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旧中国中华邮政的统一与发展述论(1912-193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清邮政建立以后的很长时间,仍然存在着与邮政平行的其他通信组织,即国家邮驿、民信局和“客邮”局。民国时期,在邮政当局的积极整顿下,中华邮政逐步取代这些通信组织并实现统一。由于中华邮政始终保持着全国集中统一管理,因此在中华邮政建立后20多年中,发展比较健康和迅速,成为近代邮政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华邮政的统一和发展,同时也对近代国民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济建设、巩固新政权、院系调整从经济、政治、教育三个维度对新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变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单独招考经联合招考而至统一招考,高校招生效率迅速提升且公平特质骤显。但是,招生效率与招生特色、国家需要与个人志愿、招生标准“红”与“专”三对矛盾随即引发了统一招考与单独招考的利弊优劣论争。经过1958年改革实践的两相对比,统一招考的不可替代性得到了充分检验。秉持兼顾效率与公平、科目组合有限多样、录取标准全面衡量、管理模式统分结合理念的高考制度在社会主义新中国获得存续合法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单独招考向统一招考的根本性变革锚定了中国高考制度的原点,新时代高考综合改革仍须坚守统一招考的制度边界。  相似文献   

3.
职教高考制度的提出,源自于现行单轨制高考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作为职教高考制度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招考关系,其理应得到深入讨论与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梳理我国高职院校招考关系的演进脉络,发现职业教育招考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协调职业院校和政府之间,围绕自主发展权和职业教育治理的国家事权所形成的关系,本质是对教育资源分配权的博弈。近年来中央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路催生了招考分离的土壤。从招考一体到招考分离,有利于提升考试工作的专业性与效率性、促进跨专业创新人才与特色人才的培养、维护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质量。然而,实施招考分离仍存在高职院校招生的“关系”之忧、高职院校的招生能力之忧、中职的教学工作之忧以及学生的备考成本与负担之忧等疑虑。未来职教高考的招考关系改革,应处理好中央、地方和学校在招考分离制度中的权责关系,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和项目认证制度,把提升学生对职业院校的选择自由度作为招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以确保高职院校招考制度改革在正确而合理的方向上进行。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2007,(8):43-45
恢复高考的三十年,也是高考和高招制度不断改革的三十年,其中,2003年开始的部分高校自主招考是非常引人关注的一项举措。它与其他一些改革措施一起,打破了“大一统考试,整体化录取”的旧格局。但是,和很多新事物一样,自主招考从一开始就成为争论的焦点,“对传统高考心怀不满,对自主招考心存疑虑”可以说是目前许多人对高考真实心态的写照。自主招考与统一高考谁更能保障教育公平?自主招考是否能完全取代统一高考?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论制度公正与招考公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公正是实现招考公平的重要前提,没有公正的制度也就不可能有公平的招考。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和考试管理部门在招生考试制度设计的公正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对促进招考公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招考制度设计的公正和合理与否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如何从招考制度设计公正的理念出发,积极探索实现招考公平路径,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高考”比较不能以偏概全,哈佛拒收SAT状元,中国不能照搬,要具体分析中美“高考”制度的差异及其适应性;比较中美“高考”制度的得失,必须顾及二者赖以产生的社会土壤。我国高考改革,更不可能照搬美国的招考模式。  相似文献   

7.
八月线索     
刘嘉琪 《考试》2008,(10):42-42
1、台湾"中华邮政"正式复名。8月4日,去年2月更名为"台湾邮政"的"中华邮政",今天正式复名,重新成为"中华邮政"。中华邮政公司今天上午在台北举行复名典礼,宣布今起名称正式恢复为"中华邮政"。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高校招考制度的总趋势是由各高校自主招考向全国统一招考转变。这种变迁既是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探讨国民政府时期招考制度变迁的规律,对改革和完善当今高校招考制度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接管城市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工作,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城市接管理论和政策。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晋察冀军区对入城部队提出“约法九章”,军邮局随解放军入城接管石家庄中华邮政局人员和财产,随后移交给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接管。边区邮政管理局成立接管小组,重新设置邮局内部机构,恢复和发展邮政业务,慎重安置原职工,恢复和发展邮路,加强党团组织和工会建设,成功接管。接管石家庄中华邮政局,为以后接管其他城市邮政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考研热”促使考研市场异常火爆。从经济学的供求分析和投资收益角度来解读这一现象,并探求“考研热”的深层原因及对策,以期对研究生招考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统一招考的弊端不断显现,自主招考开始成为高考制度改革的热点话题。与统一招考制度相比,自主招考制度的确存在显著的优越性。如在理念上,自主招考具有更大的公平性,能使中学、大学、社会对招考的需要得到更大的满足。在实践上,自主招考在国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施自主招考的国家一般没有应试教育的弊病;同时,原来实施统  相似文献   

12.
对于张承地区由于“流师”潮而引发的教师队伍“贫血”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刚启动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由政府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张承地区教师的待遇相对于  相似文献   

13.
招考制度是教育制度中的基础性制度,同时也是具有丰富伦理内涵的制度。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现行的招考制度,至少可概括出它在三方面的伦理特性。招考制度以竞争性为伦理之源,正义性为本质所在,人本性为价值旨归。这三方面的伦理特性也是维系现行招考制度发展方向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现行普通高校招考制度存在的“一考定终身”、对部分考生不公、大多数学生承担不必要的高考负担、高考过热所潜藏的可能风险、应试教育导向、文理分科导致的人才畸形等问题,阐述了这种招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要成功地进行现行高校招考制度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观、变革人才观、转变升学考试观、调整教育体制和格局,必须坚持人性化、经济性、公正性、综合性、自主性五条基本原则。同时提出了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近期可采取的过渡性措施,认为改革的方向是要实现选拔精英化、考试经常化、考试中介化、招生自主化。  相似文献   

15.
从美国、英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外大学的招考制度,大众化阶段大学入学招考制度具有几个共同特征:入学标准的多样化,招考制度的公平与民主性得到加强,综合评价机制的确立,高等学校享有较大的自主权。采探讨当前我国招考改革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即招考制度与社会大系统、借鉴与有中国特色、发展与稳定以及统一与多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世纪高中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创新,浙江省自2011年开始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探索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是一种典型的“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在传统高考文理分科时代,“三位一体”招考模式对于文科生的理、化、生素养和理科生的史、地、政素养具有较好牵引作用与提升效应;而在新高考自由选科背景下,“三位一体”招考模式有助于提升考生对于高中学考的重视程度。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模式为我们认识新高考综合改革“两依据一参考”提供了一种典型的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研究生招考制度主要有原生制度和次生制度两种形式。改革开放后,为维护原生制度的合理性,政府不断调整招生单位自行组织考试、全国统考、推荐免试等次生制度。尽管如此,原生制度本身及次生制度所引发的问题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论争。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必须厘清原生制度是否必须继续坚持,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能否在开放环境下进行,政府应如何对待次生制度改革等问题。坚持以"考试"为核心的原生制度,尽可能在开放环境下积极稳妥地改革次生制度,我国研究生招考制度是未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21,(1):63-68
薪俸即薪水、薪给。中华邮政职工的薪俸经历了从四班制时代到二班制时期的调整,随着服务年限的增加、员工的晋级、班次的上升而逐步提高。民国时期,中华邮政职工的薪俸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为优越,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和"殖民性"。中华邮政职工的合理薪俸有助于职工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助推了邮政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招考中的“逆袭”事件频频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公平与效率之争只是这类事件的表象。研究生教育内在地具有“研究性”的观念一直贯穿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始终,遵循这一理念,研究生招考尤其是复试环节应该是面对数量相对有限的考生,选拔出具有科研潜力的人才。研究生考试成为大规模高利害考试,并呈现“高考化”的现实使得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应该超越原有的“研究”属性。院校人才选拔固守既有研究生教育“研究性”理念时,与社会公众对研究生招考“高考化”时代注重初试成绩的认知产生了强烈的冲突。研究生招考中的“逆袭”事件,实质上是缘于研究生教育理念和教育现实之间存在着张力。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招考制度是选拔、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考试制度,它的形成与发展既是人类文明繁荣的标志,又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教育制度。该文针对中国和德国的招考方式、命题机构及标准、学生流向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我国高等学校招考制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力、转变严进宽出的教育方式、综合评价考生等,是我国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