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PISA 2018中国四省市样本数据,对四省市中学的校风状况以及校风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校风的3个领域,四省市学生破坏性行为指数低于OECD平均水平,但校园欺凌现象需引起重视;教与学方面,四省市教师的教学热忱较高、教师支持较强,4种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上发生的频率显著高于OECD平均水平,但导向型教学和课堂反馈对学生阅读素养有显著负向影响;学校共同体方面,四省市学校的竞争和合作指数均高于OECD平均水平,其竞争与学生阅读素养存在倒U形关系,学校归属感显著正向影响阅读素养,但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较差。建议学校关注校园欺凌现象,坚持事后治理和事前预防并重,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进一步优化导向型教学方式,同时注重反馈的有效性,以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蒋帆  姚昊 《中学教育》2022,19(1):43-53
基于PISA 2018中国四省市数据,对家庭背景、学校氛围与学生抗逆力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标OECD国家进行比较,中国四省市抗逆力表现略低于国际水平;家庭背景层面,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学生抗逆力提升更有效,而家庭社会资本则无显著影响;学校层面,学校氛围能显著正向影响学生抗逆力;学校氛围和家庭背景对学生抗...  相似文献   

3.
家长情感支持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认知与心理发展均有深远影响。基于PISA2018中国四省市数据,探讨家长情感支持的现状及其对各类青少年学业和幸福感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四省市家长注重为子女提供情感支持,但支持效果有待提升,应多方协同提高情感支持的质量;(2)家长情感支持的学业、自信心和困难支持维度侧重于影响学生发展的不同方面,应注重支持的均衡性;(3)家长情感支持的效果存在学段与阶层差异,应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与个体差异,提供适合的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PISA 2018年中国四省市的九年级学生样本数据,使用两水平模型探究学生学业成就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业成就和主观幸福感兼得的学生比例仅占5.1%。能否实现两者兼得主要受学生的自我教育期望、自我效能感,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和父母情感支持,以及学校社会经济地位、教师热忱和学校合作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学业成就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不尽一致,虽然两者都存在明显的家庭背景差异,但在学校因素中,教师的学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而教师热忱和学校合作氛围则直接影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且班级规模对两者影响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教师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素养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PISA2018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查,分析我国四省市教师在适应性教学、认知激活策略使用、教学热忱、教师支持方面的基本情况,探讨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PISA2018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学生课业负担重、学校归属感和满意度低。要破解这些问题,未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要继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式,注意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使用;重视发挥教师教学热忱、教师支持的作用;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徐星 《上海教育》2012,(35):26-27
PISA2000芬兰综合学校目前享有的盛誉是由芬兰学校在PISA2000的绝佳表现带来的,特别是学校和学生之间较小的差距。在阅读、数学、科学三项素养的测评中,芬兰学生分别取得546、536和538的高分(OECD的平均水平为500分),反映出相当高比例的学生已达到高水平,只有极小部分学生的表现低于精熟度水平2(level 2,代表个人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OECD发布了PISA2018测试结果,从学生发展来看,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数学、科学三项关键能力素养均居参测国家(地区)第一,再次引起了国际关注,而且,学生阅读兴趣指数也是最高的。但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指数为-0.19,生活满意度平均为6.64分,均显著低于OECD平均水平,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分别排第51位和第61位。  相似文献   

8.
作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估项目,PISA2018在测试内容、方式与规模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如对学生阅读素养进行了新的诠释,采用了基于计算机的测试和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等。PISA2018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数学、科学素养表现卓越,教育公平有所改善但仍有待提升,同时四省市教育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我们需要客观看待PISA测试结果,明确PISA的作用及其限度,并且通过对PISA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科学解读,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更为科学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芬兰基础教育获得了奇迹般的发展。2000年、2003年和2006年PISA成绩名列榜首,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另外,芬兰学生的成绩还表现出高度一致性,其PISA成绩最高和最低的差距,不同学校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以及不同语言群体的成绩差距在PISA成员国和地区中是最小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明显小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些事实清楚地展现了芬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高度平等性。而芬兰学生的每周学习时间却明显低于OECD成员国和地区的平均水平,其教育资金投入仅为OECD成员国和地区的平均水平。笔者认为,这种“奇迹教育”的“秘方”主要归因于以下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思维模式对人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以OECD 2019年在中国苏州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角度,探究10岁和15岁青少年的成长型思维及他们的思维模式与社会与情感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受社会经济地位的制约;(2)学生、家长、教师的成长型思维与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显著正相关并具有预测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丰富了现阶段关于成长型思维及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研究,为促进我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锐眼•眼界     
《人民教育》2020,(1):10-1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学校生活与45岁学生的幸福息息相关PISA 2018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自2000年启动以来的第七轮国际评估,其结果于近期发布。每轮PISA测试都对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PISA 2018的评估重点是数字环境下的阅读能力。此外,PISA 2018还收集了大量关于学生态度和幸福感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幸福感作为非认知领域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家长、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但我国关于幸福感对学业素养内隐机制的研究相对阙如.本研究基于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省市学生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的测试结果,运用分层回归方法分析比较幸福感及幸福感各维度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的影响和预测效应.研究发现:(1)学生幸福感对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学生幸福感各维度(心理、认知和社交)均对学生学业素养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和正向预测效应;(2)学生幸福感对阅读素养的影响最大,数学素养次之,科学素养最弱;(3)学生社交幸福感对学生阅读和数学素养的影响和预测效应最强,而对于科学素养来说,学生社交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和预测效应相同;(4)学生积极感受、自我效能感、学校归属感和家长情感支持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均产生了相对稳定的积极影响和正向预测效应,其中家长情感支持的影响和预测效应最强.对此,文章提出以下启示与建议:提高我国青少年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做法之一在于加大对学生幸福感的关注力度,加强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情绪控制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校内部风气建设,建立家校间的良性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3.
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试结果于2016年底正式公布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从OECD在线公布的数据库中选取中国四省市与新加坡的有关数据,对两个经济体15岁在校生的科学素养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多水平分析探讨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因素。结果发现:中国四省市学生在科学素养测试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上的成绩均非常显著地低于新加坡学生,分差在32.82~43.29之间,效应量达到中等强度;中国四省市学生在工具性动机上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新加坡学生,但在科学乐趣与科学自我效能得分上非常显著地低于新加坡学生;在影响因素方面,家庭经济、社会和文化地位、科学乐趣、科学课纪律氛围、教师中科学教师的比例等因素对两个经济体的学生成绩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但考试焦虑、工具性动机、教师探究式教学等因素表现出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中国四省市要有意识地借鉴新加坡教育经验,改革与完善科学教育,具体建议有:(1)进一步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重视探究式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2)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3)关注学生非认知表现,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内部动机。  相似文献   

14.
基于PISA2018数据分析及国际比较可知,中国四省市学生整体阅读乐趣较高,同时受到学生性别、学校类型、家庭环境、课堂教学策略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整体阅读范围较广、阅读时间较长,通过电子产品阅读的学生占较大比例;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阅读支持整体较充裕,但仍有提升空间。同时学生的阅读乐趣、阅读内容、阅读时长、学校的阅读支持等均会对学生的阅读素养表现产生不同影响。建议学校综合多种策略提高学生阅读乐趣,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引导,持续改善学校阅读环境,审慎推进数字化阅读。  相似文献   

15.
来自父母的支持是影响学生非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路径分析模型对PISA2018我国4省市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父母情感支持对学生阅读学业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阅读兴趣和自我教育期望对学生阅读学业表现起积极的中介作用;自我教育期望—阅读兴趣、自我效能感—感知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对学生阅读学业表现起积极的链式中介作用。据此,父母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通过促进学生非认知发展进而达到促进认知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9月,OECD启动了2022年新一轮PISA测评(以下简称PISA 2022),此次测评的亮点是新增了面向所有项目参与国15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测评项。其实,早在2019年为PISA 2022草拟“创造性思维框架”时,OECD就初步确定了测评计划,后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才推迟至今。目前,PISA 2022还在进行中,相关结果将在2024年发布。创造性思维是继2012年的“财经素养”、2015年的“合作式问题解决”及2018年的“全球胜任力”后,PISA测评试图探索的第四个“创新领域”(innovative domain)。在测评领域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17.
利用PISA2018中国四省市学生数据,分析中学生智力宿命观的形成与影响,发现个体特征、学校环境、教师投入、家庭环境是影响中学生智力宿命观形成的显著性因素,解释智力宿命观形成的6%的方差变异。同时中学生的智力宿命观会对个体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学生的掌握目标定向、人生意义感、心理韧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对一般失败恐惧感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兴趣、动机、理想、信念等情感的激活,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好奇感与探究兴趣;父母应着眼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积极期待与鼓励孩子,为孩子提供有力的情感支持,以帮助中学生树立科学的智力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邱吟  杨阳  姚蓝洁 《教育导刊》2023,(10):63-73
为了给将来的教育干预提供支撑,特基于PISA 2018中国四省市11986名15岁中学生的测试数据,通过潜在剖面分析的方法探究中学生成就动机的不同组合类型。研究发现,中学生成就动机模式可以分为成功导向型、学业淡漠型、平衡动机型三种潜在类型。不同类别的学生在学业成就和幸福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成功导向组的学生在学业成就上表现最优,幸福感体验最高;学业淡漠组的学生在学业成就上表现最差,幸福感体验最低;平衡动机组的学生在学业成就上表现中等,幸福感体验与学业淡漠组无显著性差异。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会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模式,女生更有可能拥有更优的动机结构,低家庭经济文化地位的学生更有可能拥有欠佳的动机结构。  相似文献   

19.
合作与竞争行为是学校中的普遍现象,竞合行为对学生发展水平有广泛影响。通过分析PISA中国四省市数据系统讨论了合作与竞争行为对学生学业表现及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和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指数之后,感知到所在学校学生的竞争行为对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素养、人生意义和自我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竞争行为对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的正向影响作用随合作行为的加强而减弱。感知到所在学校学生的合作行为仅对生活满意度、人生意义和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阅读、数学、科学素养没有显著的影响;且合作行为对生活满意度、人生意义和自我效能感的正向影响作用随竞争行为的加强而加强。  相似文献   

20.
1 PISA简介 PISA(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OECD)的一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该项目在OECD成员国和其他非成员国中进行,以15岁中学毕业生为评价对象,主要评价学生现实生活和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等基本素养.并由此分析学生成绩与教育背景、学校因素以及情感态度之间的关系.2000年,共265000名来自32个国家的学生参加了第一次PISA评价。测评涉及阅读、数学、科学三个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