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捕捉阶段:寻找新闻素材 1.做有心人。要做一个“有心人”记,须养成随时随地挖掘潜在新闻素材的良好习惯。新闻多是一时一地的事件,寻找新闻素材却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绝不能平时对社会现实漠不关心,而到接受采访任务后才临时抱佛脚。潜在的新闻素材散布于众多的企业、单位和人物之中,记不仅要在工作中接触它们,还必须在工作之余扩大视野。一则信息、一份件、一次聊天、一件偶然碰到的小事,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众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记只有做一个有心人,以自己的职业敏感时时处处用心去听、去观察、去接触,抓住一切线索和机会,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避免新闻采访浅尝辄止,写出的新闻作品才会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2.
《视听界》2008,(5)
本文主要介绍兴化台新闻文稿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平台的搭建、应用与维护。  相似文献   

3.
慢和等亦需新闻敏感朽木快,是新闻的一大特质,人所共知。有新闻敏感的记者,大抵总是在快速工作、快速思考、快速处理新闻素材的。在新闻战中欲争先夺魁拔头筹,没有高度的新闻敏感,以及与之相应的“快”,到头来多半会成为空话。即使对于一般的新闻素材,稍有常识的记...  相似文献   

4.
新闻策划,实际上应该叫新闻宣传策划。新闻天天在发生,但不是每一个新闻在宣传中都有策划的必要。所以,新闻策划涉及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材。新闻素材选择恰当与否是新闻策划能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新闻事实做策划呢?我以为,关键在新闻素材的“三性”:导向性、针对性、成长性。  相似文献   

5.
新闻选材ABC     
究竟什么才是新闻好素材,如何选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比传统的广播新闻编辑模式,阐述传统文稿系统的不足,来突显全媒体新闻系统的优越之处,进而让更多人的了解全新闻、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广播新闻编辑模式新的特点,浅要分析广播新闻编辑模式今后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赖龙光 《新闻窗》2007,(4):20-21
衡定新闻价值、选准新闻角度、发掘新闻素材,是新闻采写的三大基本功。 在笔者的新闻采写实践中,感觉把握这三点至关重要。因为,不能衡定新闻价值,稿件就无法写,即使硬写出来质量也不高。不能选准新闻角度,稿件就写不出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新闻。不注意发掘新闻素材,写出的稿件就缺乏厚重感,达不到应有的宣传力度。显然,这三点是新闻采写中必须练就的基本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图文系统和新闻文稿系统整合自动化后,文稿系统的串联单与图文播出系统的字幕编单之间可以实现联动。这将大大降低字幕人员的工作量,特别适用于新闻节目播出。编单和字幕人员基本只要逐条核对字幕是否有出错后,在直播时上图文即可,大大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9.
梁岩 《河北广播》2006,(5):75-76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前提,好的新闻作品,都是记者深入细致采访的结果,而采访是从接近采访对象开始的,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联系,达到掌握新闻素材,完成新闻作品的目的。笔者在新闻实践中体会到,与采访对象接近和沟通,记者要走进采访对象心灵深处,做一名心灵的捕手,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大门的本领,让他们觉得记者可亲可信,有更多更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想告诉你。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从业队伍中,地市报(本不含直辖市和省级市的地市报)记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他们并不缺乏素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但是对于地市报记而言,他们同样有一个苦恼,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遇到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章。的确,相比于新华社等一些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而言,地市报记缺乏动辄能形成全国影响的大新闻素材。但缺乏并不表示没有,并不意味着地市报记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章来。  相似文献   

11.
张敏 《中国编辑》2005,(3):58-59
在当今国际新闻报道业务中,借助编译外语新闻素材发布新闻信息已成为国际新闻源的重要补充渠道,也是提高新闻时效、丰富报道内容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中国媒体还是外国媒体,无论是后方编辑部还是驻外记者都无一例外。因此编译新闻素材已成为国际报道业务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新闻编译人员的日常主要lT作。  相似文献   

12.
斯琼 《声屏世界》2009,(9):72-72
2008年,上饶电视台对原有的新闻制作网进行了升级,并梳理了网络结构,重新合理配置网络.我们将整个新闻制作网络划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节目制作网、演播室系统、文稿系统.  相似文献   

13.
解放日报版面设计探索陈振平,秦川版面设计是报纸传播新闻的载体,也是在形式上报纸区别于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根本特征。版面设计的基本形式决定了各家报纸的“面孔”。同时,由于它使得原始的新闻素材构筑成最终有组织有系统的视觉空间,因而深刻地影响着报纸新闻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为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撰写、修改过大量新闻性文稿,无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还是解放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他亲手写作或修改的很多新闻性文稿,成为中国新闻史上脍炙人口、传诵一时的名篇佳作。分析研究毛泽东修改新闻文稿的思想原则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信息漫天遍布的当下,选择新闻素材尤为重要。好的新闻素材能够给人传递正能量,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闻从业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捉新闻素材,为宣传报道做基础。本文试图整理和总结在当今时代下获取新闻素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试论记者对新闻素材的选择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信息资料,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摄取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有的记者不会选择和使用新闻素材,或者将自己所掌握的全部素材都堆砌到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甚至让大量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造成新闻资源的极大浪费。新闻记者不仅要善于获取信息,还要能正确地鉴别和使用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17.
SMG新闻媒资系统是为实现电视新闻“采编播一体化”目标,配合SMG新闻制作系统而建。与常见的用于储存海量信息的资料媒资不同,面向生产的新闻媒资系统的主要功能为新闻资料的存储和回调利用,因此该系统有容量和素材回调速度并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发挥地方电视台新闻传播功能,提升媒体影响力,必须注重新闻素材的收集.新闻素材的收集和选取,要察今知古,广辟路径,"接地气"直抵人心.本文就地方电视台新闻素材的特征、收集原则及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见解.  相似文献   

19.
林新华 《新闻传播》2004,(12):45-47
在新闻从业队伍中,地市报(本文不含直辖市和省级市的地市报)记者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并不缺乏素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但是对于地市报记者而言,他们同样有一个苦恼,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的确,相比于新华社等一些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而言,地市报记者缺乏动辄就能形成全国影响的大新闻素材。但缺乏并不表示就没有,并不就意味着地市报记者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行各业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目不暇接。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不能及时掌握,很快就变成了昨日黄花,令人遗憾。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闻工作者如何及时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有深度的报道,我们的体会是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具体情况,建立新闻联系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