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文教学由于长期沿用“读一讲一背”陈旧的模式,因而对古诗和文言文只是停留在知道而缺乏理解、读过而不会鉴赏的层面上。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大胆创新,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那么,我们在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延伸古诗文的内涵,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古诗文作品产生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与现今已迥然不同,加上文言文的艰涩难懂,学生很难领略到这些作品的魅力,很少有学生能对古诗文产生很大的兴趣,这也导致了古诗文教学成为语文老师亟待要攻克的"软肋"。既然古诗文是传统文学,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传统的文学阅读方法中寻找一些借鉴?在这几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古诗文教学,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增进,关乎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重点之一.当前古诗文教学中"背而不诵"、"译而不悟"、"学而不用"等弊端需要我们正视,多元"诵读"、重在熏染、强调累积则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及新课程指向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但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却因教师过多地强调字词讲授,或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小学生在精神感悟方面的引导与启发,进而导致学生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不愿深入解读,造成了"买椟还珠"的现象。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古诗文教学有效性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5.
张庆雪 《学语文》2007,(4):4-14
通常讲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广,语文书中许多古诗文名篇,都有助于大家了解传统文化。但如果要问,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那应数儒家文化,而首推当然是《论语》这部经典。于是,我跟学生们反复研究之后决定在高一把  相似文献   

6.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但是,在以往的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就是按照教参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单一的知识灌输,对学生进行单一的基础知识教授,很少会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去,根本不利于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深入挖掘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并通过恰当活动的组织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卞学军 《广西教育》2013,(21):70-70
学生学好古诗文,不但可以提升文化品位,而且能陶冶情操,但当前的小学古诗教学状况令人担忧,大多数教师采用"读讲背模式",在课堂上没有体现出诗的美;教学的方法单调,学生提不起兴趣,老师也很无奈。因此,教师必须探索适用的教学方法,提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做法。一、创设情境一篇优美的古诗文充满了情味、情趣、情韵。所以,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可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创造的伟大结晶,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且宝贵的遗产,传统文化为我们现代开创新文化、培养正确价值观提供了历史依据和文化基础。语文古诗文教学是学习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将传统文化教育运用到初中古诗文教学当中,有益于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是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中职技校的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学好古诗文,让他们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汲取文学精髓,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如何激发中职技校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引导他们鉴赏品味古诗文之美呢?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对古诗文教学注重以知识为中心,强调接受;注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灌输;注重以“背诵”为中心,强调记忆。这就造成学生不喜欢学习古诗文,使他们在高考中处于劣势。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我认为应重视宣传古诗文的重要性,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转换角色,注重积累等等,让学生重视对古诗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论文综述了针对统编本初、高中语文教材的三方面研究成果,总结了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编写的三方面特色;指出统编本语文教材淡化文言理论知识,从四方面论述:(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淡化文言理论知识的表现;(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介绍的古诗文常识;(三)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介绍的现代汉语知识体系;(四)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汉语知识。小结指出,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修订时应该适当介绍学界形成共识的古诗文常识,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应该更为系统介绍古诗文常识,选择更为权威的版本,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掌握更为牢固的语文能力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施红亚 《中小学电教》2008,(12):138-138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文更是中国璀璨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历尽千百年仍光彩夺目。传统的古诗文教学由于长期沿用"读——讲——背"呆板的固定模式,因而对古诗和文言文只是停留在知道而缺乏理解、读过而不会鉴赏的层面上。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我们讲了很长的时间,可是人们却很少认真追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究意是什么,忽视了对马克思历史概念的探讨和历史本身的研究,把“历史”当作一个不证自明的简单“常识”。因此,认真发掘和探讨马克思关于历史概念的基本思想,建构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一  相似文献   

14.
农田作为养育人们的土地,是古诗文中常用的意象。在古诗文中却很少直接称其为农田,而代之以“南亩”。我们对于“亩”很容易理解,就是田地的意思,那么“南”字作何解释呢?下面结合古诗文中的例子,作以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徐盛媚 《成才之路》2009,(13):79-80
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学.在思想和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在世界文学遗产宝库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但是,目前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对古诗文的重视不够。很多语文老师只要求学生会背附录中的几首古诗文就算了。据我的调查。我们学校的情况也如此,教师对这方面的教学研究也较欠缺。这和当前的语文新课程理念是相违背的,《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学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教育智慧”。古诗文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内容一般是常识记忆、词句理解、内容感知、情感把握、语言品味等。这些鉴赏能力就是靠平时的多读、多积累,需要我们教学时注重对古诗文的诵读,掌握一些方法。善于理解分析一些关键词句。  相似文献   

16.
古诗文蕴含独特的语言魅力,包含格律美、意境美、形象美等诸多特点,已经成为语文学科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标在相关规定中更加强调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依据新课标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发挥古诗文教学的魅力,利用古诗文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主要思考小学阶段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学好古诗词,爱上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17.
教学古诗文,固然离不开阅读的认知和技能方面的训练,但阅读的教育功能,在古诗文教学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强调古诗文的“文化载体性能”,把古诗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打下一个博大精深、熏陶灵魂的文化基础。这一文化基础,可以成为每个学生良好的“精神的底子”,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所选的古诗文,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作品。在教学中,那些陈腐的旧质必将于批判中被淘汰,而属于精魂的东西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闪耀光彩,使中国的现代文化、现代教育显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质。在古诗文阅读…  相似文献   

18.
古诗文的创作过程,强调将具体可感的思想情感 借助形象之物,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来表达。而读者的解读过 程,是从抽象的文字符号中解读出形象之物,从而形成具体可 感的思想情感,是对作品进行再加工与再创作的过程。怎样引 导学生对古诗文抽象文字进行具体形象的感知,从而提升学生 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对形象思 维在古诗文阅读中的作用及提升形象思维能力的途径做一些 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古诗文整合式教学是一种将语文学科的不同内容进行整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古诗文、现代文、语言知识、文化常识等内容被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综合认识和理解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古诗文;将现代文与古诗文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变迁和文化传承的过程;将语言知识融入诗文教学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运用技巧;将古诗文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由此,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古诗文,增强他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标》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第 8点中指出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 ,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 ,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为达此目的 ,在教学建议 (五 )中强调 :“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 ,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看来《课标》对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两个重点 :一是整体把握阅读内容 ,二是激活阅读兴趣。那么教师“导”的着力点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