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基于中国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考察了不同属性媒介对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少年最常接触的媒介是以微博和网络社区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但对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官方传统媒体最为信任;传统官方媒体接触对其国家认同有正向促进作用,海外媒体的接触对其国家认同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些发现在媒介信任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中也得到进一步证实,具有稳健性。结果验证了一个核心论述: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是媒介建构和社会建构的结果,不同属性媒介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建构作用。本研究证明了官方媒体报道和宣传思想教育在塑造青少年国家认同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海外媒体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渗透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认同政治发展的影响下,认同研究从政治学、文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扩展到新闻传播学,媒介与认同(尤其是国家认同)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一日渐繁荣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对认同及其相关几个概念的使用存在诸多模糊不清甚至混乱之处。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新闻传播学,也存在于认同研究所涉及的其他学科之中。所  相似文献   

4.
李爱晖 《当代传播》2015,(1):104-105
本文在考察中国主流媒体面临的现实压力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媒介认同概念,剖析其内涵意义,并通过追溯认同概念的源流,探析媒介认同概念界定的合理性,进而厘定一些相近概念的异同和关系。  相似文献   

5.
方媛 《新闻爱好者》2012,(15):55-56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认同出现危机,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形式和具有社会教育功能的公益广告,在实现国家认同构建并以此来教育国民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结合我国具体公益广告案例,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公益广告中进行国家认同构建的方式方法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技术与社会的繁荣与“再组织”使“元宇宙”概念破壁而出,人们正以此为基点创造一个划时代的数字文明,即数据、人、关系共同构成的未来世界图景。在元宇宙所营造的媒介环境下,人的自我认同完成了由“符号”到“身份”、 由“视听”到“感知”、由“情景”到“社会”的转化。作为第三媒介时代的代表,元宇宙在完成媒介感知的“反向进化”之余,也导致了人的“生存危机”,因此对人在元宇宙中的沉浸式媒介化生存也需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7.
政务新媒体悄然兴起对我国电子政务事业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虽其领地鲜明地立足于新媒体与政务的接合部,但对其既往探究中,多在新闻传播视野分析其传播力影响力指数等,在电子政务与行政事业管理视野分析其政务工具价值等,缺乏从多学科交叉视野去审视。结合近二十年与其相关的文件文本、政策公告、媒体文本等,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对其进行概念界定,归纳出公共传播与公共服务是其最显著的特性,梳理其演变进程的五个阶段,然后从实践场景出发,基于公共传播视角重新审视其作为媒体和工作人员作为媒体从业者的媒介身份认同,最后基于公共服务视角对其从定位、组织管理、公共内容生产传播与公共服务提供、考核与评价等四个层面进行媒介实践逻辑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变革的现实发展,在理论上将国家认同概念化为民族主义、世界主义、地方主义三维度,运用2009年上海城市居民问卷调查数据(n=1421),力图从经验研究层面阐述并检验媒介使用、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认同之间的理论关系.研究表明,媒介使用行为与公众对社会凝聚力的主观感知和国家认同的不同维度会在一定层面上发生互动,尤其在建构本地认同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公众对社会凝聚力离心趋势的感知会对其民族主义认同和城市共同体的情感依附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国家认同作为社会凝聚力的动力机制和实践目标,与大众媒介着力建构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向心力则有着积极的正向的预测关系.  相似文献   

9.
赵星植 《当代传播》2022,(5):36-39+66
元宇宙是元媒介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当今元媒介平台下的符号传播与文化表意活动早已出现所谓的“元趋势”,它主要是指媒介的自我指涉成为符号传播的中心。媒介自身成为影响当今文化符号表意的重要维度,“媒介即信息”在数字媒介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媒介即意义。在元宇宙趋势下,这种媒介自涉型的符号表意将强烈影响社会的表意风格,同时也规训媒介使用者以一种更加交互性的姿态参与社会交往和符号消费。而人作为媒介自涉活动之主体,必然会引导元宇宙阶段新的交往规则和伦理规范的形式,即对元数据权的重视以及对隐私权的再定义。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媒介生态和业态环境下,纪录片中的媒介仪式成为建构国家认同的主要渠道之一.《行进中的中国》是中宣部国际传播局"纪录中国"传播工程的重大外宣项目,该片以媒介时间的组织、媒介空间的搭建和媒介参与者的引导,建构了一场媒介仪式,最终强化了受众的国家认同情感.因此,《行进中的中国》的媒介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11.
薛颖 《新闻爱好者》2011,(11):44-45
近年来,在认同政治发展的影响下,认同研究从政治学、文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扩展到新闻传播学,媒介与认同(尤其是国家认同)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一日渐繁荣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对认同及其相关几个概念的使用存在诸多模糊不清甚至混乱之处。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新闻传播学,也存在于认同研究所涉及的其他学科之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探讨新疆特色饮食,试图为新疆饮食文化在异域文化中原汁原味地得以再现找到一条可行之路,以使新疆得天独厚的异域文化在世人面前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3.
刘昶荣 《新闻世界》2014,(5):306-307
国家形象在当今社会已经被提升到了影响综合国力的高度。而大众媒介则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每一位受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将国家形象与大众媒介相结合,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将二者作用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国家形象进行相对详细的概述后,又将其与大众媒介相结合,论述了怎样充分利用大众媒介进行国家形象的传播,并初步探讨了我国大众媒介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24)
国家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心理机制,信息时代下互联网的流行为国家认同的构建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考。南海仲裁案等群体威胁性事件以互联网媒介为载体,传播了民族主义情感、强化了内群体偏好,有利于网络使用者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利用"蚁坊"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软件,以"南海仲裁案"为例,通过分析互联网上500逾万条舆情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分析,从而获取到该事件的传播模式、事件中媒体和网民的主要观点以及关注人群等结果,对互联网媒介是否有利于国家认同的构建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5.
16.
谭华 《编辑之友》2013,(7):54-57
由经济改革引发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对作为社会子系统的大众传媒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中产阶层的不断崛起对其社会身份认同的需要所带来的媒介偏倚成为市场化媒介的突出表征。一方面,中产阶层的社会身份认同构筑了媒介阶层偏倚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媒介阶层偏倚是大众传媒遵循市场规律和商业逻辑的主动行为和必然结果。而且,媒介的阶层偏倚进一步建构甚至固化了中产阶层的社会身份认同。但是,在中产阶层与市场化媒介的"合谋"中,传媒的公共性与注意力经济之间的二律背反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体育的媒介化程度前所未有。所谓体育媒介化,是指媒介将挑选过的体育形象和信息再现给受众的过程。受众接收到的体育信息是经过媒介选择和过滤的信  相似文献   

18.
杨晨 《视听》2021,(1):153-154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受到了社会以及学界的广泛关注.手机媒介的使用对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促进其融入城市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该群体通过使用手机媒介更好地参与城市管理、体会风土人情、缓解社交压力以及重构朋友圈,进而增强身份认同.信息化时代,手机媒介架起了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促进他们身份...  相似文献   

19.
刘颖 《今传媒》2015,(3):144-145
节日仪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节日仪式传播有助于人们的集体认同与文化认同,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本文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为例,分析了在死难者公祭中的象征符体系及其作用;同时,节日仪式传播通过构建互动模式机制、培养文化认同,从而达到增加民族核心凝聚力的作用。而媒介造势是节日仪式传播的主要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李露 《新闻前哨》2023,(2):74-75
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成为青年发展的新出路。本研究试图探究返乡青年的媒介实践与其身份认同和再建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