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人类互联网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性抉择。在这一关键时刻,回顾互联网50多年的发展历程,寻找互联网初心,总结互联网精神,显得格外重要。2022年11月6日-7日,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地的互联网历史研究专家在乌镇以“线上+线下”的形式汇聚一堂,展开互联网史学术研讨。来自美国的马克·韦伯(Marc Weber)、约翰·马科夫(John Markoff)、杰·豪本(Jay Hauben)和伦达·豪本(Ronda Hauben),来自欧洲的本·西格尔(Ben Segal)和哈肯·维姆·莱(Hakon Wium Lie),来自韩国的全吉男(Kilnam Chon)等当今互联网历史研究的关键学者,是创造历史和参与历史的互联网先驱,代表着当今世界互联网历史研究的重要力量。来自中国的十多位专家学者的主题发言以及“中国互联网30年”专题研究成果,与美国及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各大区域的互联网史研究成果,共同汇合成一幅全球互联网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标志着全球互联网史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与互动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刘美霞 《大观周刊》2011,(31):130-130,143
一代宗师布罗代尔在经历年鉴派史学传承与衍变的同时.以独特的历史时间观构筑了其向往的史学大厦。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时间有多种多样的量度吗?历史学的时间观具有层次与多元性吗?对这些问题,布罗代尔以长时段理论给了我们不同于传统史学的回答。长时段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3.
中国互联网发展30年以来,网民从单纯的上网用户,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主体,到今天已经成为互联网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民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网民。考察30年中国网民发展历程,就是考察中国民众的变化过程、中国社会的变迁过程,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过程。本文基于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以年代为阶段划分,从网民群体的视角,深入互联网的每个阶段,梳理每一年代网民的特点和标志性事件,分析各个阶段网民的群体画像,结合法律、科技、社会等多个视角洞察中国网民的演变。即:1990年代互联网资本热潮激荡下,先驱网民绽放理想与激情;2000年代网民逐渐成为互联网主体,开启大众化进程,弥合性别鸿沟;2010年代移动互联网爆发,迎来全民上网时代;2020年代大规模同时在线,引爆智能物联新阶段。本文认为,中国互联网的过去和未来,为人民,更靠人民。无论是互联网的发展、数字时代的国际传播拓展和国家软实力提升,抑或网络时代的治理现代化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网民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将是真正决定性的力量。这无疑是中国互联网30年发展最重要的一条经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互联网30年,是中国全球化从浅层次到深层次实现历史性突破的30年。作为全球开放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在中国的引进与普及,直接促成了信息传播、技术产品、民众交流和产业全球化等各个层面的互联互通,并且使得中国成为数字全球化的关键性力量。我们从多层次的角度系统考察中国互联网全球化进程,发现趋势、规律和问题,并提出即将到来的从过去缺乏核心技术的“搭车”到掌握核心技术“开车”的再全球化逻辑。过去30年的互联网全球化始终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而今天,互联网全球化已经呈现遍地开花的新格局。数字时代中美两强博弈下,欧洲崛起成为可以改变双方平衡的新力量,也是中国互联网全球化的重要策源地。随着科技成为国际秩序的关键因素,中美欧“三国演义”成为国际格局新的均势结构,也成为未来全球化的主旋律。我们需要在新的格局下审时度势,以新范式和新思维,为中国未来战略选择与趋势研判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传播平台演化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三十年间从Web1.0-Web2.0-Web3.0各阶段的变迁特征及其难题与困境,并探讨了不同阶段新闻传播实践及其理论焦点转移。中国传播平台经历了“门户网站-社会化媒体-数智基础设施”的形态变迁,以及“内容聚合-关系连接-服务集成”的属性转化。新闻传播理论也进行了“数字化新闻-用户导向-媒介化基础设施”的转向。为纾解各阶段积累的问题,需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化的互联网建设,筑牢发展根基,形成良序的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近30年的历程中,新职业群体呈现出明显的演变规律与阶段性特征。对标互联网技术变革周期,本文以10年为一个阶段,将中国新职业群体30年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990年代:Web1.0时代——以信息传播为基础的新职业群体出现;2000年代:Web2.0时代——以个人站长、自传播、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新职业群体爆发;2010年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以APP和小程序为基础的服务平台新职业群体蔓延;2020年代:智能物联时代——以数据、智能化为基础的千行百业新职业群体发展深化。立足当下,新职业群体的成长源于技术、产业、观念与政策的耦合联动,表现出劳动的媒介化、媒介的劳动化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闻媒介与时间制度是互嵌的。中国近代历法制度的变革不仅在报刊上获得广泛讨论,而且在它的报头信息中清晰地呈现出来。本文以《申报》为切入点,以全球化史为背景,探寻近代中国报刊在时制变革中的角色,从而理解中国是如何与全球传播秩序对接的。研究发现,《申报》报头的日期标注与历法变革相呼应。起初帝王年号与干支结合的中式历法占据主导,随后西历逐渐登场,并最终演化为中华民国的国历,而帝王年号和干支纪年作为废历退出历史舞台“。公历”的确认蕴含着中国对全球体系与全球秩序的重新认知,也是中西碰撞与汇聚的焦点之一。近代中国的历法变革、报刊发展与现代时间观念密不可分,报刊作为历法知识传播的载体,成为时间与媒介互构的重要中介。中国的国族概念据此构建,中国加入全球体系,而中国媒介也就此汇入全球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8.
考察媒体融合,技术逻辑和资本逻辑是最自然的视角,而政治逻辑往往作为一种外部因素来考量。但是,基于中国发展的阶段和社会主义体制,着眼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政治逻辑,正是主导中国媒体融合进程最重要的内在逻辑。以政策为切入点,以政治逻辑考察30年来中国媒体融合进程,才能更深刻把握中国媒体融合的问题、挑战和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9.
祝帅 《国际新闻界》2020,(2):165-176
广告史观的古今之变,指的是全球广告业从古代自发的广告传播形态向现代代理制广告观念的转变。广告史的这次"古今之变"经历了三个关键的历史步骤:第一,从古代自发的广告形态转为初期的代理服务;第二,在重商主义的背景下,西方广告业从公益代办转为商业代理;第三,从广告掮客发展到全案代理阶段,并随着新型广告公司的跨国扩张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至此,在全球范围内,广告业完成了从古代广告基本形态向现代广告理念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10.
卓南生 《出版史料》2003,(3):110-115
谈起报业史,我相信很多同学都觉得它是非常枯燥无味的。确实,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对历史不太感兴趣,觉得历史就是死记硬背一些年表和事件。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在日本、新加坡等很多地方,年轻人都对历史提不起兴趣。当然,这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实际上,正如每个学科的历史一样,新闻传播史研究在新闻传播学科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个人认为,在进入任何一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人为创造的社会性时间,在以农为本的社会状态下,中国传统节日是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并进而通过崇宗敬祖与神灵崇拜等精神内涵而被建构为一种非日常的神圣性时间。但今天,随着中国日渐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传统节日的这种节点与坐标功能逐渐消逝,传统节日内涵与神圣性也日渐失去。因此,要想传统节日在今天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重建节日在现代民众时间生活中的节点与坐标作用,如实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实行地区性的弹性节假日制度等。同时,还应重塑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以重建这一时间制度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互联网上,广告随处可见.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特别是随着全球及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而互联网广告在促进产品销售和繁荣市场经济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互联网广告翻译的地位也随之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21)
本研究采用日记法,从时间配置角度探索互联网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行为使得工作(学习)活动、家务劳动以及看电视等媒介接触活动的耗时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交往等活动时间的增加,因此互联网不仅是"时间替代者",还是"时间促进者"。功能等价假说仅适用于解释互联网对于媒介接触活动的时间替代效果。此外,就时间配置而言,互联网对日常活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家庭内部和个体的行为,还包括外部的和互动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15.
以面子理论为理论依据,本文重点研究符号语言"赞",发现点"赞"对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总结出在互联网时代下中青年人维护面子的新趋势:明示化、简单化;忠实性、一致性;吝啬化的趋势;权势对人的束缚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美国国际开发署与非洲地区相关推特账号为例,分析其中涉及到新冠肺炎疫情内容的社交媒体传播互动网络,探索在全球化及健康危机的双重语境下,美国对外援助机构对非洲数字化健康传播的策略。综合来看,美国对非洲的数字化健康传播策略在于建构一种多重行动者网络,主要包含美国对外援助领域相关主体以及非洲对象国政府机构等,在不同行为者紧密而完善的互动以及相互背书中,传递以美国政府为主导的战略叙事。同时,研究者认为,利用全球卫生这一视角,将可变的历史条件带入到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时代观察之中,形成批判性的健康传播研究范式,将有望超越既往健康传播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一书,突破了单纯以图书馆为中心来介绍图书馆自身发展历史的做法,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置于中国社会与民众生活的大环境中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来描述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突出了图书馆事业在整个社会活动中的不可或缺性。从一个图书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该书史学视野宏大、历史分期独特,叙述方法娴熟,继承并发展了已有图书馆史研究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8.
融合时代的中国电视史研究应当兼具历史意识和当代意识,以此保持观察力与责任感。本文主张一种作为电视史研究思路的“融合想象”,并由此提出“作为一种知识系统的兴起”、“作为一种实体机构的成立”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普及”3个电视史研究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中国60诞辰的前夕,王立胜博士的新作《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以下简称《基础》)出版了。这部以“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的再造和构建”为研究命题的著作,试图以“社会基础”这一核心概念作为分析框架,用以分析和解释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现代化演进的方向、动力和机制问题,从而从“元问题”的角度找到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7月29日,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集团传媒梦工场承办的2013中国新媒体峰会暨“中国新媒体影响力30强”颁奖盛典在杭州举行。传媒、互联网、投资及学界的专家、业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媒体创业者齐聚一堂,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变局、研判新媒体产业走向,探求变革之下的传统媒体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