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维的诗歌艺术造诣很高,精通各种表现手法。《观猎》首联使用“先声夺人”的手法,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使用“以物衬人”的手法,突现将军的英武、雄健;颈联借用地名的文化内涵,丰满了将军的形象;尾联通过细节描写,揭示了将军踌躇满志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王维的《观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在有限的文字里,把一次出猎活动写得有声有色,逸兴飞扬,为我们勾勒出了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作为旁观者的诗人也被深深触动,豪情满怀,流露出希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诗的格调苍劲有力而又浑穆平和,从诗中流露的情绪看,当是诗人早年的作品。对比手法运用高妙,是本诗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本文试就此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3.
《夜色温柔》(1934)是美国著名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该作叙述了一个失败和沉沦的故事,诠释了作者对人生的透彻剖析和对世态的深沉批判。本文从伦理维度这一新视角,以文本分析为依据,探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伦理意识构成的三个层面,即“个体欲望”、“社会准则”和“幸福”。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以《猎狐》作为单元整体阅读教材,我认为不合适,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悲剧《炼狱》中,普罗科托因犯下通奸罪不经意间启动了萨勒姆镇一些人的种种欲望和罪恶,为自己和那些无辜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直不能正视自己罪孽的他,面对法庭和宗教强权的逼索,在妻子的帮助下最终战胜了自己的罪恶、软弱和自卑,找回了自己纯净纯善的灵魂,完成了自我救赎。这只迷途的羔羊终于回到了上帝的怀抱,坚持真理、捍卫良知,获得了新生而成为圣人。该剧展示出现实社会中严峻考验下人性最光辉的一面,让观众对人性的回归有了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6.
莫言小说《蛙》在故事题材上的拓荒性开掘和叙述形式上的复古式实验,都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而是蕴含着深广的叙事伦理内涵。小说通过姑姑历时性的身份变更和其他人物共时性的关系结构所呈现出来的故事伦理,远远超越了单纯生育政治的探讨,而具有了关怀整体存在及其道德困境的哲学高度。在叙述伦理上则通过书信体叙事和在小说中揉进戏剧的跨文体方式,巧妙表达出了罪感、忏悔及其救赎的内在关系,表现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当代中国伦理问题复杂性的深刻体认和对现代性伦理困境及其救赎可能的独到思考。  相似文献   

7.
《上海女孩》是邝丽莎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邝丽莎通过第一人称"我"的眼睛向读者展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华人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伦理。在叙述过程中,邝丽莎采用第一人称内视角和第一人称外视角相互切换的叙述方式,邀请读者参与到叙述阐释的过程之中,并引导读者对华人的生存伦理做出特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施蛰存小说名篇《周夫人》的解读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是着意于它所描写的周夫人的“变态恋爱”,以为揭露了“一个守寡的年轻妇女内心的深沉痛苦”;一是着意于它感伤的抒情氛围,一种从“惘然”到“惆怅”的感旧情怀。但这两种观点都忽略了小说的修辞维度:叙事者“我”与“周夫人”一样,都有着寂寥的境况,也都经受着情欲压抑的苦闷,而“我”与“周夫人”在文本中的同情之理解,这或者就是这篇小说的修辞意图。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弹歌》一直被视为描写远古人狩猎的歌谣,但这种解释难以成立。《弹歌》之"续竹"不可作"属木","逐害"不可作"逐肉"。《弹歌》非为黄世歌,《弹歌》只能是后世追记或臆测古代情形而形成之作品,其产生不会早于周代。《弹歌》的主题不是猎歌,而是孝子驱赶禽兽的悲歌。  相似文献   

10.
星期天 ,我在家中看了一部美国电影《罪孽》。故事讲的是 :美国的一位叫扎琳达的夫人有5个儿子 ,其中一个儿子被人杀害了。杀人者与自己的儿子是同龄人 ,扎琳达将他告上了法庭。后来 ,扎琳达又背着家人悄悄地去监狱与这个男孩接触 ,去男孩的家中与他的父母交谈 ,发现这个男孩也是善良的 ,他杀人是一种过失行为。于是她产生了一个常人难以接受的想法 :不再追究这个男孩的法律责任 ,让他回到父母身边 ,回到幸福的家中。这个想法遭到了包括她自己母亲在内的所有家人的强烈反对 ,但她凭着自己的执着 ,顶着极大的压力 ,在法院的听证会上 ,毅然宽…  相似文献   

11.
《冬猎》这一笙独奏曲由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青年演奏家文佳良创作并演绎,其音乐风格之清新使其备受好评,同时又因其精湛的演奏技巧、巧妙的创作构思以及生动的音乐表达而在1995年国际民族器乐大赛中取得了傲人成绩.本文从《冬猎》的创作背景入手,分别从民族特点以及曲式曲调等方面入手来分析其艺术特征,最后结合乐曲本身并分别从引子、快板、慢板以及快板再现部分对其演奏技巧进行详细分析,希望以此帮助演奏者掌握笙独奏的独特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伦理悲剧。李尔一家四人错误的伦理选择导致了国破、家毁和人亡。这是李尔王室家族成员伦理失范导致的结果。李尔无论作为父亲身份还是国王身份都未能正确行使,其错误的伦理选择是该剧悲剧结果的主要原因。长女和次女在畸形爱情中的伦理选择既违背女儿身份的天良,也破坏了夫妻纲常,更破坏了国家治理的政治规矩。三女儿值得同情,也值得憎恨,其女人身份使其选择爱丈夫也爱父亲,其女儿身份又让她替父报仇,然而她忽略了国家伦理身份,带领法国军队到英国作战,犯下了入侵的错误。莎士比亚这部悲剧令人深思,对后世产生不绝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关于苏轼的《江城子·猎词》(老夫聊发少年狂)下片末“西北望”三字的理解有三种解释。结合苏轼的用语习惯,以及北宋与边境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可以确定此处指密州之西北向、与宋有战事的西夏和吐蕃。  相似文献   

14.
对美国华裔作家哈金的小说《等待》的阐释往往囿于两种路径:一种是将其视为东方主义的建构,另一种是将其视为手法陈旧的现实主义小说.从叙事伦理的角度切入,进行文本细读,可以发现小说对传统与现代、爱欲与道德这些人类基本疑难的追问.同时,其处理历史事件与个人经验的手法也为当下的文学写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冯积岐创作的《村子》与贾平凹创作的《秦腔》都是陕西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叙事主题和叙事立场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他们都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变化给予了集中关注,但由于叙事立场、叙述技巧等方面的主体性选择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叙事伦理.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进而对中国乡土文学的叙事伦理的新突破作出探究.  相似文献   

16.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以项脊轩为支点,结构清晰地描写了三重空间,修葺前后项脊轩的现实空间,“诸父异爨”的家族伦理空间,追忆母亲、大母、妻子的情感空间。解读文本架构的三重空间,阐释《项脊轩志》的三重空间诗学意蕴,极富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Part3用文字,记录广州!我们试着用文字去编织一张网,这张网里面的每一格,都写满了我们悉心的感受。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身在广州,我们祝愿着,也见证着她的美丽和精彩。  相似文献   

18.
菲利普·罗斯的小说《普通人》采用古代寓言剧故事题材写成现代小说。用朴实简单的故事和双维度叙事结构,借用多种文学隐喻手法从多方面阐述主题。作品中运用了与古代同名寓言剧的暗指或隐喻,提出了人类命运的普遍性问题,更对这种人类命运的普遍主题表达了自己的关注与忧虑。  相似文献   

19.
20.
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奥地利近代大文豪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集中《同情的罪》的内容与艺术特色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括评价茨威格小说内容与艺术上的成就及特色;第二部分着重分析茨威格小说艺术特色形成的社会根源与价值观及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影响的状况;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中篇小说《同情的罪》的内容及艺术上的成就及其社会与美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