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机体离不开蔬菜,蔬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大量的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和其它一些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因此,我们的餐桌上每天都要有蔬菜。白菜、马铃薯、胡萝卜、甜菜如果未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卫生检测,最好煮一煮。经过煮,蔬菜里所含的有害化合物便溶解了。菜切得越细,溶解在汤里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就越多。蔬菜罐头里所含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也显著减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饮食既要能满足身体所需的营养,维持其能量,又要合口味。因此,营养学家们建议:多食蔬菜、水果、谷类和淀粉类食物,因为在这类食物中,至少含有55%以上的碳水化合物,而蛋白质又不超过15%,脂肪也不超过30%。如果坚持这样的均衡饮食,我们就用不着专门的减肥食物了。这里介绍几种既可满足不同口味,又有助于减肥的食物:香蕉与其它含钾较高的食物一样,香蕉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对于那些爱吃甜食的人来说,少量的香蕉既含有60大卡热量,又不含什么脂肪,可满足其吃甜食的嗜好。如果将一个冷冻的香蕉,加上一汤匙冷冻的浆…  相似文献   

3.
法国人爱接吻、爱说话、爱吃、爱消遣,这“四爱”给法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爱吃之心 ,人皆有之 ,作为一国烹调艺术的代表———国菜 ,除了其色香味形的美妙与不凡 ,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值得咀嚼一番的。墨西哥国菜 :玉米菜墨西哥有句谚语 :“哪里有墨西哥人 ,哪里就有玉米。”墨西哥饮食文化的核心是玉米。无论是街头小吃、家常菜肴 ,还是最高级别的国宴 ,玉米食品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墨西哥玉米食品文化的特点是丰富、精致。墨西哥最著名的食品 ,是用玉米面包卷的辣味肉 ;还有一种玉米薄饼 ,香脆可口 ,尤以绿色玉米所制的薄饼最香。墨西哥人常用玉米薄饼卷上西红柿、生菜、辣椒拌的沙拉、或仙人掌的沙拉吃 ,很是…  相似文献   

5.
谈习惯     
说起习惯每个人都可能有一种到几种习惯。比如爱吃的习惯,爱睡的习惯,爱玩的习惯,爱喝酒的习惯等等。但是,一些五,六十岁的老人却有爱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句谚语:“能忍受英国的冬天和英国饮食的人,就什么都能忍受。”似乎英国的饭菜就是这样不可言喻地难吃。看来,不管怎样袒护英国的人,唯独在这一点上也无法为之辩护。一位名叫林望的日本人曾经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员,他根据旅英期间对英国人饮食的亲身体验写了一本随笔集,题为《英国食物好吃》。他也是从考察英国饮食为什么那么难吃说起的。据他说,对食物的味道,人们并不关心口感似乎是英国饮食的传统,最为典型的是蔬菜的做法。只要是蔬菜,就不管  相似文献   

7.
(一)口味“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宴会上有烹大蝦(得是极新鲜的),大都剩不下。但是也不尽然。羊肉是很好吃的。“羊大为美”。中国吃羊肉的历史大概和这个民族的历史同样久远。中国羊肉的吃法很多,不能列举。我以为最好吃的是手把羊肉。维吾尔、哈萨克都有手把肉,但似以内蒙为最好。内蒙很多盟旗都说他们那里的羊  相似文献   

8.
彝族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少数民族,拥有659万人口,是我国六大少数民族之一。在西南地区,族呈大分散、小聚居形式分布。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州、云南楚雄州和红河州、贵州省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族自称“诺苏”、“纳苏”、“聂苏”,三种方言都有“黑”的意思(也有“虎”之意)。黑色在族人的观念中含有深、广、高、大、强、多、高贵、主体等诸多意义。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古羌人的后裔。在六、七千年前,住在我同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一支向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古羌人以氏族为单位,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农事三题     
农时 种田,历来讲究时令,此之谓农时.什么季节什么节气或日子种什么庄稼或蔬菜,是这个农耕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所以,民间有“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的警示,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之类的诸多农谚,有“家家打稻趁霜晴”、“一夜连枷响到明”的农忙.  相似文献   

10.
清洁蔬菜     
清洁蔬菜是指不用粪肥光用化肥栽培的蔬菜。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占领日本的美国士兵,见日本人用人粪当肥料种菜,大为惊讶,于是自己种“清洁蔬菜”来满足需要。这种蔬菜采用水耕法,往混凝土的池子里放上水,将  相似文献   

11.
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说:当官的人如果能够做到以德服人,他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那样,被群星环绕。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要的是讲一个德字。有道德,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就能够成为一个核心,被众人拥戴,形成权  相似文献   

12.
据说当人类学会烧开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尝试制做各种汤了。“汤”这个词最早来自德语,后来逐渐向外传播并为人世界人民所接受,所以在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几乎都能够找到“汤”这个字眼儿。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化》2011,(12):3-1
“如果我们能够的话,我们就有责任挑选出那些有天赋且适合担负起守卫城邦的任务的人来?” “应该是这样。” “但是选人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说,“但是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并尽力做好。  相似文献   

14.
祖远 《寻根》2010,(4):107-112
同其他艺术一样,烹调也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分。风靡海外、引得外国饕餮们交口称赞的川菜就多属于前一类。有这些正宗川味陈于席,自然于口腹、于气氛皆一大乐事。然而,“阳春白雪”不免“曲高和寡”。细究之,此类肴馔多出于声名遐迩如“姑姑筵”、“荣乐园”等名门的嫡传高手,其选材、配料、制作均十分考究。故就是现在国内,除了节庆盛典,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经常享用的;在新中国成立前,“磨骨头养肠子”的人就更不敢问津了。  相似文献   

15.
吃茶故事     
正贪杯好酒爱吃酒者,叫酒鬼酒仙,爱吃烟的,叫烟鬼,爱吃茶的,叫茶痴茶迷茶仙。唯有吃茶痴茶迷茶者,被看成雅士。好酒贪杯,喷云吐雾,人都显得俗气,唯有悠悠品一盏清茶,翻两页闲书,显得不俗。除了农家用糯米饭拌上酒曲、放进陶罐里酿的甜白酒,我基本不吃其它酒。我也从来不吃烟。我觉得,用烟锅或者水烟筒吃点旱烟,显得地道和高雅不俗一点,但是长期吃旱烟的人,身上经常散  相似文献   

16.
吃茶故事     
贪杯好酒爱吃酒者,叫酒鬼酒仙,爱吃烟的,叫烟鬼,爱吃茶的,叫茶痴茶迷茶仙。唯有吃茶痴茶迷茶者,被看成雅士。好酒贪杯,喷云吐雾,人都显得俗气,唯有悠悠品一盏清茶,翻两页闲书,显得不俗。除了农家用糯米饭拌上酒曲、放进陶罐里酿的甜白酒,我基本不吃其它酒。我也从来不吃烟。我觉得,用烟锅或者水烟筒吃点旱烟,显得地道和高雅不俗一点。但是长期吃旱烟的人,身上经常散发着臭味,我也不喜欢。唯有吃茶的人,我喜欢。吃茶的人,飘溢出的是清苦高雅味道、飘逸洒脱之气,仙风道骨,令人喜欢。  相似文献   

17.
早在1580年,法国作家蒙田就曾这样描述过,时装具有“一种能够使人神魂颠倒,能使傻瓜变成圣贤的魔力”。400年后的今天,他的话仍不乏正确性,人们对时装的狂热仍有增无减。许多妇女渴望着更加新奇的服装款式,并在“越简练越好”的观念影响下,开始追求女性化十足的新潮时装。她们要求时装长短结合,兼具柔软、华丽的特点,同时又能给人以美感。目前流行的妇女时装都着意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中庸》是《四书》中的一种,其中关于诚信有精到的记述。可能是受到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子思———孟子的影响,《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大意是说:向“诚”学习,使“诚”成为人的行为准则,使“诚”得到实现,这就是人道。《中庸》中论“人道”,大体上有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天按照规则运行,人应该按规矩办事,不能随心所欲;规矩既含有法规,也包含道德规范。第二,天道不息(自然界不断运行,四季交替),相应于此,人道应当自强不息。第三,人要讲诚信,不自欺,不欺人,自尊、自信、自爱。第四,人不但要爱人,而且要爱万物(当然不包含…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的姓     
如果翻阅一下一百年以前日本的旧书卷的话,就会发现,农民、市民的名字没有写着姓。例如,翻开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户籍簿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人把姓和名字两者都写全的,只是写着“甚兵卫”、“半助”等等的名字。到江户时代结束以前,能有正式姓的只有武士或者得到特别许可的人们(象大商人,村里有地位的人等等)。所以,一般的人如果被告知允许他有姓和佩刀的话,定会感到非常荣幸的。这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有这样的观念: “武士是特别伟大的,百姓与市民若和武士一样有姓是不成体统的。”  相似文献   

20.
国名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民族特色以至历史、位置等;首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名称也表现其特点;国旗是标志国家主权的旗帜,国旗的图案也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只要了解上述三种事物的由来,就可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国家政治、历史、民族及地理等方面的情况。芬兰(Finland)国名:芬兰人称自己的国家为“Suomi”,它和“Suoma”属同一语源,在芬兰语中都是“沼泽地”的意思,即“湖沼之国”。芬兰约有6万个湖泊,故名。另一说,来源于条顿人对东北欧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的称呼“suomelaisset”,Suo-mi 则是其缩略语。古英语里,fen、fenn 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