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这个“公开课”强力引领日常课堂的时代,我们愈来愈迫切地希望对日常课堂深入思考。虽然日常课堂不能产生令人刮目相看的“上课名师”,但它毕竟是教师大众职业生活的“原生态”。如果能对原生态的日常课堂价值重认和挖掘,我想这也许能对课堂引领做一种补充吧!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们往往习惯于以顶礼膜拜的心态去观摩公开课,却难投情于日常的课堂。正如我们度过了愉快的节日而看不起“柴米油盐”的日子。其实,精心打磨的优质课、示范课只是一种呈现教学高度的特例,它未必完全适应于日常课堂。那么,我们怎样在其“思想”的引领下自信地构建日常的  相似文献   

3.
在这个“公开课”强力引领日常课堂的时代,我们愈来愈迫切地希望对日常课堂深入思考。虽然日常课堂不能产生令人刮目相看的“上课名师”,但它毕竟是教师大众职业生活的“原生态”。如果能对原生态的日常课堂价值重认和挖掘,我想这也许能对课堂引领做一种补充吧!一、日常课堂:教  相似文献   

4.
“深度课堂”不是“难度课堂”,任何超越学生学习能力的深度拓展和挖掘,都是没有价值的;它也不是“精英教师课堂”,一种没有普遍意义的“精英秀”只不过是供人欣赏的展品。“深度课堂”应该来自我们日常的课堂,是对日常课堂的一种超越。如何构建深度课堂?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常态的课堂是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在日常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三维”目标的课堂。我们提倡的常态课堂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学。不等于过去填鸭式教死书的课堂,不是走老路。  相似文献   

7.
以“听课制”为格局的传统教研制度局限了广大民间语文教师的话语权。由此一方面使得语文课堂理论的产生缺失原创精神,另一方面也阻滞了理论与日常课堂实践之间的有效流通。有意义的语文课堂改革,取决于基层教师对理论自觉反思意识与日常课堂生活情结之间的有机融合。因而,语文理论研究者应把视野投向广大的民间课堂,释放民间教师的话语权,并与他们建立起富有成效的会话与沟通,这就需要突破固有的传统教研体制,倡导以“课堂志”、“课堂叙事研究”、“课堂教学案例”为平台,从教师个体、校本、区域三个层面搭建小学语文立体、平民化的教研模式,在为广大基层语文教师提供“说自己日常课堂故事”自由话语舞台的同时,释放隐蔽在民间课堂里的小学语文原创营养,从而构建有意义的语文课堂日常实践生活,开创语文学术的新繁荣。  相似文献   

8.
(说明:“一课多轮”是我们进行专题研究的有效方法。为求得日常精读教学最优化,我们选择典型课例,在平行班内进行“课堂初试——反思矫正——课堂再试”,如此循环,直到问题得以相对解决,屡试不爽。)  相似文献   

9.
许如平 《教师》2011,(11):64-64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提问指向不明确,提问层次不清楚,等等。我们要重视课堂提问的价值作用,关注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小提问”发挥“大作用”,创造“大智慧”!  相似文献   

10.
陈丽菊 《辅导员》2011,(24):45-46
课改的浪潮风起云涌.“生态”一词成了课堂教学的关键词。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良好的物质课堂环境固然重要,但一个和谐、愉悦、充满生命力的“软环境”更适合成长的需要。若以新课程标准的观点来看待课堂的“生态环境”.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日常教学中如何有效为孩子营造一个生态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1.
《庄子》有这样一句话:“文灭质,博溺心。”意思为花样名堂过多,反而会掩盖掉事物的本质,事物过于驳杂会让人糊里糊涂。庄子说的本意是对写文章而言,但就我们目前的政治教学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在大量的日常教学研究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繁杂,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  相似文献   

12.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  相似文献   

13.
课堂“边缘人”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其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课堂“边缘人”身体缺场弱化了课堂交往情境,后台人格降低了个人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缺失引致班级符号式微。课堂“边缘人”参与课堂互动仪式,应保证身体在场参与课堂互动情境、共享焦点引发课堂情感连带、积累符号升华课堂互动效果。基于此,教师须以公平与质量为导向,确保课堂“边缘人”身心在场;营造充满爱的课堂环境,引发课堂“边缘人”情感共鸣;注重凝结班级时空符号,提升课堂“边缘人”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4.
晕轮效应与班级管理陈孟流(福建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在班级日常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个常常在课堂上讲话、下课时打闹的学生,班主任往往认为地是“积习难改”,因而对他的一举一动都持否定的态度;一个考试屡次不及格的学生。班主任往往认为他是“朽木不可雕”,因...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日常的品德课堂中,因为教师种种不当的处理和应对方式,让学生“失声”和课堂“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在理解或分析过程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或出现的疏漏、偏差甚至是错误,并有意识地利用和挖掘这些即时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探求问题的真谛,进而推进教学、拓展教学。因此,密切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重视“课中备课”,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孙恭伟  孙婷 《江西教育》2004,(10):42-42
7.日常评价。一是运用课堂观察法.融评价于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课堂观察评价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方法。为了便于教师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我们还设计了课堂观察检核表。观察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关注某些学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学生的,我们应该把它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然而,走进课堂,我们常常会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细想,我们的课堂还缺少一点“真实感”。  相似文献   

18.
从公开课的利弊反观其未来发展走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开课是一个教学“特例”,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超越于“日常课”的“完美化”倾向,不利于课堂非预期性因素的展现,学生也容易被忽视。从教师发展角度讲,公开课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日常教学相比,两类课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公开课只有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数学家巴班斯坦说:数学教学不仅要包含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各个层次,而且还应该有非认知领域的目标。所谓非认知领域即是源于数学而超越于数学的东西,诸如数学精神、数学理念、数学习惯等等。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改变过去的“印染”法,而采用“浸化”法,将数学溶透至学生的思维深处,让它永不褪色。在课堂中开展人文化数学教学就是一个积极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黄彬 《四川教育》2005,(1):33-33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有人这样说,我们的老师在“摇摆”中艰难前行。的确.这样的“摇摆”,让我们部分教师走入了课程改革的误区。他们为了给自己的课堂“注人时代的气息和改革的精神”,于是乎就将传统一并摒弃,忘记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圆圈吞枣地将课改中的“新理念”简单置放于课堂之中,从而出现了语文教学的尴尬现象。这让我们纳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