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直谏法: 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希望别人接受。 示例:战国时,秦将蒙骜攻打魏国,魏军屡次战败。魏王对此十分忧虑,只好派人到赵国请求信陵君回国助战。信陵君担心魏王追究以前窃符救赵的事,不肯回去,对自己手下的人说:“有谁敢为魏国的使者通传就处死。”  相似文献   

2.
战国东方五国文字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文字资料的研究,我们发现它们在构形上是成系统的。这种系统与汉字发展其他阶段上的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战国东方五国文字的构形系统可以从三方面来看,第一,它们的基础构件及其构字比例和甲骨文、金文比较起来已经相当完善;第二、从构字模式上看,形声字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第三,从汉字结构层次上看,层次结构占据绝大多数,平面结构很少,这些表明,战国东方五国文字的构形系统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3.
战国四君子     
《同学少年》2013,(6):53
战国时期,四位有名的公子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和平原君赵胜,时称"战国四君子",亦称"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嫠王的异母兄弟,为人仁厚,礼贤下士。魏安嫠王二十年,秦昭王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向魏国求救,魏王害怕秦国,  相似文献   

4.
在战国七雄当中,赵国的“一都独大”现象比较明显,三座都城晋阳、中牟、邯郸依次建都,前后相继,与同时期的秦、齐、楚、燕各国的多都并存现象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有利的空间权衡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地理基础;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政治基础;首都控制力的增强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社会基础;宗法观念淡薄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思想基础.赵国“一都独大”的都城现象,既有其独特的地理、政治、社会因素,又是战国时期都城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秦汉以后实际上的“一都独大”的都城发展模式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完璧归赵     
黄雅萱 《辅导员》2014,(13):88-89
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赵国大殿、秦国大殿 人物:赵王、秦王、蔺相如、赵国大臣、秦王仆人 第一幕 [赵王得了一个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想用十五座城交换。赵王害怕上当,又怕若不答应,秦王会派兵进攻,于是召集众臣商议。  相似文献   

6.
魏国封君考     
战国时期,魏国封君对于魏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均有重大的影响;安陵君所封之邑俨然一个小国,独立性非常强;信安君与长阴侯为世系相承的两代封君,其先后关系待考。魏国封君普遍设有食官之职,为封君提供服务,并且为后世食官所本。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4,(2):87-90
一个国家或政权都城的选址是在主要矛盾作用下权衡各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而不是符合都城选址的所有原则。战国时期,赵国定都邯郸是因为这里具备作为都城的历史和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优势,并适应了赵国向中原地区发展战略的需要。邯郸处于"四战之地"的地理位置又使其容易遭受外部威胁,带来都城沦陷的危险,赵国通过在信都建立陪都,在邯郸南部修筑长城等措施以弥补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赵、魏、秦等国统治者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农业发展政策。赵国实行农商并重的经济发展政策,而魏、秦等国则采用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两种不同的农业政策的施行,使魏、赵、秦分别成为战国早、中、晚期强大的国家。虽然这三个国家都认识到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因各国重视农业的力度、着眼点以及目的性的不同,导致这些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结局。不同的农业发展政策对国家的民情民俗和社会风尚的改变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魏、赵、秦国家势力的不断消长反映了农业政策的潜在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赵文化的渊源和内涵,赵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诸子思想、人物等方面,综述了1987年以来赵国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者对研究动态的掌握。  相似文献   

10.
11.
从赵文化的渊源和内涵,赵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诸子思想、人物等方面,综述了1987年以来赵国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者对研究动态的掌握.  相似文献   

12.
半途而废     
郭倩 《下一代》2014,(5):38-39
正1.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一个知书达理的贤慧女子。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拿回家交给他的妻子。2.他的妻子劝告他说:"我听说有道德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带有污辱性的施舍,更何况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使自己得利而玷污自己的名声呢?"3.乐羊子听了,惭愧万分,便把捡到的金子放回了原处,并且外出求学访师,以求能在学问上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13.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被认为是军事奇才。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闭门不战,秦国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14.
赵国九门与北九门,是出现在<史记·赵世家>中的两个地名,赵国三孔币中也有关于北九门的记载,关于这两个地名,前人或认为是同一地,在今河北藁城西北,或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九门在今河北新河九门村,而北九门在今河北藁城西北.本文对前人说法与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提出九门、北九门为两地,九门在河北藁城西北,北九门在今河北蔚县.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献记载中,有关战国时期魏国设县的资料很少,难以窥见其全貌。但是在战国时期魏国的兵器铭文中,涉及魏国置县的资料并不少,这为研究战国魏县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能提供的重要史料。本文利用战国时期魏文物中的兵器铭文资料,结合文献,考证战国时期魏国所置县,以补史书之缺佚。  相似文献   

16.
毛遂自荐     
此语出《史记·平原君列传》。战国时期,秦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其弟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平原君准备带二十名文武随从前往,但只选中了十九人。这时一个叫毛遂的门客站了出来,向平原君说:  相似文献   

17.
1976年3月,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团后勤处马车班。马车班只有两个兵:班长和我。班长管着我,我管着三匹马。三匹马一匹黄,一匹红,一匹黑。黄马和红马年轻力壮,每天早晨它们和班长一起将一车粪干从团部大院运到农场,晚上再把农场生产的蔬菜拉到团部食堂。  相似文献   

18.
《作文大王》2010,(1):18-19
瞒天过海,比喻可尽种一种一欺骗手段暗中做成某事,使别人看不出来。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于是齐国派兵援救赵国。齐军没看直奔赵国,而是趁魏国此时内部空虚去进攻魏国,使攻赵的魏军不得不撤兵,回救本国,由此解了赵国之围。后来就用“围魏救赵”来指袭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相似文献   

19.
两匹马     
<正>我家门前有条路,路的那头有一片田野,田野里有两匹马。从远处看,这两匹马跟其他任何一匹马没什么两样。但如果你停车,或者从旁边走过去,你就会发现一些惊人的东西。仔细看其中一匹马的眼睛,你会发现它是盲的。它的主人不但没放弃它,而且还给它建了一座很好的马棚。如果你站在旁边听,还会听到铃声,铃声来自田野里另外  相似文献   

20.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赵国由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奉命抗敌,为了争取有利的作战条件,廉颇坚筑营垒,待机而动。而秦军因为粮草供应不上,必须速战速决才能取胜,而现在赵军坚守不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