可形成1∶2的包结物,吸光度与培氟沙星的浓度在10-8~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量为2×10-8mol/L,回收率为102.4%。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硫化物(BTESPT)偶联剂的水解稳定性,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出影响BTESPT水解的主要因素是溶液的pH值,通过电导率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监测BTESPT的水解过程,可以看出BTESPT水解较为缓慢,需要大约50 ̄60h才能达到水解平衡。最后,用FTIR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法分析了BTESPT溶液的固化过程,结果表明:高温固化比室温固化进行地较为彻底;BTESPT水溶液固化后膜层结构致密,对金属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加阻聚剂的电解还原法合成了[2.2]对环番,并初步探讨了某些反应条件对电解合成的影响,得到了一定收率的[2.2]对环番。  相似文献   

18.
用紫外光谱分析法,研究了对叔丁基杯[8]芳烃与C60-吲哚衍生物形成包合物的能力,测定了C60衍生物与杯[8]形成的包合物的形成常数、热力学函数ΔH和ΔS.结果表明:C60上取代基空间阻力使形成配合作用减弱,形成常数减小,焓值和熵值都正移.  相似文献   

19.
杯[4]芳烃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参考现有文献对合成路线加以改进和优化,以较高产率地得到杯[4]芳烃,并用红外光谱数据和热分析数据对目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