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晓芳  邢云文 《传媒》2022,(10):94-96
抗战初期,敌后统一战线组织“战动总会”及各县区动委会等创办的报刊,极大地推进了战地动员工作,为抗战做出重要贡献。本文在梳理“战动总会”报刊出版及其管理、发行和传播等状况的基础上,总结这类报刊的宣传策略,即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用事实说话、旗帜鲜明地引导舆论及灵活使用媒介组合策略,并指出其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形成抗战初期山西根据地办报高潮和为山西抗日根据地重建文化中心等方面做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唐燕  舒竞 《新闻知识》2023,(6):33-39+94
《青年呼声》是《新中华报》的常设副刊,也是全面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青年的唯一“喉舌”。为了顺应抗战形势新变化,配合党的青年工作的开展,打破青年宣传舆论“真空”,《青年呼声》应运而生,并在宣传动员的内容主题、编辑策略、传播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广泛动员边区青年乃至全国青年投身革命、积极抗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展现了党的青年宣传工作的另一个面相,对当前党的青年宣传工作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许加彪  赵悦言 《传媒》2021,(14):91-9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抗战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抗战社会动员,形成"万众瞩目清凉山"的宣传态势.中共中央以延安《解放日报》指导全党工作,充分发挥了抗战社会动员的功效,形成了以笔为刀的革命传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赓续党报红色基因,有利于党的舆论信息的传播和话语权建设.  相似文献   

4.
“七七事变”后为了更好地宣传、动员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从制度与技术的层面对出版物做了较为完善的整顿.中国共产党发行出版物的传播对象主要分为党内与党外两方面,传播的内容各不相同,然而,传播目的却具有一致性,即通过宣传党的理论、方针与政策,团结一切社会力量,抗战到底并争取胜利.中国共产党整顿与发行出版物具有党性与阶级性、服务抗战现实和注重出版策略三个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5.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组建于1938年初,主要负责宣传动员民众抗日的工作。在抗战初期,三厅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在动员民众抗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拟依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档案和有关资料,对三厅在抗战初期的活动作一叙述。  相似文献   

6.
《老百姓》作为《晋察冀日报》在游击办报时期办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副刊,始终坚持"为人民"的办报宗旨,采用多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抗战主张.时事童谣作为宣传抗战和保持抗战精神的重要资源,是民众动员的最好载体之一,"运用群众形式反映群众内容",体现了刊物思想动员的高度自觉,践行了"群众性编辑理念".  相似文献   

7.
赵新利 《新闻大学》2021,(6):90-102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对敌宣传.但在全面抗战初期,对敌宣传面临语言文化隔阂等现实困难.随着抗战局势发展和日俘增多,中国共产党通过日本工农学校积极转化、教育日俘,并使用日俘开展对敌宣传,对敌宣传策略和宣传口号不断优化,对敌宣传取得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根据地军民紧密团结,通过组建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骨干而组建起来的桐城抗日学兵队,肩负着宣传抗战政策、动员组织群众、抵抗日军侵略及打倒反动势力的重任。桐城学兵队是一支听党指挥、纪律严明、英勇无畏而又富有战斗力的抗日武装力量,为桐城抗战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为发动工人运动,宣传革命思想,著书立说,办报纸,编刊物,在组织动员革命力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上海市档案馆收藏有大量红色革命史资料,其中既有建党初期的《共产党宣言》初版本,也有《青年杂志》《少年中国》等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还有宣传动员工人的各类小册子、宣传品,以及党组  相似文献   

10.
陈媛媛 《青年记者》2022,(3):105-106
抗战时期,爱国报人邹韬奋面向整体文化素质有限的普通民众积极开展情感动员.在报刊宣传实践中,为唤起民族主义情感,坚定民众团结抗战的决心,他采取了以"惨"唤情、以"恨"聚情、以"史"诉情的情感动员策略积极调动民众的抗战决心与士气.事实证明,其情感动员确实对民众的认知、行动与心态产生了实际的功效,助力了中国抗战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媛媛  李刚 《编辑之友》2018,(7):99-103
在抗日战争这场关系到灭族亡种的民族大危机面前,民族意识成为主体意识,国家认同及其建构作为抗战救亡运动中的重要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抗战取得胜利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中,抗战漫画承担了国民视觉意识形态宣传与战斗动员的重要责任,通过其强大的视觉力量、高效便捷易于接受的视觉宣传效果,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笔尖上的视觉争夺战与观看秩序主导战.抗战漫画为历史真相的视觉表达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基于该角度切入的研究对当下我国的民族认同与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0月至1941年12月,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捩点。中共与其所团结的精英报人、外国新闻记者及商人群体,各以所能,互相补益,在香港成功建立起对外宣传据点,形成了对南洋和西方华侨、进步人士的有效沟通,实现了争取国际舆论主导权助力抗战的战略目标。基于南方局党史资料、报刊史料、日记及回忆录等一手文献,从作为历史行动者的群体互动关系的视角出发,论文勾勒中国共产党建立对外宣传网所依托的党内外跨国交往网络,揭示出将文化技能与情感维系转化为民族、政治认同的形成机制,从而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何以能够在抗战海外动员中培养出大批的同盟者与支持者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国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红色主流期刊,自1923年创刊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百年办刊历程经“三停三复”。延安时期的《中国青年》是第二次复刊的产物。延安复刊后的《中国青年》把宣传抗日政策、动员青年投身抗日救亡作为当时的中心任务,在指导青年运动、鼓舞青年斗志、培养优秀青年干部、建立全国青年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延安时期的《中国青年》坚持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始终围绕青年关切话题展开讨论,将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有机结合,真正“为革命的青年作革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刘亮 《中国出版》2023,(12):66-69
抗战时期,《妇女生活》以爱国为底色,以民族救亡为己任,以动员妇女参加抗战为目标,在党的领导下,克服内外诸多不利因素,通过观念引导、创新宣传策略、构建强大宣传队伍等方式,展现出强大引领力和影响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引领妇女抗战的一面旗帜。该刊不仅团结大批爱国妇女和进步群众,还影响了一代妇女同胞,指引她们参加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汪希  俞凡 《新闻春秋》2024,(1):13-20
全面抗战时期,党报党刊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动员和塑造政党形象的重要依托。以中国共产党在八路军击毙阿部规秀之后争取舆论支持的做法为例,本文总结了党在全面抗战时期宣传动员工作的做法及其在政党形象塑造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在日本陆军部宣布“名将之花凋落在太行山上”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报道、转发、撰稿和通电等方式宣传“八路军击毙阿部规秀”这一辉煌战果,赢得了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赞誉,使“抗日先锋”的政党形象深入人心。本文通过研究全面抗战时期党在敌后战场宣传动员工作中的经验,对如何做好新时代的统战工作和在国际社会上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78年前的1938年3月30日,在武汉青年会二楼礼堂,"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隆重宣告成立。这是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团体。它担负起见证传播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的神圣使命,其成员始终活跃在抗日战争最前线,被誉为"手无寸铁的百万兵",书写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极其辉煌的篇章,涌现了一  相似文献   

17.
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执政的“试验田”。面对内外交困的社会环境,中国共产党创办《红色中华》对苏区社会进行了变革性的改造与治理,对于改变过去颓废落后的社会生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局部执政实践,当时的社会治理经验值得探究,在重视媒介协同治理的当代社会,总结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借助报刊开展社会治理的经验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红色中华》进行社会治理的动因入手,从政策宣传、工作指导、群众动员、群众教育、廉政监督五个层面分析《红色中华》协同开展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并由此提出,《红色中华》在协同社会治理过程中扮演了出色的“宣传者”“指导者”“组织者”“监察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正>抗敌演剧宣传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演剧方式进行抗日宣传的文艺团体,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宣传队",1938年8月组建于武昌。1938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已侵占华北、上海、南京等地。在民族危亡关头,为动员全民抗战,在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政治部,周恩来代表中共出任政治部副部长。同年4月,政治部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阶段。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把主要精力对准中央苏区,不断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日号角,号召全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作为中央苏区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党报,《红色中华》充分发挥了自身强大的舆论动员功能,积极宣传造势。首先,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丑陋行径;其次,强烈谴责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剿共”;再次,广泛宣传报道中华民族日益高涨的抗日浪潮;最后,及时向外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红色中华》的这些举动,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起到了抗战动员的积极作用,为全面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上演了一场“伟大预演”,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的前期贡献。  相似文献   

20.
唐晓伟  田克勤 《传媒》2022,(24):80-82+84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辗转白山黑水十四年,进行了开始最早、历时最久、环境最恶劣、斗争最残酷的苦战。其在冰天雪地、孤悬敌后、凶残强敌、文化高压等极端环境下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宣传工作,通过创办一系列政治性、战斗性极强的红色报刊,作为对官兵政治教育、对群众广泛动员、对敌伪争取瓦解的重要载体,展现了抗战中艰难而有力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