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普契尼(Giacomo·Puccini),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歌剧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蝴蝶夫人》这部歌剧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也是真实主义发展的巅峰作品。本文以普契尼的代表作《蝴蝶夫人》为研究对象,由《蝴蝶夫人》的创作历程入手,从一个演唱者的角度出发,对剧中的著名唱段进行重点分析,在演唱风格、演唱技巧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从音色、音乐、情感变化、如何深入地诠释角色等方面进行艺术处理,让歌剧爱好者更好地了解《蝴蝶夫人》,了解普契尼。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19,(4):82-84
吉亚卡默.普契尼(1858年6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为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采用一些老式规则中决不允许的各种和弦的奇怪结合使歌剧听起来更为震撼,一生创作12部经典的歌剧。第一部歌剧为《群妖围舞》,随后的《马侬.莱斯科》、《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图兰朵》等等20世纪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及其歌剧《蝴蝶夫人》的简介与分析都成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流传至今。而以亚洲日本长崎为背景的《蝴蝶夫人》更是不朽中的经典。本文结合普契尼的歌剧创作特点以《蝴蝶夫人》为例进行了介绍与分析,能较为直观的了解把握普契尼的歌剧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普契尼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当时世界歌剧发展状况以及提出作为普契尼创作的重要领域——歌剧及其三部歌剧代表作《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通过对代表普契尼歌剧创作高度成就的三部代表作在音乐上的共同特征与音乐对女高音人物形象刻画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的概括、分析与论述,结合三部歌剧剧情的介绍,重点对其女高音咏叹调的作品风格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与论证。  相似文献   

4.
《蝴蝶夫人》这部歌剧既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也是真实主义发展的巅峰作品。本文以剧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为研究对象,剖析各主要角色的人物性格特征,分析各主要人物戏剧形象,把握情节和人物间的脉络,展现巧巧桑悲剧形象的全过程,从而为歌剧演员饰演巧巧桑及其他人物提供一定的心理路径和演唱基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女高音咏叹调《晴朗的一天》的演唱为例,从歌曲结构及歌唱技法对这首女高音咏叹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喜欢外国音乐的人,一般都知道意大利有部著名歌剧叫《蝴蝶夫人》,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日本长崎。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歌剧《蝴蝶夫人》的曲作者普契尼,还写有另一部歌剧《图兰多特》,故事发生在中国元代的北京城。吉阿科莫·普契尼是继“歌剧大师”威尔弟之后,最有影响、最有才华的歌剧作曲家。他于1858年出生在意大利卢卡一个面包师的家里。由于家庭贫困,普契尼在靠人资助的条件下,才进了米兰音乐学院。在学习期间,他写过一部《随想交响曲》。此曲演出后,获得好评。因此,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1884年,普契尼创作的第一部歌剧在米兰一家剧院上演,并获得成功。但是使他名声大振的,是他于1893年创作的歌剧《曼依·列斯库》。以后,他写了许多歌剧佳作,其中以《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托斯卡》、《图兰多特》、《西部女郎》、《詹尼·斯基奇》等最著名。在普契尼写的歌剧中,有两部是用东方题材写成的,这就是《蝴蝶夫人》和《图兰多特》歌剧《图兰多特》是普契尼的遗作。歌剧脚本是剧作家阿达米和西蒙尼根据高吉的同名剧本改编而成。  相似文献   

7.
黄哲伦的《蝴蝶君》自问世以来受到广泛关注,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特别是混杂理论为解读《蝴蝶君》提供了新的视角。该剧不仅从情节、结构上对普契尼经典歌剧《蝴蝶夫人》进行了模拟、含混与杂糅,更重要的是通过东西方异质文化的混杂逐步达到了颠覆殖民话语权威、消解两极对立的目的,这对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哲伦的《蝴蝶君》对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的解构和颠覆,反映了美国华裔作家对西方文化的东方主义构想的抵制与反抗。但《蝴蝶君》呈现的另一种东方主义,让我们看到了身处两种文化冲突中的美国华裔作家既要力图摆脱西方主流文化强势影响,寻求自身文化主体地位的准确定位,又要争取主流文化认同的矛盾心态。《蝴蝶君》是黄哲伦文化策略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普契尼,意大利真实主义著名歌剧作曲家。他的一生中共创作了12部作品。其中《艺术家的生涯》与《托斯卡》、《蝴蝶夫人》一样是普契尼的力作。整部歌剧的音乐从始至终都美妙动人。在声乐艺术展示方面也表现出了无穷的魅力,剧中的咏叹调为演唱者提供了深厚的音乐内涵。文章从作曲家及剧情介绍、曲式结构和音乐分析以及演唱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对这首咏叹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普契尼是享誉世界的歌剧作曲大师,他创作的歌剧《蝴蝶夫人》更被列为世界十大歌剧之一,也为普契尼带来了经济上的回报和极高的荣誉。《蝴蝶夫人》的脚本虽称不上是上乘之作,但是由外国人作曲,写出的带有异域风情的作品配上剧情的发展却是一部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惊世佳作,使世界歌剧史上增添了一颗艳丽的奇葩。这部歌剧风格独特,典雅朴素,演唱特点更是融入了美声唱法的各个音域的特点,使歌剧的发展表现更为突出,使歌剧的进行更具表现力,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1.
普契尼歌剧作为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始终将音乐贯穿到歌剧当中,注重戏剧效果和音乐效果的统一.歌剧《蝴蝶夫人》是一部具有异国风情的作品,深受大众喜爱,其中著名的的女高音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更是广为流传,其旋律优美婉转、情感真实丰富,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也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从这一咏叹调入手对其音乐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普契尼的著名歌剧《蝴蝶夫人》的介绍,浅析存在于这部歌剧中的一种写作手法,即支声织体在音乐中的运用,使非作曲人士对支声有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蝴蝶君》是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对普契尼(Giacomo Puccini)歌剧《蝴蝶夫人》的"逆写",颠覆了西方对东方的模式化观念。西方男子伽里玛爱上东方"女子"宋丽玲,二十年后发现自己才是真正的"蝴蝶夫人",而后在监狱中自杀。运用东方主义话语理论分析伽里玛之死,揭示伽里玛死亡的原因不仅在于他的东方幻想,也在于他清醒的认识到他和"蝴蝶夫人"一样的"女性"以及"他者"身份。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裔作家黄哲伦的《蝴蝶君》以现实中真实发生的案件为创作背景,结合作曲家普契尼的著名歌剧《蝴蝶夫人》,用细腻的笔触和繁杂的叙述将现实与虚构、事实与想象杂糅,讲述了法国外交官伽里玛和中国京剧演员宋丽玲爱恨交织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以茶开始,背后却反映了西方男性对东方文化的幻想和自身所惯有的后殖民傲慢而导致的文化移情及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15.
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东方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是西方戏剧史上的世纪绝唱,代表了西方的“东方主义”思想。一个世纪以来,在这种思想帮助下。西方人将东方人在种族和性别上加以定型化,“蝴蝶夫人”成为东方女子的典型范本。作为美籍华人黄哲伦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舞台剧《蝴蝶君》与带有东方主义的歌剧《蝴蝶夫人》并置,以迥异的解读手法和舞台表现形态解构西方人对东方女子滞定形象,颠覆了原有的东西权利关系,成为以西方中心主义相对立的他者之声,重塑了东方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普契尼一生共创作了12部歌剧作品,每部歌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西方女郎》,等等。他的歌剧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的感情与命运为主,戏剧情节感人肺腑,音乐结构十分慎密。他尤其擅长塑造感情丰富的女性角色形象,大多以悲剧性为主。歌剧《图兰朵》就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人物形象柳儿的咏叹调和剧情以及审美价值的分析,让音乐学习者与爱好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柳儿这个人物形象,以及人所体现出“崇高美”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冯春园 《双语学习》2007,(11M):210-210,212
在作为“三幕日本悲剧”里一幕的《蝴蝶夫人》中,普契尼使一完美的东方女子形象——“蝴蝶”深入人心。而华裔作家黄哲伦巧妙的把这部名剧容入他的剧本《蝴蝶君》,并颠覆了这一根深蒂固的东方妇女形象。本文在解析“蝴蝶”形象的同时从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背蒂两个方面来探讨西方男人对东方女子形象幻想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音乐旋律三个方面阐释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所蕴含的一种自我想象性表达,表现了中西方看与被看、自我与他者之间明显的二元对立。因此,可以认为《图兰朵》是一个他者镜像观照下的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20.
俗称“小号男高音”。由于他们的嗓音轻巧、灵活,有些接近女中音。作曲家常用以表现“奶油小生”和一些小人物。罗西尼在他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用以表现年轻多情的伯爵阿尔玛维瓦。普契尼利用他们嗓音的单薄,在《蝴蝶夫人》中表现掮客高劳;在《图兰多特》中扮演老态龙钟的皇帝;列昂卡瓦罗的歌剧《丑角》中的佩佩也是这种嗓音。其代表人物有帕尔玛(de Palma)、阿尔瓦(Alv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