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台州城市精神,在台州人民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台州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重塑以适应时代需要。在重塑的方位上表现为以新的政治站位提高其战略地位,以新的学术视野丰富其内涵,以新的现实样态拓展其外延等三个方面。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建构四重逻辑,即以树立台州人民精神信仰为目标建构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理论逻辑,以厘清台州地域古今历史精神为脉络建构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历史逻辑,以反映和融入“八八战略”、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台州实践为基础建构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现实逻辑,以辉映浙江乃至全国地域精神为借鉴建构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比较逻辑。  相似文献   

2.
2023年6月13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中共台州市委等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大陈岛垦荒精神研讨会”在台州举行。与会人员围绕“大力弘扬垦荒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伟大建党精神与大陈岛垦荒精神”“赓续垦荒精神再建时代新功”等主题进行了研讨,并在进一步把握垦荒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历史方位、探寻垦荒精神的核心特质与时代价值、指引走深走实走好新时代的垦荒路等方面形成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维度来说,大陈岛垦荒精神有着不同的话语体系,要使这些差异较大的话语体系进行对话和交流,就需要构建公共话语体系。新时代大陈岛垦荒精神公共话语体系的构建涉及五个方面的基本架构:中央和地方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政治意蕴;国家和社会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本体意蕴;理论和实践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文化意蕴;自然和人类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生态意蕴;代内和代际公共话语体系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传承意蕴。  相似文献   

4.
大陈岛垦荒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德育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导向与主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典型与时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德育目标,在深入挖掘、提炼大陈岛垦荒精神中蕴含的使命担当、爱国情怀、敬业奉献、奋斗创新、乐观敢为、和合共进等德育资源要素基础上,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地方文化传承、弘扬城市精神等五个维度探讨大陈岛垦荒精神中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追求美好生活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大陈岛垦荒精神因劳动创造而产生,劳动创造也因垦荒精神而更加美好。大陈岛垦荒精神蕴含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内在价值。进入新时代,台州更要突出“垦荒精神立心”的价值引领,坚定地走好新时代垦荒路,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6.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战天斗地、重整山海、改天换地的斗争性精神的展现,核心在于一个主体(垦荒队员)、两层目标(建设、发展)、三项要素(信念、修养、实践),即一代代垦荒队员依靠有理想、重修养、敢实践的三要素,发扬勇斗争、敢斗争、善斗争的精神,实现了大陈岛从满目疮痍到“东海明珠”的蜕变,开启了从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到现代化海岛的新征程。这种斗争性的精神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垦荒”以及承担新时代建设任务的党员干部来说,具有重要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7.
冯荣  周珂  王啸啸 《大学教育》2022,(2):122-125
大陈岛垦荒精神诞生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是浙江精神甚或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红船精神相融贯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在当下,将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能满足大学生更好地指导实践、适应未来发展和改造自我世界的需要,有助于践行社会的公共核心价值、拓宽学校的思政教育维度和提升学生的道德综合素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渗透思政教学环节、内化学生日常生活、搭载网络教育平台、熔铸大学校园文化等过程来感染人、磨砺人、涵养人和熏陶人。  相似文献   

8.
熔铸于20世纪50年代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并没有过时,其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历久弥新,在新进程中继续发挥着强大的思想精神引领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探讨大陈岛垦荒精神崭新的时代方位,深入挖掘其独特的价值意蕴,有助于为谱写好浙江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同学回信道:“60年前,你们的爷爷奶奶远离家乡,登上大陈岛垦荒创业,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正如你们所说,他们是最可敬的人。请代我向你们的爷爷奶奶、乡亲们问好。”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高校要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台州特有的地域文化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高校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垦荒精神的精神实质内涵,融入到高校的立身之本立德树人之中,加强对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化实践路径的研究,对接浙江台州“山海水域,制造之都”地域特色,打造新时代垦荒者,培养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新人,体现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推进路径研究中的实质意义,实现高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着重论述大陈岛森林公园现有旅游资源(即生物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提出开发利用海岛森林公园旅资源必须以海岛风光为主体,集大陈岛的传奇史迹为一体等新设想。  相似文献   

12.
以梅州客天下景区为研究对象,提取游客网络评论、景区及政府官方媒介传播文本的高频词汇,对游客感知形象、景区投射形象与政府投射形象展开形象构成对比分析、语义网络对比分析、情感对比分析,探究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之间是否存在“错位”。研究结果发现游客感知形象、政府投射形象与景区投射形象在形象构成、社会语义网络与情感形象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主体立场不同是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学会和区教科所组织部分中小学名校长、星级教师到椒江大陈实验学校进行科研扶贫。本次活动以对话交流和课堂教学的形式,先由李承龙主席代表区教科所向大陈实验学校捐赠科研书籍,再由部分名校长和大陈实验学校校长畅谈学校管理和校本培训。云健小学林土法老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活动后区教科所徐晓东所长为大陈实验学校全体教师作“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化成长”专题讲座。台州椒江组织名校长、名教师到大陈岛科研扶贫@潘金珏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植根于20世纪50年代的东北,是黑土地上垦荒运动所孕育出的精神力量,是北大荒精神的核心,已成为中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精神的形成既有当时经济、政治和苏联影响的因素,又是中国青年志愿垦荒队员在黑土地上艰苦历练的结晶,“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5.
王红 《成才之路》2009,(13):66-67
“乾坤-腐儒”是杜甫的自况,也符合人们对杜甫形象的感知。“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王阳明《别诸生》),儒学传统本身就具有“即凡俗而神圣”的精神特质与价值取向,这是杜甫形象特征的成因。笔者旨在从杜甫的形象特征及其成因入手来解读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论形象的经济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象”的经济学效应是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它是一种通过形象及其相关功能获取价值和利润的经济现象。形象的经济学效应由品牌体系、传播体系和认可体系等三大基本要素构成。形象的经济学效应是形象经济确立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1996—1997年,对大陈岛底栖海藻资源作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大陈岛有底栖海藻47属,88种,其中绿藻7属,20种;褐藻13属,23种;红藻25属,43种;蓝藻2属,2种。  相似文献   

18.
戴维撰文《民族图腾与国家标志: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就中国龙在西方文化中建构的文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就中国龙文化的国际传播实践来看,中国龙形象多由西方主导构建,中方往往以“沉默的对话者”的身份出现。自我发出的声音很小。与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类似,中国龙形象在国际传播中呈现出严重的“他塑”现象,长期处于“被塑造”的地位,甚至沦为西方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刘晴 《职教论坛》2023,(3):24-30
职业教育形象是社会大众在感知、接受、体验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活动时,对职业教育的存在、表现及运行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表现为客观性与主观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差异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形象”这一命题,有着理论观照现实的“语境”:关涉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其所是”,促进职业教育创新改革“能其所能”,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发展“成其所成”。作为典型的关系型范畴,职业教育社会形象的主观构建要从“他者”的视角,超越“内涵建设”,把握职业教育“立德树人”与构建职业教育形象的内在规律;要透过“文化间性”,遵循职业教育“工匠精神”与构建职业教育形象的文化逻辑;要专注“社会互动”,制定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与构建职业教育形象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0.
1996—1997年,对大陈岛药用海藻资源作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大陈岛有药用海藻17科,23属,46种,其中绿藻3科,4属,10种;褐藻4科,5属,11种;红藻10科,14属,25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