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康有为培养维新力量的万木草堂和维新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孝》;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出版维新刊物——《中外纪闻》;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梁启超著作《变法通议》;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相似文献   

2.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的妇女解放思想,是整个维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两个方面作了论述:一是维新派对封建妇女观的批评;二是康有为《大同书》中的妇女解放思想,提出了全面解放妇女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光绪帝的评价众说纷纭。50年代时,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提出: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称赞他:全部接受维新派的建议,有高度的变法决心。封建皇帝变成维新元首,是值得尊崇的,变法失败并不损害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但大部分人则强调光绪帝是剥削阶级代表人物,认为光绪帝在维新变法中没有同意维新派君主立宪的主张,与维新派是“同床异梦。”1980年以来,史学界有些人认为,以前对光绪帝的评价偏低了,应客观、公正地肯  相似文献   

4.
关于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派思想的关系,学术界意见很不一致。在19世纪60至90年代初,中国社会出现和存在一种新思潮,这就是洋务思潮,早期维新思想和洋务派思想构成了这个思潮的左右翼。  相似文献   

5.
吴汝纶虽然在某些具体主张上与维新思潮不谋而合,甚至有超越维新思潮的地方,但从本质上分析,吴汝纶与维新派属于不同的政治阵营,吴汝纶属于维新派或者吴汝纶赞同维新变法的判断均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本节教材主要阐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活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主要变法活动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一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社会条件;二是维新变法运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是一次资产阶级变法运动。  相似文献   

7.
学习动力的类型是学习动力研究的基础问题。不同的学生学习动力不同,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时期其学习的动力也可能相异。概而言之,学习动力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主观型,这种类型的学习动力源于学习个体的主观愿望;二是客观型,这种类型的学习动力来自外界所施与的压力与刺激;三是现实型,这种类型的学习动力是行为个体综合了主观型和客观型做出的心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早期维新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由于受到阶级属性和时代的影响和局限,在郑观应是思想中既体现着近现代文明的色彩,又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的印记.通过对郑观应政治思想的研究,可一次能够一个侧面观察中国早期维新派政治思想的特点和缺陷.  相似文献   

9.
报纸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一篇好的评论可以影响到社会风气、政治走向甚至经济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维新派出于改良维新救亡图存的目的,把兴办报纸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做。为了宣传维新思想,维新派把政论这种评论形式的各种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梁启超的政论"举国趋之,如饮狂泉"。但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政治原因,他们的政论存在极大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导致了维新派政论最终无奈地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孙永继 《历史学习》2001,(10):15-16
由于教材编写存在的缺陷及部分教师授课的疏忽,许多同学在学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两章内容后,容易产生这样一种误解: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变法运动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才开始了救亡图存的革命活动。其实,面对甲午战争的惨败及战后“瓜分豆剖”的危难形势,资产阶级内部的两股政治力量,维新派和革命派为救亡图存几乎同时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各自选定的救亡之路上奔走呼号。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光绪新政的性质及张之洞在戊戌维新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光绪新政容纳了洋务派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裒集众长,折衷一是”,是处于“既不小变又不全变的中间状态”,称光绪帝为改革的皇帝则可,把他说成代表洋务或维新一派的皇帝尚为不当。而张之洞是洋务到维新的过渡人物,他的《劝学篇》是“会通中西,权衡新旧”的著作,不是反对维新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12.
1894年兴中会成立;1895年公车上书;资产阶级革命人士和维新派几乎同时登上政治舞台。但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政治领域占主流的是维新思想和维新活动。革命思想到20世纪初才广泛传播,革命高潮也在20世纪才掀起。为什么19世纪90年代思想界活跃的是维新思想而不是革命思想呢?本试对当时维新派和革命派有关情况作一比较来阐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时期,为了减轻变法的压力,康有为提出托古改制的思想,但这一思想让顽固派对维新变法更为惶恐,洋务派对维新派也由原来的同情变为离弃,维新派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且最终走向分裂。托古改制思想非但没有清除维新路上的绊脚石,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乔锐 《英语广场》2016,(2):36-37
卡特琳娜·赖斯,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文本类型理论是一种关于不同文本的类型、语言之间的功能以及其翻译策略的理论。卡特琳娜·赖斯在其书中首次提出文本类型理论主要就是把各种语篇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分别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操作型文本和视听类语篇。《红楼梦》家喻户晓,如何翻译出其文学特色是一大难题。本文依据文本类型理论中信息型文本的特征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运用目录学为维新运动服务目录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从它产生之日起,便成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十分重视目录学为政治斗争服务这个功能,大量地编制书目,利用目录学来宣传西学,鼓吹维新思想,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这是先前从未出现过的一种新变化,他使目录学开始往新的方向发展、过渡。梁启超是我国历史上通过书目手段宣传、推荐西书和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启蒙人物。  相似文献   

16.
前言十九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先后出现了三种政治力量,领导了不同形式的斗争:(一)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二)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使洋务派三十余年的"富强"设想,被打得粉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把酝酿已久的"变法自强"的社会思潮,推向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一)在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相似文献   

17.
戊戌维新时期,在湖南的开明官绅支持下,维新派开办南学会作为宣传救亡维新思想的阵地。通过学会讲学活动,维新派提倡“文明排外”,开展“学战”,倡明“素王改制”思想,以期于拯救危亡,启蒙大众,推进维新变法。讲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湖南地区的维新活动。  相似文献   

18.
从表现功能角度着眼,屈大均诗歌意象可分为三种类型:比喻型意象、象征型意象和描叙型意象。比喻型意象使用较广,分单喻意象、双喻意象、连喻意象、骈喻意象、较喻意象、否喻意象、博喻意象、共喻意象和典故意象等九类。象征型意象往往借助具象表现某种抽象的感情或思想概念,固定型、定向型与不确定型象征意象是其诗歌运用的三种主要方式。描叙型意象是指直接描写叙述人物、事件与环境等物象形态的意象类型。约分情隐式意象和情显式意象两种,其中又以情显式意象为主。  相似文献   

19.
戊戌政变发生后,时人对此众说纷纭。首先,社会各阶层对待政变所持的立场不一:守旧派弹冠相庆,洋务派内部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维新派则大加谴责,而三派之外的一般舆论也普遍持否定的态度;其次,关于政变发生的原因,时人结论有三:一是政变乃帝后争权之结果,二是变法操之过急,促使政变发生,三是康有为诸人图谋兵围颐和园劫持皇太后,最终导致政变的发生;最后,时论对变法维新普遍持同情的态度,对维新变法的历史作用予以积极的评价,认为运动开启了民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资产阶级革命派造就了人才。  相似文献   

20.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多成份的有机体。教师实践性知识呈现理论型实践性知识、技能型实践性知识和智慧型实践性知识三种不同的形态。三种类型的实践性知识既存在于教师个体的实践性知识之中,也存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