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与“死”?面对大学生生命意义观现状,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生死,对大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不仅使大学生能够对生死有深度的理解,更在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信仰和生命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后疫情时期,大学生面对大量国内外疫情信息、学校防疫封校带来的诸多不便,难免会出现紧张、烦躁和焦虑等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后疫情时期,高职院校通过加强心理教育队伍建设、关注新生适应性教育、关心毕业生就业、关怀特殊心理问题学生、构建全员服务体系等,给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与援助,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生死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对生死教育还很陌生。从生死教育的提出与发展来看,生死教育与生命教育关系密切。大学生生死教育主要包括面对死亡、临终关怀与哀恸者抚慰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重大疫情爆发容易引发大学生焦虑、愤怒与应激等心理。做好重大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防护应该开展心理教育,优化大学生认知结构;开展心理训练,稳定大学生情绪心态;开展心理疏导,完善大学生内心追求;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高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通过四位一体的心理防护模式,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方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相似文献   

5.
重大疫情造成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波动,由"稳定"到"恐慌"、由"信任"到"疑惧"、由"平和"到"焦虑"、由"充实"到"空虚"是大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表征。重大疫情的现实影响、对疫情缺乏科学认知、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缺失分别是重大疫情中大学生产生心理波动的现实起因、主观动因、心理成因和重要诱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大学生防疫知识教育与防控力度,提升大学生信息鉴别能力与网络媒介素养,积极进行线上心理辅导与人文关怀,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到知疫防疫、识谣辟谣,调试大学生心理、提振大学生精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新冠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焦虑的机制,构建了一个链式中介模型,考察家庭沟通、心理弹性在疫情下日常烦扰和焦虑间的中介作用.以252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疫情下居家期间的日常烦扰、家庭沟通、心理弹性以及焦虑等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疫情下居家学习期间的日常烦扰对焦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家庭沟通和心理弹性是上述影响关系的中介变量;家庭沟通、心理弹性能够在疫情下居家期间烦扰与焦虑情绪的关系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前人相关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授课经验,探讨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的成因,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生命教育中寻求缓解就业焦虑的策略,以期在课堂教学中调适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研究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掌握心理干预的理论和技术,防范和控制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从而促使大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追寻生命的价值,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舶来品,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比普通中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矛盾与困惑,当他们面对来自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多问题时,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偏激等心理失衡现象,进而导致行为上的误区。德育课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这一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大学生生死观缺失现象较严重,德育要取得成效须持珍爱生命、关注生死体验的理念。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心理教育咨询等方面渗透生命教育内容,提供组织保障,形成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中涉及生命主题的作品不断涌现,展示了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其以独特的形式和手法描述、探讨生死,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把生死命题蕴含在优美如诗的文本及图画中,用一个个单纯而充满诗意的故事向儿童讲述如何面对身边的丧失与死亡,使儿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省思生命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向儿童提供了修复创伤、重建生活的信心与引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大学生群体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的情绪、认知、行为反应情况,分析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应激状态下不同表现特点以及干预对策,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高校2538名国内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调查,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焦虑状况的可能影响因素,提出用六级心理应激干预体系来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出要持续不断加强和规范学校对...  相似文献   

13.
张烨 《教育探索》2022,(5):53-58
“生命意义感缺失”所导致的各类问题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普遍意义缺失、自我认同危机、虚拟世界冲击以及生命教育革新滞后,都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生成与发展造成直接影响。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心理理论及实践,主张引导个体直面存在困境,使存在焦虑意识化、言语化,进而转化为反思自我、建构生命意义感的动力和资源,强调个体自主性及社会功能在此过程中的提升与发挥等,这与培育青少年勇于担当时代责任的教育主旨相契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为高校生命教育的创造性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生死教育为契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今天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以生死教育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唤醒大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的需要;是应对当下国人(大学生)精神困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疫情给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应激创伤,并在外部环境不良思潮的冲击下,当前高校大学生个体对于生命认知的缺失,导致许多漠视个人生命和他人生命的不良事件频发。抗疫精神中对于生命的尊敬和热爱,蕴含着个人如何实现生命最高价值的意义,对于高校生命教育有着极高的融入价值和必要性,挖掘抗疫精神中关于生命教育的人文价值,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人生价值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基础,价值观决定了人的情感、愿望和追求,成为人的一种最有力与最有效的行为动力.目前,核心价值理念缺陷、价值取向模糊、价值认同失衡以及价值观念错位等众多价值观问题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应进行科学的价值干预,提高其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其对选择价值观的能力,加强正面价值观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如何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使其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是我国素质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死的思考和探讨主要有宗教和哲学两方面。宗教方面主要是指佛教和道教中的生死境界,哲学方面主要是指儒家和道家的生死智慧。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生命教育如何实施正是高校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分析小组工作的价值理念以及介入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对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途径。运用小组工作特有的方法以及所起的作用,探索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生命教育方案设计,分步骤分主题的对大学生展开生命教育。通过小组介入生命教育的方法,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尊重和珍惜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提出具体实施新思路,有助于推动生命教育的及时开展。  相似文献   

19.
正生命教育包括生死教育、安全教育、生态教育,但不限于此。应该说,所有的教育都是生命教育。因为在教育中,孩子是生命体,教育者也是生命体。好的生命教育,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用生命陶养生命的教育。5位生命教育专家的观念阐释和碰撞。疫情等重大灾难事件中该如何做好生命教育?幼儿园、家庭、学校里的生命教育实践分享。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的爆发对于我国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各级各地都做了防控隔离,高校延迟开学。文章从实际案例出发,探讨在NCP疫情期间大学生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运用绘画心理投射技术,对大学生焦虑情绪心理进行咨询和分析,探索出解决疫情期间高校大学生焦虑情绪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