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驰名中外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曾于40多年前提出一著名的世界级难题--“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此难题公之于众后,国内外众多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但至今仍未有被世人公认的答案。该文认为,中国近代科技之落后于西方,除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外,中国明代以后整个教育的腐败没落乃是主要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全面系统地接触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形成的近代科技观,承认近代中国“技不如人”,认为近代科技是国家富强之本,主张全面仿效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是实用主义的科技观。这直接关系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难题”的主要内容是:“虽然中国古代有众多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科学和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这个问题涉及对东西方文明的探索和思考,自从被提出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国内外学者研究“李约瑟难题”的态度十分积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试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分解为“如何理解李约瑟难题”以及“如何解答李约瑟难题”这两个子问题.文章通过对李约瑟难题的内涵与意义的解读以及对其已有研究工作进展的分析,从生产力水平、外部动力以及数学内部本身等方面探究分析近代数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并由此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5.
本从政府法规法令和各大学校实际教育两个层面,对近代中国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其经历了一个从德日式纯科研型个人培养方式到美国课程型集体培养方式的转变过程。而这种转变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需求,留学生的作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的公文传递方式由相对简单到多元化,最终又从多元化趋于简单化,从这两次转变中,我们可清晰地看到社会性质的改变,政治体制的变更对公文传递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翻译史经历了第二次以及第三次翻译高潮,在当时为中国带来了许多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为此促进了中国翻译的快速发展,得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一些优秀的议论。这对于现当代我国翻译行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有许多方面值得去借鉴和学习。本文简要概括了中国科学技术翻译史的翻译活动以期引起译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科技教育源于京师同文馆,它由一个翻译学校变为一个实用科学的学校,经历了顽固派与保守派的激烈论战。同文馆最早传授实用科学课程的是其中的算学馆,算学馆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科技教育迈出的关键的第一步。此后,同文馆不断输入新课程,制定了“八年课程表”,并建立了近代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同文馆科技课程的输入和设置,以及对西方自然科学书籍的翻译,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文馆的科技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由于军事力量的落后一直遭受列强的侵略,不管持何种政治态度之人都梦想拥有强大的武器保卫祖国。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代中国的军事科技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随未形成规模,改变落后局面,但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10.
那种认为“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在中国科技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中产生了情绪化的影响,导致在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方面出现片面夸大和‘拔高’现象”的观点,值得商鹤。李约瑟“难题”的科学价值是多方面的,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论述和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的评价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社会形态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在西方哲学思潮的冲击下,中国古代哲学的滞后性已然显现,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已成必然。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主要表现在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的转换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考证、研究,揭示了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亡国之痛使许多仁人志士探讨中国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了由于传统教育及传统文化排斥科学技术,束缚了人们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活动,从而使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地位。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以十分艰难的脚步和进程,开始认识和重视西学,引进和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中国的文化迈出了具有伟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3.
唐山的近代教育有许多办学方式,这些办学方式的种类具体包括官方办学、教会办学、民间办学和企业办学等。同时,唐山近代教育办学方式的种类不仅多种多样,而且每种办学方式均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关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范式,如移植替代论、依附发展论等,不能全面、真实地揭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历史真相。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回到作为剧作者和剧中人的中国近代教育实践者的思想与活动这一主线索上来。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武术的进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朝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此期间,中国武术也同样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随着农村经济和村祖组织的破坏,城市生活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主导;植根于传统农耕生活的传统武术,也逐渐转化为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新的体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郭卫东 《教育学报》2007,3(3):91-96
特殊教育是世界入近世以后,人类文明形态进步的一大表征。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中国近代特殊教育发展历程中实为前驱先路。先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Charles Gutzlaff)夫妇创“澳门女塾”,部分以盲女为教学对象;继而,是英国传教士威廉.穆瑞(William Murray)于1874年在北京建瞽叟通文馆,开启近代中国正规盲教育的门扉;再有,是美国传教士梅理士(Charles Rogers Mills)夫妇于1887年在登州设聋哑学校,创中国最早的近代聋哑教育机构。自此,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将近代特殊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引入世界上残障人数最多的国度。  相似文献   

17.
民意调查在20世纪20年代初兴起于中国。目前可以检索到的近代中国民调多达数百次。民调在近代中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两次发展热潮。这些民调以民国时期两次大选期间的总统"假选举"及各色各样的"名人"选举为主,也有时事问题的民众意见、民众的信仰状况及一般社会问题的调查。近代中国民调并不成熟,主持人基本上是期刊杂志及大专院校师生,参与者多为社会中上层人士,调查范围狭窄,方法为选择特定对象发放问卷,未发展到"随机抽样"的成熟阶段。但这些调查激起了国人对民调的兴趣,反映了国家在重大政治及民生问题上的民意取向,为认识近代中国历史提供了社会心理学的数据支撑,也留存了社会学在中国初期发展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8.
抵御外侮、谋求自强,构成徐寿、华蘅芳等近代科技专家与曾国藩共同创办近代工业(首先是军事工业)的思想基础。中国近代工业从造船制炮起步,是中国第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竞争和压迫加重的形势下,引进、移植、应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谋求富民强国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近代大学的形成与发展——大学校长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大学以1898年为起点,1928年为一转折,1949年终结。在这半个多世纪里,近代大学校长们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平台。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辉煌;同时也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底蕴。历史进入了新的世纪,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唯有培养出一流的大学校长才能建成一流的大学。本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认为,大学校长是一个大学发达的灵魂与枢纽;大学理想是一个大学发达的动力泉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