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在搜集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及其翻译语料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当代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探析网络流行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基于克里斯蒂安·诺德的“功能+忠诚”原则,从表达者和信息接收者两个角度,探讨了中文网络流行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极简化网络流行语,对人们的日常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以三个典型的极简化网络流行语“yyds“”醉了“”绝了”为例,依次从语义特征、流行原因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极简化网络流行语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际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由此便在网络交际的语境下产生了许多网络流行语。通过全面观察与分析,我们认为这些网络流行语主要是通过“比喻造词法”、“借代造词法”、“字母缩写造词法”、“数字谐音造词法”等九种造词方法而创造出来的。它们一经创造出来就能在网络交际领域广泛流行并传播,是有其客观基础与逻辑理据的。特别是通过“比喻造词法”与“借代造词法”创造出来的网络流行语尤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流行传播广泛,这是与这些造词法创造的新词符合汉语词汇发展规律,同时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4.
提到网络流行语,我们不得不说,网络流行语一面是“流行”,而另一面是“语”。“流行”是为了满足我们跟上时代的潮流,“语”则是它作为语言也有其规律和特征。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一类是称谓语,本文将从称谓文化视角简析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形式和特点,以及网络称谓语的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语言作为人交流的工具,是人类社会心理最集中的体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依托网络得以发展的网络流行语逐步成为网络语言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从网络流行语和社会心理的联系入手,分析了“给力”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认为“给力”的流行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离不开社会的繁荣和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更,文章最后对网络流行语“给力”的流行进行了总结,认为现当代人们的社会心理状况和中国以后现代为精神标签的文化表征是流行语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很黄很暴力”、“打酱油”和“俯卧撑”等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为标志,网络舆论呈现出真实性、复杂性及易煽动性等新的特征和面貌。研究网络流行语,对于掌握网络舆论走向有着重要意义,对引导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的出现,使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方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交际方式和交际环境的日益更迭,随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而受众的广泛使用,使得这些网络语言迅速走红,成为当下时尚的网络流行语。文章主要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以及对最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深度剖析,从新媒体作用、受众影响以及语境关联的推动三个方面,阐述了“沉默的螺旋”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也谈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先介绍了非网络流行语的“杯具”的用法及意义,然后叙述了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再着重从谐音双关的角度论述了“杯具”一词形成的机理,最后描述了“杯具”用法进一步的发展情况。网络流行语“杯具”与“悲剧”一词谐音双关;以“杯具”为中心,形成了“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一系列新词;“杯具”一词形成以后在其名词用法基础上又相继发展出形容词和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9.
语言磨蚀是可以研究并阐释语言能力和语言词汇损益现象的新理论。流行语,特别是网络流行语,其特点是以网络作为语言变体的传播媒介。网络流行语通过重复和类推方式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从语言磨蚀角度出发,探讨流行语词汇在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的交替轮回,损益增补,运用语言磨蚀理论解释某些流行语词汇意义、语音、字形现象的同时,将流行语与传统书面语二者加以对比,可以认识“语言磨蚀”对传统书面语带来负面影响,需要保护传统语言正规性的同时。也应为磨蚀视角下流行语的变异提供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收集整理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运用统计方法对“00后”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流行语现状进行分析,从新闻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视角出发,关注这些流行语的传播内容、隐性表达和动态变化,描画出“00后”大学生群体画像,根据其新特点新需求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冬霞 《英语辅导》2011,(4):156-159
随着“山寨”、“给力”等热门词汇在各种媒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频繁使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网络流行语。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汉语中网络流行语的生成理据。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丧文化”成了网络上的热议话题,“我太南了”等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青少年群体表现其“丧”的代名词,用来宣泄自身的情绪。在丧文化视域下流行语“我太南了”迅速演变成一种新型交际方式。该流行语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来源,其中的构成成分“南”字的语法功能由于语义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异,该流行语本身体现了当今丧文化的社会心态,由于该流行语本身的形式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也促进了该词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大一新生在近几年网络流行语使用中的性别及生源地差异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检验“女性在新语言形式使用中起着引领作用”这一在国外广为接受的观点。结果显示:整体而言,女性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大于男性;流行时间较短的网络流行语使用性别差异大于流行时间已较长的网络流行语;来自城市的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大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这些差异的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其背后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4.
周密 《海外英语》2022,(18):56-57+60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随之到来,网络技术在迅猛的发展之下,已经覆盖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实现了跨文化传播。在此背景下,网络流行语悄然而至,正在逐渐成为人们社交的口头禅。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通过“流行语”的发展,可以反映社会特点或现象。文章以跨文化视角为背景,对汉语网络流行语英汉互译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让译文真正表达出原文含义,继而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当下,“很好很强大”成了最红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并衍生出一系列同模语句。笔者拟从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四个方面,分析“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式流行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网络流行语”构成方式基本有三类:语音谐音型、符号象形型、英汉简略型。“网络流行语”的变异和流行,是网民们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展示着一种“为快乐而生活”的主张,成为网民表达自我,叛逆性和现代性的直接写照。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行语通过互联网逐步推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交际之中。小学生好奇心重、学习能力强,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随意使用网络流行语,更将其应用在了语文写作中。由于日记常作为纸质的家庭作业或假期作业,许多教师并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批改评价,绝大部分学生在日记写作中“放飞自我”,随意使用网络流行语。笔者发现,网络流行语在小学生日记写作中存在行文风格口语化、词汇选择随意化、语句表达不规范、内容立意庸俗化的现状,对其进行探究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包括明确使用场合、词汇替换比较、反复修改锤炼以及重视美育,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变异现象。语言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构成,因此网络流行语的变异会体现在这些层面上。本文通过原型理论分析网络流行语在语音、语义和语法上的变异,从新的角度解读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熟知的网络用语还停留在“很暴力”、“打酱油”、“杀很大”这些层次上,那么你已经out了。 来认识一下最新的网络流行语“给力”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网络流行语“萌”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其用例的分析考察来阐述“萌”的词性并归结其用法,从而彰显“萌”在网络与在现代汉语中用法和意义的差别。同时论述形成这种差别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